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創富頻道 > 新目錄 >

千本倖生:42歲初嘗創業果實 68歲不是創業終點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3日 1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觀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在被公派到美國留學之前,千本倖生一直覺得在日本NTT(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這樣一家佔據著市場壟斷地位的電信企業工作,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和大多數在這裡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員工一樣,100%的政府投資背景、在日本電信領域的壟斷性地位以及嚴謹的晉陞機制,令千本有著十足的歸屬感。他在這裡長大,在這裡找到為自己指路的導師,也許最後,他能從一個顯耀的職位上光榮退休,同時把名字留在NTT的歷史當中。

  年輕的千本把這樣的想法告訴他留學期間身邊的美國朋友,卻遭遇了一臉的不屑。“你怎麼那麼沒意思!在那樣一個大企業工作,有什麼勁?”在美國人眼裏,挑戰風險、敢於創業的人才能受到尊敬。

  老實説,千本當時並沒有真正明白“挑戰風險”的含義,然而,從美國留學回來的5年後,蘋果電腦和微軟公司相繼誕生,是它們讓千本領悟到了“風險和創業”在美國人心目中的意義,同時也第一次讓他萌生出去意。

  此時是1970年代末葉。

  不惑

  1984年,一直由政府全額出資的NTT,開始面臨“公營事業民營化”的改制任務。這是自1965年加入NTT以來,千本第一次得到這樣明確的信息——因為NTT被私有化,新的電信企業將允許進入這一原本的壟斷領域。

  這一年,千本倖生42歲,對於第一次嘗試創業的人來講,這個年齡有點大了。不過,千本説,42歲才創業,不是保守,不是膽小,而是一直在等待機會。

  “其實骨子裏,我是有創業基因的。”千本説。美國曾經有一個調查顯示,職業穩定的公務員家庭,幾乎很少能夠培養出企業家子女,而選擇創業的年輕人大多有著經營中小企業的父母。這個結論在千本身上得到了驗證。

  “我父親原本在一家大公司上班,後來公司倒閉,只好自己做傢具生意。沒有人教給他怎麼做,而是自己想做什麼就去做。因此他那時候積累的經驗,我都一一看在眼裏。”這是千本上的第一堂創業課,父親的經歷讓千本了解到,在大企業的背後,還有中小企業這樣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個世界裏的人,可能沒有安定的生活,沒有很高的社會地位,甚至在日本,創業者並不會被人格外尊重,但是,風險會帶來挑戰,並且帶來與風險成正比的利潤。”

  千本説,創業的基因一直深埋在自己的內心,直到NTT私有化,直到他遇上索尼公司的創始人稻盛和夫。

  競爭

  千本與稻盛的相識,始於他們合作創立“第二電電”(現KDDI)的前一年,也就是1983年。“如果説KDDI的創立需要兩個催化劑的話,那麼一個是國家發起的民營化,另一個就是與稻盛的相識。”提起這位導師與合作夥伴,千本不由自主地使用了“緣分”二字。

  “我一直認為,在你決定挑戰一次風險時,最重要的決定因素便是你認識誰,帶來怎樣的轉捩點。1983年的我,在NTT工作18年,並不知道該如何去建立一個民間企業,是稻盛先生教給我一切。”千本至今還在慶倖,自己抓住了與來訪NTT的稻盛先生的緣分。

  KDDI的建立,一改日本電信行業的經營面貌,在很短時間內就帶動了一系列變化。通訊技術突飛猛進,電話的通話價格尤其是長途話費,由於兩家電信企業的競爭而被大幅拉低。

  “在KDDI誕生之前,所有人都認為,與NTT這樣的大企業競爭是極其愚蠢的行為。”千本解釋道,他所面對的是擁有30多萬員工的大企業,而自己這邊卻只有兩位合夥人,年齡加起來將近一百歲。“但是很快我們便發現,KDDI的成功是可以通過實踐證明的。如果我們有堅定的信念,並且能夠很好地管理它,為顧客做好服務,公司就能獲得成功,即使只有我們兩個人。”

  很快,KDDI發展成為日本第二大電信公司,擁有上萬名員工,同時于1993年成功上市。那一年,千本倖生51歲,稻盛和夫65歲。對於一般人來講,這樣的年齡距離退休不遠了,但對千本來講,他的創業之旅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