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第一,卻不停喊窮
7月28日,工行A、H股配股融資450億元人民幣的計劃出臺,可轉債加上配股使得工行的再融資總額達到了700億。募集資金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該行的資本金。工行積極補充資本金,其主因在於信貸投放使得“錢袋子”大幅縮水。[>>詳細]
工行向市場圈錢的動作,也引起了部分投資者的不滿,甚至有人士認為銀行已陷入“一邊賺錢一邊喊缺錢”的融資怪圈。
第26期8月28日
7月28日,工行A、H股配股融資450億元人民幣的計劃出臺,可轉債加上配股使得工行的再融資總額達到了700億。募集資金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該行的資本金。工行積極補充資本金,其主因在於信貸投放使得“錢袋子”大幅縮水。[>>詳細]
工行向市場圈錢的動作,也引起了部分投資者的不滿,甚至有人士認為銀行已陷入“一邊賺錢一邊喊缺錢”的融資怪圈。
工行的收費也在節節攀升,09年,工行是首家上調業務收費標準的銀行,根據工商總行網站發佈的公告顯示,將調整23項個人金融業務的收費標準,其中20項標準為上調,平均漲幅超過100%,涉及異地匯款、ATM異地存取款、信用卡資信證明等項目。[>>詳細]
既然工行利潤全球第一,那收費又是全球第幾呢?如此肆無忌憚、不講規矩的收費,可能也不會排全球第二吧?
此前就有媒體報道説央企超九成利潤去向不明;再比如,左手交利潤,右手哭窮要補貼,左右資源産品、民生産品定價大權的報道時有耳聞;還有,廣為公眾詬病的央企財務浪費、高管職務消費問題,從中石化那盞“不省油的燈”,到其落馬前負責人“每月交際花一二百萬算什麼,公司一年上繳稅款200多億。不會花錢,就不會賺錢”諸如此類的慷慨陳詞——將一部分利潤劃分為內部的紅利,肥了少數人,而不是還利於眾、還富於民。[>>詳細]
利潤高得益於金融危機是政府的振興計劃,全國信貸投放大幅度增加,其中人民幣貸款新增8.9萬億元,銀行的盈利表現有躍居全球之首。未來數年內,中國銀行業需要警惕的其他風險還包括操作風險和潛在通脹壓力。今年以來,快速增長的信貸規模可能對國內銀行業的風險管理能力形成嚴重挑戰,銀行體系信用文化的建設依然不夠完善。[>>詳細]
中國工商銀行包括類似的其他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其利潤高的根本原因是政策,第一,中國的嚴格外匯管理制度,把動蕩的國際金融和缺乏抗衝擊能力中國金融體系有效的隔開。第二,一方面投資渠道匱乏,儲蓄是老百姓的首選;另一方面,很多想幹事業的企業家苦於沒有資金,這種環境保證了銀行有足夠的利潤,即使僅靠利息差也能獲得豐厚的利潤。第三,中國的國有銀行的信用擔保完全由中國政府負責,即使經營不善,也有政府來兜底。
這些特殊的條件,不能被普通的中小銀行效倣,也無法再其他行業推廣開來,所以工行的成功並沒不能引起廣泛的社會效益。
通過公佈的數據可以看出,工商銀行的利潤中,利息收入的貢獻明顯加大。利息收入仍然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非利息收入佔比仍然偏低。在資本結構、壞帳準備金提取、壞帳核銷和收入結構等方面仍需進一步的改善。與花旗、匯豐等國際三大銀行相比,工行業務結構還很不合理,調整任務非常艱巨。
近年來,金融行業高管高薪、高職務消費以及員工高收入成為社會熱點,受到社會公眾的質疑,“加油不加薪”──多發獎金福利等油水,雖然工資沒漲,但大家心照不宣,皆大歡喜。[>>詳細]
體制內的工資水分很大,一般人都很羨慕體制內的福利和各種隱蔽性收入,單位好一點的不僅僅工資不少,分年過節還有過節費,還能發購物卡、消費券以及各種好處。
央企的稅收不少,用之於民了嗎?中央財政中有高達三成的收入來自於央企的紅利和稅費。如此大一筆中央財政收入,只有通過公開財政預算的明細帳,才能確定有多少用於民生,有多少用於社會保障,而有多少成為政府公款支出的成本。
現在國有企業資本預算,沒拿什麼錢給社保基金。這樣社保就只能靠居民、企業,等於減少居民收入。但是,央企的利潤應該有相當大的部分給社保基金。[>>詳細]
高興
|
抱怨
|
責編:張鑫
聯絡:zhangxin@cntv.cn
出品:中國網絡電視臺評論頻道
-------------------------------
版權聲明:中國網絡電視臺原創策劃,歡迎轉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