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科教微信訂閱號,敬請關注!
原標題:
《錢文忠解讀百家姓》第三部第九集【2月20日播出】
主講人:錢文忠
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主講《玄奘西遊記》,《錢文忠解讀〈三字經〉》,《錢文忠解讀〈弟子規〉》等節目。2013年主講《錢文忠解讀百家姓》第一二部。
節目介紹:
2015年春節期間,《百家講壇》繼續推出《錢文忠解讀百家姓》第三部,今天播出《錢文忠解讀百家姓》第三部第九集《昝 管》。
昝姓
昝,讀作qián(前),亦可讀zǎn(攢)。
讀qián(前)的昝氏源於子姓,出自商朝土正朁單,時任職掌水土之職的土正。殷商王朝以五行命官。在西周時改稱冬官正,就是後世所稱的大司空。“朁”字,在上古時期是“出人意表、特別、竟、乃”的意思,亦寫作“曶”,表示為太陽忽然破雲出現,義通“旸”,是誇讚某人做某事時常常出人意料,精彩之極。秦始皇統一漢字時,被宰相李斯規範為“朁”字,後來西漢時有筆誤者,寫作“昝”,完全是“朁”的偽俗字。
在朁單的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朁氏,後筆誤為昝氏,以訛為正,世代相傳至今,正確讀音為qián(前)。
讀音為zǎn(攢)的昝氏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晉國大夫舅犯,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春秋時期,晉國有個大夫叫舅犯,是一個有謀略之臣,詭計多端,又直率不姦。在舅犯後裔子孫中,有遂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昝氏,世代相傳至今,讀音作zǎn(攢),
管姓
據史籍《通志·氏族略》所載,周武王滅商後建立了周朝,封其三弟叔鮮,史稱管叔在管(河南鄭州),建立了管國,讓他與蔡叔度一起管理商朝遺民。周武王病逝後,年幼的成王即位,因為周成王當時年紀太小,就由周公和召公二人輔政。管叔和蔡叔二人不服周公,認為周公的統治不利於周朝,於是就勾結紂王之子武庚起兵,聯合殷商酒族和淮夷民族發動了叛亂,一直到三年後才被周公平息,武庚以叛逆之罪被殺,管叔也以叛國之罪被殺,蔡叔被流放。
管叔死後,他的後代就用以前他的封邑名稱為姓氏,稱管氏,世代相傳至今。
管姓還有一支源於官職,出自周朝官吏管鑰,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管鑰,是西周初期周公旦設置的官吏,專職掌管王宮禁城、都城國門的大門鑰匙,在各諸侯國,該職責由司城負責。《周禮·地官》記載:“管鑰,司門掌授管鍵以啟閉國門。謂鑰也。”
在管鑰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管鑰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管氏、鑰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