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觀察]透視“用工荒”(2010.4.13)

2010年04月14日 09:57  我要評論

    珠三角、長三角,拉響新一輪用工警報,透視新一輪“用工荒”,究竟是短期現象還是長期趨勢?《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陳偉鴻):這裡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觀察》,歡迎各位的收看。目前在珠三角、長三角,甚至是內地的很多企業,招工難成了困擾他們的一個最大的難題,根據統計,目前僅廣東一個省用工缺口就大約有90萬人,新一輪的用工荒出現了嗎?今年的用工荒和以往相比,呈現了哪些新的趨勢和特點呢?我們的政府和企業又該如何應對?今天我們將就此來展開評論。

    我們現場的兩位評論員是霍德明和張鴻,電視機前的各位也歡迎您登陸央視網、新浪網、搜狐網,以及騰訊今日話題來發表您的觀點,稍候的節目當中我們將會給予關注,首先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目前各地的用工短缺的情況。

    長三角缺工人,珠三角缺工人,一些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似乎在拉響新一輪用工警報,一邊是堆積的訂單讓不少企業提前開工,另一邊卻是人員短缺使得企業開工不足,這是浙江一些民營企業老闆招工圖片,在招到工人後,他們直接開車就把工人送到工廠,而在寧通高速的匝道上,多家企業把招工的牌子直接放在路邊,希望能找到適用的工人,在天津首場農民工專場招聘會現場100多家用人單位在現場提供了兩萬多個崗位,而現場求職的農民工僅有近萬人次,天津一家大型合資企業挂出了兩千多人的操作工人需求量,可當天只招到約一百人,而僅由天津市外來務工人員就業服務中心負責代理的300家企業,今年的用人需求缺口就在10萬人,很多企業面臨有訂單沒人做的局面。

    企業招工負責人:我們今年主要招熟練工,有工作經驗的,我們標到4000塊錢,都沒有招到。

    今年招工比往年吃緊得多,尤其是操作工和服務業缺口非常明顯,用工荒也迫使企業提高待遇三到四成,在廣州很多企業直接到火車站廣場上招工,主要是瞄準一些剛下火車的農民工兄弟。

    企業招工負責人:因為業務的發展,需要各種層次的人才。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測算,目前企業缺工約90萬人,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行業,這一輪用工荒究竟是短期現象還是長期趨勢?農村勞動力資源經過20多年的持續輸出,是否真正從過剩轉向緊缺,新信號又該如何思考?

    主持人:説到用工荒不久之前我看到一個媒體的報道,説有老闆直接開著車,天天到勞務市場去轉,看到有合適的工人直接就拉回廠裏,張鴻我想問問你,在你的觀察中,現在的各地用工短缺的現象到底有多嚴重?

    透視“用工荒”

    張鴻:你要看一下傳統的那些用工聚集的那些地方的媒體的話,發現這個情況還是挺嚴重的,寧波有一個記者同行,他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務工人員,然後在一個招聘會上,20分鐘找了6個工作,沒有技術,沒關係,只要你能願意來幹,然後很多企業想出什麼辦法呢,就是老員工,你在我這兒打工,你如果能帶來一個新的老鄉到我這兒來的話,300塊錢。

    主持人:獎勵。

    張鴻:一個人300塊錢,但是這樣也招不到,你看有一個數字,就是廣州在節後第一個招聘會,它的企業來了多少,比去年同期多來了一半,但是人來了多少,工人來了多少,少來了40%,所以這個供需的這個矛盾就一下加大了,在義烏很多企業打上橫幅説,你這個沒有技術不要緊,進來現學也來得及,就是過去我們會覺得有一些技術型的工人,可能會短缺,現在連普通工人都在短缺,所以那些手拿著訂單的那些老闆,可能心裏確實是很慌。

    主持人:但是今年的這個用工荒跟以往相比是不是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或者説新的趨勢呢?

    霍德明:的確,用工荒,我記得從2003年開始,在沿海地區,尤其是廣東,就已經産生了“用工難,民工荒”這個口號就已經出來了。

    主持人:對。

    霍德明:2003年、2004年、2005年到今年為止,用工荒這個名詞基本上還是藍領荒,白領不荒。

    主持人:是。

    霍德明:當然了,仔細再分析一下,這個用工荒這次不僅在沿海地區用工荒,而且在內地地區它也産生了用工荒,我給你看,比如説河南、四川、安徽、湖南、湖北這幾個大省,原來都是勞力輸出的大省,去年開始這五個大省,都已經晉級成為億萬GDP的這種省了,也就是説它省本身它的經濟規模就已經需求它的勞工,以至於它對於勞工的需求原來是供給方,我説現在變成是一個用工荒省,這一點我想是一個很大的區域調整,調整下的一個用工荒的結果,所以這次用工荒,我覺得是一個比較持久的趨勢,而我們必須要面對它,必須要正視它。

    主持人:那麼這一輪的用工荒有著什麼樣的特點呢?我們也在今天的節目當中來聽一聽,場外的一位專家,他是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的所長蔡昉先生的觀點。

    蔡昉(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我覺得就是説首先這一輪用工荒和我們在金融危機之前,也就是説2004年,到金融危機發生之前,我們聽到的用工荒,其實從本質上是一樣的,它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説和我們幾十年看到的情形不一樣,也就是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速度是在逐漸減緩的。那麼在本世紀的這一段時間裏頭,迄今為止十年的時間裏頭,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的總量的增長率每年大概只有1%左右,那麼臨近這幾年這個速度進一步下降,那麼我們隨後會繼續下降,一直到2015年就會是零增長,從那兒以後就是負增長,也就是説我們勞動力絕對數量就會減少,因此這是最根本的一條。

    主持人:好,謝謝蔡昉先生,蔡先生在這個問題上有很多的研究,所以在今天節目的稍候時間呢,我們還會就其他的問題和他繼續來探討。

    馬上我們來看一看,網友有著什麼樣的一些觀點表達。署名“麒麟”的網友他説,“是不是真的用工荒,還是某些工種的用工荒,我覺得不能一概而論,低技術含量的工種不論發展到了什麼樣的時候,肯定仍然是低工資,模式的轉變呢,只能是説是科技技術力量在進步了,因此用人模式必須要改變,適當的提高民工工資,首先是勞動力價格的自我調整。另外也符合減低社會貧富懸殊的要求”

    在一些分析的文章當中,我看到過這樣的一個説法,就是如今的外出打工人員和前些年相比,他們已經出現了結構性的一些變化,那麼對於今天的這些外出打工人員來説,結構性的變化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他們的需求又有了哪些新的變化,我們在下面這個短片當中一塊來了解一下。

    在2.4億人的中國農民工中,80後農民工群體佔一半左右,90後有4000多萬人,這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部部長韓俊,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給出的數字。隨著被稱為新生代農民工的80、90後,進入農民工群體,當下的農民工勞動力結構正在發生著悄悄的轉變。20歲的小胡是來自雲南的求職者,他在學校學過機電維修等課程,希望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技術活。

    胡東方(90後求職者):帶一點技術,然後工作環境要稍微好一點的,一個月2000左右差不多了。

    時下的80後的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成為勞務大軍的主流,與父輩打工掙錢回家蓋房的務工軌跡不同的是,這一代的農民工消費型務工特點突出,而且更重視權益和今後的發展空間,有了嶄新的發展訴求。

    喬魯(90後求職者):工作環境相對舒適一點,整個感覺可能會好一點。

    90後求職者:最好用人單位必須買保險的那種。上班時間最好要實行5天8小時制的,其它就是按照《國家勞動法》規定的來辦。

    新生代農民工更加注重改善生活,開拓眼界,融入城市,有學者指出,民工荒也是民工權力荒,單純依靠提高工資尚不足以解決當下民工荒的難題,而對於新生代農民工來説能否得到市民待遇,直接決定著對這座城市的歸屬感。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要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作為推動城鎮化進程的重要力量之一,新生代農民工的作用正與日俱增。

    主持人:我想對於剛才我們探討的結構性的變化,可能這些真正的打工者是最有發言權的,那馬上我們通過連線的方式來請進這位署名叫“80後農民工”的網友,你好。

    網友:你好,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來,跟我們介紹一下你今年多大年齡?

    網友:21歲,1989年。

    主持人:21歲,在什麼地方打工呢?

    網友:廣東省肇慶市。

    主持人:在那兒打工多長時間了?

    網友:快兩年了。

    主持人:你在廣東工作已經有兩年了,對你們來説,對當地的這些工作會有一些什麼樣的要求,或者是期望呢?

    網友:第一,我對這邊的工資待遇,感覺不是很滿意,這邊的工資待遇,基本上都是在兩千左右,如果這樣一個工作在家鄉,都基本上能達到一千五六的工資,而且也不能經常跟家人團聚,差距這麼遠,而且這邊生活的消費水平也比較高,所以我對這邊的工資待遇不是很滿意,而且這邊的一些工廠,都很少為員工辦理社保,醫保,養老保險這些保險。所以説對於這些工廠裏面這些未辦理這些保險的,員工基本權利都的不到一些保障,所以對於廣東省的一些工廠,作為一個新生代來説,不是很滿意的。

    主持人:那如果這種現象沒有在很短時間得到改善的話,你還會選擇外出到廣東,或者是其他的地區打工,或者説選擇就在家裏?

    網友:我可能會選擇在家裏。

    主持人:從你的內心來講,對自己的未來有什麼樣的企盼?如果説你還能夠選擇外出務工的話需要哪些條件的改善,你可能會心滿意足的快快樂樂的去外地工作?

    網友:第一就是應該為這些農民工辦理了相關的一些保險,社保,醫保,養老保險這一些,第二就是對於員工工作的強度,應該適當地減少,基本上這邊的工廠的強度都是12小時,這些強度應該至少減少到8小時,然後工資待遇也應該有適當的一些提高。

    主持人:謝謝你參與我們節目的討論,我們也希望你的這個願望,能夠在新的一年裏很好的實現,好,謝謝你。

    其實通過剛才我們這個連線大家可以看得出來,很多這個農民工朋友,就像剛才我們這位80後農民工網友一樣,他們的知識水平,其實提高了很多,所以他們可能在工作方面,在待遇方面都有了很多的要求,有人據此分析,這可能是現在造成用工荒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會按自己的想法來提自己的要求了,不像以前怎麼樣都行,你給我一份工作就可以了,在你們二位看來,這是不是一個最根本的原因?

    張鴻:用工荒了嘛就是短缺,短缺就是少了,所以首先還是人少了,《瞭望新聞週刊》引用了一個數字,説全國農村30歲以下的勞動力,其中80%已經進入到非農領域,就是該出去打工的已經都出去打工了,你像廣西它是廣東的第二大勞務輸出省份,但是現在最近幾年,他們已經不太能招到人了,因為該在廣東打工,80%都已經在廣東打工了,所以説這已經,人的這種勞動力的供給,已經基本上達到了一個頂峰,那達到頂峰以後他稀缺了,稀缺了以後他就有討價還價的權利,所以這才是第二點就是我可以挑了,我不願意去你那兒,過去之所以你沿海吸引我,是因為你那個地方,比我這兒能掙得多一點,我這個地方可能是一個洼地,我掙得很少,在家務農,那我到你那兒呢,一個月一千多塊錢,我覺得它是一個高地很好,現在並不是説你這個高地更高了,你沒有跟上,而我這個洼地現在在填平。

    主持人:所以你的吸引力降低了。

    張鴻:對,我這個現在,我在本地可能不一定能拿到一千五百塊錢,但是我能拿到一千二百塊錢,我能減少三百塊錢,我在你那兒,還要多花三百塊錢成本呢,新華社一個記者在福建一個著名的服裝類上市公司採訪説,一個普通的工人一個月一千五百塊錢,一千五百塊錢,這個在內地現在很多已經開發了,你看中部崛起呀,振興東北呀,包括京津環渤海呀等等。

    主持人:其實他們也可以有這樣的收入了。

    張鴻:對,基本上已經差不多了,所以説你那個吸引力已經沒有那麼強了。

    霍德明:80後的一般來講,現在應該30歲最大的了,而這個年紀的人,基本上都有比較完整的所謂的基礎教育了,至少初中畢業嘛,我們説這個教育程度比較高,他本身的人力投資就比較高一點,他當然希望比較高的彙報了,比上一代的農民工,是要求養家糊口,他現在是要發家致富,這是非常自然一件事情。而正好這和經濟學裏面要有個叫劉易斯拐點,劉易斯是一個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他在50年他就提出來了,劉易斯拐點我簡單來講,就是當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他從農業部門有很多勞工,他要轉移到工業部門去,起初的時候是人找事,所以他既然是事很少的話,人就不能夠要求太多了。

    主持人:對。

    霍德明:可是當這個經濟發展到了某個階段以後呢,它慢慢轉變成為事找人了,工作在找人了,當你這個事在求人,事在找人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就像張鴻剛剛講的,人是稀缺的資源,尤其是他越有知識的這些人,是稀缺的資源,這也是難怪為什麼我們這次産生了用工荒,它是全國性的,事找人,這個趨勢既然是永久性的話,我們可能要針對這種事找人,如何把它能夠配在一起,才是真正要研究的對象。

    主持人:在今天這樣的一個用工環境當中,勞動力的結構到底發生了什麼樣一些變化,它和我們今天看到的用工短缺之間到底會有什麼樣的一些關係?我們再來聽一聽蔡昉先生的觀點。

    蔡昉:當你在勞動力過剩的情況下,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情況下,那麼很多企業對勞動力結構就會提出一些自身的需求,那麼比如説他挑一挑年齡,挑一挑性別,挑一挑教育水平等等,那麼當他的需求越來越得到滿足過程中,越來越難的情況下呢,他可能就會相應的降低了教育水平、年齡的要求,等等。那麼因此呢,這也是成了一個勞動力供給一個結構的新特徵,但是與此同時,因為我們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新生代農民工進入到勞動力市場上,他們的教育水平是比較整齊劃一的,大概是以初中為主,還有一部分高中生,那麼實際上雖然企業對這個教育水平這個門坎是放低的,但是實際上教育水平整體上,農民工教育水平還是提高的。

    主持人:那麼新一輪的用工荒到底呈現了什麼樣一些新的特點?我們的政府我們的企業應該如何來應對這些新的局面?稍候繼續我們的評論。

    新生代農民工有哪些新的發展訴求,勞動力資源是否從過剩轉向緊缺?用工荒釋放怎樣的新信號?《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歡迎各位回到節目現場,在今天的《今日觀察》當中,我們和大家關注的是新一輪的用工短缺的現象,來,我們看看網友剛剛傳來的這兩幅漫畫,描述的也正是用工荒出現時候的人們的心態。我們來看看第一幅漫畫。

    張鴻:就是飯碗其實它不光是有這樣的裂縫,就是工資待遇不好,其實它還是個泥飯碗,回想起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我們有的玩具企業,説破産就破産了,然後很多人就欠了錢就不給了,所以他們很多時候是季節性招工,對於這些農民工來説他當然,現在我短缺了,你現在得求著我了,所以我就不願意讓你召之即來麾之即去了,你當然招不到人。

    主持人:沒錯。再來看看第二幅漫畫,勞務輸出省和勞務輸出地,他們都出現了民工荒了。

    霍德明:這個漫畫真的很傳神,輸出省跟輸入省都基本上都産生了民工荒,而中間這位女士帶了一個小孩希望她老公在家創業。

    主持人:大家有新選擇了其實。其實現在各地出現的這種用工荒也引起了政府相關部門和媒體的廣泛的關注,我們來看一看他們是如何分析和評價這一現象的。

    如何透視新一輪部分企業招工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于法鳴表示,部分地區和企業出現了招工難,是對去年就業困難時期的一種扭轉,于去年大量農民工返鄉失去就業崗位相比,當然是個好事情。于法鳴還認為,新一代農民工和上一代相比,已經有所不同,上一代農民工過去是為了生存,不得不出來打工掙錢,現在很多新生代農民工,特別是90後,他們的要求已不是單純的掙錢,而是更注重自身的發展,更意識到自身權益的保護,希望企業給他們提供更好的就業環境,政府也將給他們提供更好的職業技能培訓的政策支持。

    熱門話題,媒體也在熱議。新華社文章説,“換個角度看,“用工荒”對沿海地區來説,是棘手的問題,對內地不少地區來説卻是發展的機會,勞動力資源流動的背後,是區域經濟的深刻善變,和經濟格局的調整。

    《上海證券報》文章指出,本次民工荒發出的經濟信號,已遠遠超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老觀念,正在對“調結構”形成三重倒逼,很耐人尋味。

    華東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鐘仁耀説,長三角等地區要留住農民工,一方面需要切實提高務工者的工資待遇,另一方面需保障他們在教育、醫療、文化等方面的公平權益,使外來務工者作為一個市民,而非簡單的勞工力,全面融入當地的生産生活。

    主持人:顯然,我們現在看起來在用工市場上勞動力的結構是發生了一個很明顯的改變,那對於政府而言,或者對於企業而言,如何來看待或者説面對這種用工之間的矛盾關係?

    張鴻:談到用工荒,很多人會緊張,説,啊呀,企業招不到員工了,這可怎麼辦呢,這不利於經濟發展了,但是看你站在哪個角度,如果我們站在農民工的角度來説,這是個好事對吧,農民工值錢了。所以《經濟參考報》它的評論標題就是“用工荒是個好現象”。《文匯報》評論説,“農民工選擇性就業是進步”。所以這個時候就要要求企業和沿海過去不愁用工的這個地方政府要轉換一下思路,過去是中西部這些城市要到你這兒來招商引資,現在你要學會到那個地方招商引工。

    主持人:對。

    張鴻:就是引這些工人到你這兒來,那企業能做是的什麼,企業就是你別那麼摳了,你該給他的錢,該給他的福利待遇得給,我認識一個沿海的一個製鞋企業的一個老闆,在金融危機的時候,他沒有裁一個人,當然他也沒有那麼多錢,他就保證這些人基本的社會保障,然後還有基本的工資能夠發放,但是這些人基本上放假了,當他的訂單,聖誕的訂單和春節訂單來的時候,一下這些人就真的是召之即來了,因為我確實把,你這企業對我是好的,當然我不能要求所有的企業都這樣,能要求地方政府你必須得做一個事情,那是一個配套的,就是單個企業是沒法形成的,你比如説你戶口問題,你的這個子女教育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那你地方政府如果想吸引人家來的話,就得拿出招商引資那個勁頭來,你得去引人家工人到你這兒來,把你這兒變得有吸引力才行。

    主持人:除了張鴻剛才提到的這些做法,霍教授在您看來,面對勞動力這一對供需矛盾我們如何做?

    霍德明:勞動力結構的改變,逼著,倒逼産業升級,就是中國原來是個廉價勞動力或者勞動力密集行業這一個國家,但是現在很顯然,産業升級了,這種廉價勞動力是不是能夠持續下去,這個第一個我們要思考的;在産業升級這個道路上面,我們已經有很多經驗了,歐美的産業轉到日本,日本的産業轉到港澳臺,港澳臺産業慢慢轉到內陸來,這個都已經非常習慣了,各個省份不管是沿海或者是內地,它都需要在做産業升級以及找到對應的合適的用工的人,尤其在這一點上面要下點功夫。

    主持人: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的蔡昉所長有著什麼樣的看法,我們馬上來聽一聽他的觀點。

    蔡昉:其實我想我們並不需要為這個企業從微觀的角度給它提什麼政策建議,我想他們自己能夠找到出路的,或者是在競爭中進行調整。那麼從政府來説呢,我想其實一些地方政府,也已經開始這個感受到用工荒對地區經濟發展的一些潛在的不利影響,因此他們也嘗試用公共服務,用規範勞動力市場,那麼執行各種《勞動法》等等方面呢,去增加本地對農民工的吸引力。如果説我們發現用工荒作為一個轉捩點的話,在這個轉捩點之前,地方政府可能更多的精力是用在説如何讓投資者進來,創造一個好的投資環境。那麼從出現這個用工荒這個轉捩點之後呢,我們就會發現地方政府,越來越多的會考慮説,如何創造好的就業環境,生活環境來吸引農民工留入本地區。

    主持人:聽完了蔡昉先生的評論,我們再來看一看我們電視機前的觀眾有什麼樣的一些看法。

    馬上我們來看看這位網友,他的署名叫“思想泡沫”他説,“隨著城市化率的提高,很多偏遠的小城鎮也日益發展起來,比較起來在家跟出去打工的薪水是差不多的,當然會出現用工荒,想留著人才你就得多花錢。”還是剛才我們這位農民工朋友提到的,薪水的問題。

    再來看看下面這位網友他説,“我家縣城都架設了很多的包裝廠、零件生産、配件生産等等,再一個就是我家鄉這次被徵地去做長安試車場,擬建設西部最大的試車場,大約是3600畝左右,那麼肯定有部分人就留在家裏在當地就業找工作了。”

    好了,看完了網友的我們也來聽一聽特約評論員,對於各地紛紛出現的用工荒,有著什麼樣的評論。

    李強(清華大學人才社會科學學院院長):中國整體的有勞動能力的人,大概是將近有8億人,從勞動量上看,供量還是在比較大的時期,但為什麼東南沿海一些單位招不到工人,我覺得還不是勞動力總體不足,就是勞動力的供給本來沒有問題,這裡面問題是出現在結構上了,比如我就缺這種技術人才,而這種技術人才就是找不到,其他人來了,來了也沒有用處,所以這個涉及到將來在整個就業方面,既然是市場導向,那將來確實得有一些和市場導向相配合的,怎麼使得勞動力能夠得到急需就業崗位的就業培訓;第二個就是農民打工積極不積極,這是一個核心問題,最近這幾年給農村的補貼還是比較多的,工業的工資水平,確實應該有一定的提高,才能吸引民工到就業崗位上來,但是這也就告訴大家,中國可能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恐怕要上升了,我們國家在特別是給外來流動人口、打工族、民工,他們的工資水平相對來説是比較低的,也有可能中國到了一個很重要一個關鍵點,就是應該提高勞動力用工的工資水平。

    主持人:各地紛紛出現的用工荒,當然是需要相關部門和我們的企業去面對的一個問題,那麼兩位評論員,你們對解決這個問題有什麼樣一些好的建議嗎?

    霍德明:我覺得對於解決目前的用工荒,第一個要認識到它是一個比較持久的現象了。而這個持久的現象裏麵包括兩件事情,我剛才已經提過的,一個是産業升級,一個還有區域經濟的平衡,所以我們應該把這個民工荒當做是一個逼使著我們國家在做政策制定的時候,除了要注意到全國的均衡區域經濟的發展以外,還要把基礎的這個勞力密集原來非常便宜這個行業,是不是還要留在國內,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如果説是能夠把産業升級的同時,把各個區域中西部都能夠同時帶起來的話,這才是我們這次民工荒用工荒能夠得到最大的一個好處。

    主持人:張鴻你的看法呢?

    張鴻:談到用工荒,很多媒體都提到一個觀點,就是要讓農民工在城市裏有家的感覺。

    主持人:對。

    張鴻:怎麼才能有家的感覺呢?就是我有地方住,然後得有傢具,得裝修,我過得得舒適,我安居才能樂業,那這個就要求我們現在城市,整個城市一些配套的措施,包括戶籍制度等等這些改革,因為現在農民工已經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一個傾向,就是流動人口他傾向於不流動,什麼意思呢?就是我現在不願意忍受過去那些兩地分居,留守兒童那些代價,我舉家到一個城市來打工,我希望能夠安在這裡,那安在哪個城市,這成為一時間需要……

責編:龐帥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