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觀察][轉變——中國經濟發展新模式]“中國製造”的華麗轉身(2010.3.9)

2010年03月10日 09:11  我要評論

    生態立園,雲計算平臺應用,東莞松山湖科技産業園,高端産業帶動産業升級,《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王小丫):這裡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觀察》,歡迎各位的收看。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充貿易,曾經的“三來一補”,讓東莞成為了著名的“世界工廠”,那麼經過了將近三十年的發展,雖然東莞和東莞人已經富裕了起來,但是這種以人力資源、土地資源、環境保護為代價的加工製造業卻沒有辦法再持續,由於缺少當地創新型的企業和自主的品牌,不少企業的市場和命運被牢牢地攥在別人的手裏,尤其是面對國際市場的風吹草動的時候,本土製造日益顯示出脆弱和依賴性。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城市如何贏得長久的主動?這樣一座被稱為“世界工廠”的製造業基地應該如何轉型升級?今天我們將就此展開評論。

    今天我們請到了一位特殊的嘉賓,他是東莞松山湖科技産業園區科技教育局的李航局長,歡迎您。

    李航:你好。

    主持人:同時還有我們的評論員何帆,您可以登陸央視網、新浪網、搜狐網、騰訊今日話題發表您的觀點和建議,稍候我們會關注到您的留言。

    首先我們還是跟隨我們的記者到東莞松山湖科技産業園區,來看一看這裡的企業與我們所熟悉的傳統的製造加工企業有什麼不同!

    長亭、荷花,碧波盪漾,每到雙休日,座落在東莞的國家4A級景區松湖煙雨,總會吸引眾多遊客的遊覽,可能很多遊客想不到的是,這個景點是松山湖科技産業園的園中園,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這座科技新城給人們的第一印象。

    潘增旗(記者):我身後是松山湖台灣科技園的建設工地,今年6月份這裡所有的基礎設施建設都將交付使用,屆時,將有十幾家來自台灣的知名電子企業陸續進駐園區。

    引進高科技企業是第一步,在鼓勵自主創新上,園區對新組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給予最高1500萬元的支持,真金白銀,科技、資金資助國內首個自主知識産權——“雲計算平臺”投入應用和運營。所謂“雲計算”是把計算機硬體、軟體、帶寬等資源當做一種服務,提供給企業或消費者的資源利用方式。

    季統凱(廣東電子工業研究院院長):大概能降低企業建設和運營維護IT系統成本70%以上。

    在園區,國家級和省級研發機構達到50多家,眾多企業都意識到,科技創新才能應對挑戰,2008年年底,金融危機使這家企業訂單銳減,企業當即決定投資1500萬美元,研發電動汽車電池和再生能源,目前已有上百輛電動汽車電池出口到歐洲。

    張毓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從材料方面,從電池設計方面,我們能夠要站在世界領先地位,我們才能夠生存。

    去年,園區高新技術産品産值超過200億元,同比增長44%,作為一個高科技的工業園,松山湖園區不再是以往東莞加工密集型企業聚集的地方,也超越了缺工和招工難的障礙。

    轉變——中國經濟發展新模式

    “中國製造”的華麗轉身

    主持人:看了剛才的這個短片,看到這麼美麗的,就像風景區一樣的一個科技園區,我倒想起以前我看過的一張圖片,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張,這個完全就是傳統的製造業,大進大出的一個寫照,有很多的集裝箱車在這裡,等著送原料,同時拉出他們的成品,我想請問一下李航局長,目前我們剛才看到的松山湖科技園區,它和這些傳統的這些製造業相比,有什麼不同?

    李航: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東莞製造,大家都知道,就像這裡一片民居,那裏一片工廠,非常的雜亂無章,假如這個工廠的大門“呼啦”的打開,幾千個女工就涌了出來,涌出來到街上買東西什麼的,然後那邊嘩啦嘩啦門一打開,一輛輛貨櫃車,轟隆轟隆的就這樣駛向,把那個産品駛向世界各地,這是我們傳統意義上,我們傳統感官上面的東莞製造。而松山湖不一樣,松山湖首先它有非常優美的環境,非常完善的規劃,就像剛才看到的片子一樣,另外一方面,松山湖的企業它的技術開發能力強,技術開發能力強,在園區的企業,絕大部分大中型企業都擁有自己的研發機構,大家都擁有自己的研發機構,絕大多數的企業都有自有的品牌和自主的知識産權。那麼也回應到現在有人説“用工荒”的問題,其實在松山湖沒有這個問題,為什麼呢?因為企業的這個技術開發能力強了,它的産品的附加值高,産品附加值高了之後,它的勞動力成本,佔這個産品的成本的比例就會低,那麼它企業的工人獲得的工資就會相應的就有一個提升的空間,另外在園區裏面,這個技術工人比普通工人要多。我們園區即使是普通工人他的最低工資也到1600多塊錢,這遠比東莞的最低工資700多塊錢是超過了將近1倍。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