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農民的城市:錢從哪來

2010年04月16日 14:50  CCTV-對話 我要評論

CCTV《對話》供稿

(本期節目將於2010年4月18日晚21:55在CCTV財經頻道播出)

    在城市化進程中,浙江龍港鎮是個有傳奇色彩的地方。25年前,龍港就成為了全國最早的突破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先驅,打破了壁壘森嚴的城鄉分隔體制,成為農民參與城市化進程的標桿。在沒有花國家一分錢的情況下,龍港農民自己集資建造城市,進行土地買賣,買地建房送城市戶口。龍港的發展經歷了一連串的故事,其中有轉型的痛苦,有機構制度改革和體制變革的創新,龍港的故事能給我們今天的城市化發展帶來更多的思考和啟發嗎?

    主持人陳偉鴻:“這樣一個頗具規模的城鎮,它的背後其實是花費不菲的。包括市政建設,包括你的綠化,最初大概需要花多少錢?”

    龍港第一任鎮委書記陳定模:“大概我們下水道的道路、自來水要花500萬。”

    陳偉鴻:“鎮裏有這麼多錢嗎?”

    陳定模:“沒有錢。國家一分錢沒有,那怎麼辦呢?自己想辦法,向農民兄弟要。”

    陳偉鴻:“農民朋友肯定也沒有那麼多的錢。”

    陳定模:“但是他們身上一般的都有兩三萬塊錢,把農民口袋的錢拿出來是很不容易的,我第一時刻想到了馬克思的級差地租,把龍港規劃的地分為六個等級。”

    陳偉鴻:“開始打土地的主意了?”

    陳定模:“打土地的主意,賣地不敢,賣地是非法的,要坐牢。我就變通,中國的東西你不要頂在那裏,變通、變通,一變就通了。”

    陳偉鴻:“這還沒變通呢,這麼多人就被忽悠了。這個地是不讓賣的,然後你怎麼變通讓它能夠變出錢來,讓你來建造這個城市呢?”

    陳定模:“我就是,比如説這一條街,每一條街我都畫好。臨街的一個單位是42平方米佔地,劃六個等級,有五千的、四千五的、三千的、二千九的、二千七的、二千二的這麼六個等級,你要這塊地你就得交這麼多錢。交了這錢幹什麼呢?修路、造自來水、下水道。標價,標價一塊塊賣出去,把它賣了。”
   
    陳偉鴻:“賣出去了?”

    陳定模:“到1984年12月31日我們就賣完了,不賣了第一批。”

    陳偉鴻:“還有一個截止期限?”

    陳定模:“期限,每天我這裡幾乎都是幾千、一萬人。到1984年12月31日,那天就排著隊,那時候沒有銀行,信用社叫一個出納過來收錢。大家手裏拿著一捆一捆的錢,有的交一萬的,有的交幾千的。當時排隊排了很長,晚上人還有很多,我就派了民兵出去,到了明天早晨7點鐘以前就要撤售。這樣我們到了12月31日那天淩晨的時候,我們收了一千多萬。”

    陳偉鴻:“那時候幾乎沒什麼太多的人見過一千萬長什麼樣,你自己那天一下子見到一千萬的時候,是什麼感覺?”
   
    陳定模:“興奮、激動,睡不著。原來我怕搞不起來,沒有錢。人又蜂擁過來了,錢又蜂擁過來了,就不怕了,心裏有底了。”

責編:肖成迪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