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10月15日國務院《關於化解産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發佈,平板玻璃産能利用率僅有73.1%,中國建築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工作人員稱,實際利用率可能更低。儘管從2007年起,平板玻璃産能過剩的預警一再響起,中國平板玻璃年産量依然從不足5萬億重量箱一路飆升至超過10萬億重量箱。[詳細]
《意見》強調,要大力推進企業兼併重組。市場人士分析稱,當前是玻璃消費需求的旺季,主要是因北方市場的拉動,8月份至10月份是北方玻璃市場是銷售旺季。從週期屬性上看,玻璃股較水泥股更靠後,通常水泥股行情發酵後,玻璃股才能啟動,目前尚不將玻璃股作為重點推薦品種,但基於平板玻璃行業底部已經確立,預計未來將緩慢回升。[詳細]
産能過剩因何而起?中國建築玻璃和工業玻璃協會一位工作人員認為,根子在2008年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下地方和企業的盲目擴張。四萬億天量鉅款劃撥下來,上項目成為一些地方政府的首選。平板玻璃行業有三個較為突出的特點。一是玻璃屬資源、能源消耗型産業。二是生産連續性強,自我調節能力差,産能不易調控;熱銷時上馬,建成後陷入低谷,極易造成産銷不平衡和明顯的週期性波動;三是生産門檻比較低。
2009年,中國房地産業突然從2008年的極度低迷中復蘇,相關的平板玻璃行業收益最大。銀行、土地、地方政府、企業都有了擴張的衝動,成為産能增加助推者。
整體上,平板玻璃的産能變化與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曲線高度契合。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長期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平板玻璃增加與之相適應。進入十二五,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我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中出口增長緩慢,內需轉型尚未完成,不少地方投資獨挑大梁的情況並不鮮見。而平板玻璃因為生産慣性,需求不振實屬必然。
為規範平板玻璃行業投資行為,防止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于2006年年底和2007年9月先後發佈了《關於促進平板玻璃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和《平板玻璃行業準入條件》等相關政策和法規,對生産企業佈局、工藝裝備水平和品種、質量、能耗、環保等方面都作了明確規定。
中國建材聯合會以及其下屬分會中國建築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在2009年再次發出産能過剩的預警。明確指出市場已出現明顯“供大於求”的趨向。浮法玻璃企業産量同比增長,浮法玻璃平均銷售價格環比下降20%。相關資料顯示,2009年以來,我國浮法玻璃産能快速增長。2009年建成投産浮法玻璃生産線26條,新增産能10110萬重箱;2010年建成投産27條線,新增産能10530萬重箱。平板玻璃的增長速度,已明顯超過了房地産的增速。更為嚴重的是,當時尚有40余條在建和擬建生産線,這些生産線若全部建成投産,産能過剩加劇將不可避免。
2012年,商務部流通發展司與中國建築材料流通協會在北京發佈的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數顯示,當年上半年,平板玻璃製造業利潤同比驟降超過100%,家居市場從火爆到門口羅雀,經歷冰火兩重天,盲目擴張“後遺症”日漸嚴重。
2013年,調控的大閘再次落下。10月15日,國務院制定《關於化解産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發佈。我國平板玻璃産能利用率僅有73.1%,遠低於國際水平。究其原因,樂觀預期首當其衝。而部分行業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産業集中度低,沒有形成由優強企業主導的産業發展格局,導致行業無序競爭、重復建設嚴重。
走出去,曾經是這個行業消化産能的最大希望。隨著出口增加,遭遇貿易保護的風險也在不斷加大。2010年-2011年,菲律賓、印度、南非、澳大利亞、巴西、烏克蘭、韓國等國家,先後對我國平板玻璃採取反傾銷調查或者特殊保障措施,導致平板玻璃國際市場不斷萎縮。
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平板玻璃出口持續下降。山東、河北和廣東居出口省份前3位。1-2月,山東出口平板玻璃944.5萬平方米,增加5.2%;河北出口648.8萬平方米,減少2.3%;廣東出口188.8萬平方米,減少42.7%。上述3地出口合計佔同期我國平板玻璃出口總量的68.1%。
産能過剩似乎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頑症,治理的必要性毋庸諱言。但是如何治理,如何使一個傳統行業可以“長治久安”?有專家指出,“備案制”無疑符市場規律,由市場自由發育生長,但是結果卻是各地低水平、重復建設一哄而上。由政府之手進行調控,仍然難以避免過剩-治理-過剩的循環,且並不是市場經濟提倡的手段。而國外行之有效的行業自律模式,因為集中度不夠而力度欠缺。探索我國特有經濟發展模式下的産能過剩,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隨著今年下半年以來玻璃價格的持續上揚,玻璃企業凈投産已創出近年新高,導致玻璃總産能持續快速攀升並屢創新高。在下游後續需求無法有效支撐的背景下,玻璃企業淘汰落後産能和優化産品結構的壓力極大。市場人士表示,平板玻璃行業要扭轉産能過剩局面仍任重道遠。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玻璃企業化解過剩産能的方向主要包括兩點:玻璃深加工及技術高端化。
根據中國建築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統計,2012年平板玻璃行業産能為12億重量箱,實際産量7.6億重量箱,産銷率98.9%,産能利用率僅為63.3%,相較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行業産能過剩甚為嚴重。
2009年,平板玻璃被國務院列入六大産能過剩行業。但是幾年下來,産能過剩的勢頭並沒有得到很好地遏制,産能過剩形勢進一步加劇。
資料顯示,自2009年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抑制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産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38號文)以來至2010年年底,全國又建成投産了34條平板玻璃生産線,且都是大規模生産線(平均達700噸/日熔化量),新增産能近1.3億重量箱,相當於38號文下發前總産能的18.6%。
2011年上半年又建成投産了13條線,新增産能5400萬重量箱,仍有30余條在建和擬建項目。
玻璃行業伴隨著房地産市場發展,景氣度不斷提升。特別是2010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玻璃價格的上漲,行業利潤也大幅增長,平均毛利率可達到30%以上。這也刺激了這一項目的投資,2010年整個平板玻璃行業贏利70億元。
不過,2011年上半年,國內平板玻璃行業利潤大幅度下跌,僅為14億元,同比下降了55.9%。一部分企業的自律減産並沒有讓行業恢復理性,反而加劇了投資熱度。
2012年,商務部流通發展司與中國建築材料流通協會在北京發佈的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數顯示,當年上半年,平板玻璃製造業利潤同比驟降超過100%,家居市場從火爆到門口羅雀,
當前累積的巨大産能,是數十年投資的成果,一定程度上是國家的財富。特別考慮到金融危機後,發達國家重振製造業、向實體經濟回歸,我國更不應該輕易否定已形成的産能優勢。化解産能過剩不應走簡單的打砸封路線。
繼續實施“扶大限小”政策,會促使小企業為避免成為被政策限制甚至強行淘汰的對象,具有強烈的規模擴張動機,這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企業投資行為,進而加劇産能過剩。應該從“扶大限小”轉為對企業研發和創新的普遍支持,讓“小而美”的企業也有發展空間。
值得深思的是,傳統行業的産能嚴重過剩,不是什麼新問題,轟轟烈烈的壓減行動起碼開展了三輪之多,為什麼它總像割韭菜一樣,割掉一茬又冒出一茬,甚至一茬更比一茬旺呢?與中國經濟目前存在著的許多問題一樣,根本原因還在於“地方GDP主義”與地方保護主義。這些行當塊頭大、技術門檻不高、産能形成週期短,對增加GDP見效快,就如同50天左右出欄的肉食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