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楊飛雲《爺爺與孫女》 |
集結了畫家楊飛雲、朱春林、王殿華,以及楊飛雲太太芃芃等人作品的《心靈與誠實》學術交流展于3月17日至4月5日在中國油畫院展出。本次畫展共展出160幅作品,多數是畫家近期新作。昨天,楊飛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夫人芃芃是他最常用的模特,作品中充滿東方古典氣質的美女形象,都是從她身上挖掘出來的。
>>新作
創作動力是內心的感動
持續到4月5日的《心靈與誠實》學術交流展,參展藝術家是楊飛雲交往多年的朋友或弟子,包括他的太太芃芃、朱春林、王殿華等。楊飛雲在此次展覽中,共展出了三幅新作,分別是《寧靜與沉思》《17歲》及《山西女孩》。這三幅作品均為女性人物肖像,畫中的人物延續了楊飛雲此前作品風格。
楊飛雲在自己的作品上面貼著一段注解:“藝術的動力是內心的感動,內心的感動是真實可信的。”對於這些新作,楊飛雲解釋説:“這些作品,一部分題材是原來慣有的東方女性題材,從靈感審美或是文化特徵上,找出一些自己能夠體驗的東西,來對東方女性美進行詮釋。”而對於故地人物題材的選擇,楊飛雲如此闡釋:“不是説以後畫的都是農村景色和農民題材,而是去挖掘這部分地域和文化中深層次的精髓。”
>>創作
追根溯源深化題材
展廳頂層是楊飛雲的工作室,整潔而寧靜,寬大的房間擺放了很多作品。入大門左轉,是一間書房,書架上擺放著歷年來收藏的圖冊、生活照片,還有《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等世界名畫微縮品。這不僅是楊飛雲畫畫的地方,也是他和朋友、學生進行思想交流的場所。
楊飛雲畫了不少女性形象,如早期作品《一杯紅酒》和《甘南藏族女孩》,夫人芃芃是他最常用的模特。“是想從她身上挖掘出東方氣質。”提起同是藝術家的夫人,楊飛雲臉上漾起了微笑。
楊飛雲週游了很多國家,唸唸不忘的還是自己的根,“雖然小時候生活在內蒙,但祖籍是山西。爺爺那輩走西口,給我帶來的影響很大,這塊可能是以後題材深化的主要方向。”
>>衝擊
吸收並用堅持自我
做一件事情很容易,但是堅持一件事情,並將它作為自己終生的事業很難,但是楊飛雲做到了。
此前,有人提出“美術學院的黃昏”的説法,提出在當代藝術市場火爆的情況下,古典寫實是否已走下坡路。對此,楊飛雲持堅決否定態度。作為古典寫實油畫的領軍人物,楊飛雲沒有否定抽象的存在價值,而是努力地從中吸收有利於自身創作的內容。“在品種語言裏,繪畫觀念藝術在西方已經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多媒體裝置。抽象藝術是在繪畫藝術中,根據形而上的東西進行的推演。我們不能説它不好,也不能説大家都要朝這個方向發展。不過,偉大的寫實作品,裏面必須有抽象元素的節奏美感,如果沒有這個,那作品就稱不上是好的作品。”
面對攝影對繪畫的衝擊,楊飛雲表現得很淡定:“照片不是繪畫,繪畫裏面有形象、有故事,好的繪畫作品還須注重繪畫表現力。因此,沒有一張照片能取代好的繪畫。攝影只會對低端繪畫有影響。”另外,楊飛雲還認為攝影對繪畫會産生不良影響。“畫家利用照片創作時,會出現很劣質的畫作。很多年輕人用電腦做出的畫,收藏界分不清,理論家也栽進去了。畫家可以使用照片,但如果好多畫畫出來是純粹照片效果,那就不如去照相了。”
>>正聲
消除拍賣泡沫是誤讀
本月初,楊飛雲建議消除拍賣泡沫的觀點,引起諸多熱議。楊飛雲表示,“其實我指的不是價格,而是炒作後作品拍成天價的情況。這種天價影響的不僅是藝術標準,更重要的是,它破壞了審美價值觀。”
“大眾多數是被動的,完全要讓大眾來決定藝術高度,那就麻煩了。”楊飛雲認為,引導大眾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非常重要,多給大眾看好作品、精品,才能提高。
■創作十問
1.最喜歡的顏色灰綠色,綠色扎眼。
2.最喜歡的藝術家倫勃朗和達芬奇。
3.自己最滿意的作品還沒有。
4.有無靈感迸發一説很難苛求有靈感。
5.一張畫的創作週期有多長有長有短,這要看具體作品而定
6.是否介意作畫時有人打擾是的,但是避免不了,已經鍛鍊出來了。
7.會不會跟好友交流畫作會,交流思想更多些。
8.如何對待沒有畫好的畫對沒有畫好的畫,一般會涂掉。
9.多久外出寫生一次一年至少外出寫生兩次。
10.最喜歡的事下鄉和逛博物館。
■人物小傳
楊飛雲,1954年生於內蒙古包頭市郊區。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2011年作為傑出藝術家獲文化部頒發的“中華藝文獎”。代表作《純潔》《喚起記憶的歌》《北方姑娘》《小演員》《側面》《小姚》等。(2012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