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光明網 記者:韓曉東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讀書報:對照而言,歷史上同時期日本同釣魚島的關係是怎樣的?
鞠:縱觀日本與中國大陸交往的歷史和交通路線,從日本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年-公元200年)至江戶時代(公元1603年-1867年),日本國所有來行中國與歸航的船舶,皆與中國閩臺海域內台灣島及釣魚列嶼在內的所有附屬各島嶼所在航海通道無緣。
據《日本書紀·神代紀》、《漢書·地理志》、《魏書·倭人傳》載,中國秦、漢、魏時代,日本“海北道中”,通過朝鮮半島,向中國各歷史王朝進獻貢品,來往大陸。及南朝宋時代(公元420年-588年),也就是日本的允恭天皇至崇峻天皇時期,日中通航又開闢了“南道”,元人馬端臨著《文獻通考》卷324雲:“倭人……初通中國也,實自遼東而來。……至六朝及宋,則多從南道,浮海入貢,及通互市之類”。此“南道”皆為穿行渤海灣,與閩臺至琉球之海道無緣。中國隋唐時代(公元581年-907年)兩百餘年間,日中交往頻繁,無論遣隋使還是遣唐使,儘管有三路赴華,但其使船從未在閩臺航行過,也從來不曾由福建省任何一個沿海地點啟程歸航過。因此,日本使隋使唐的船舶及渡海官兵、僧、學人等絕無任何機緣路過台灣島及附屬島嶼以釣魚嶼為中心主島的東北諸島與所在海域及琉球海域。這一切在《隋書·東夷傳》、賈耽的《道裏記》及日人木宮泰彥所著《中日交通史》中,均有記載。
宋元明清,正當中國經營東海海疆,全面廓清海上勢力範圍和確立主權的實體海域之期,日本國卻正處於嚴酷的長達480餘年的鎖國時代。
日本國在中國五代、宋(北宋)時期(日本為醍醐天皇至鳥羽天皇),大約從公元907至1126年,為第一個鎖國期,長達220年,沒有任何日船來華,與中國大陸絕緣;而當中國明清時期(日本為室町幕府至江戶幕府),大約從1587至1854年,為第二個鎖國期,長達268年,日本幾乎成為與世隔絕的孤島。在鎖國期內,日本嚴禁製造大船,並禁止本國船隻和人民出國遠航。這自然要蒙蔽大和民族的視野,使國人對周邊的地理形勢、海洋地理和海外交通,幾乎處於蒙昧茫然狀態。雖然曾有大量倭寇長期侵擾中國沿海各地和閩臺海域,但是,由於他們是海盜集團,只知打家劫舍,圖財害命,並不重視爭城奪地,長久盤踞。所以,鎖國時代的日本人,與中國台灣島附屬島嶼東北諸島的東段島鏈釣魚島列嶼絕無任何機緣關係。
讀書報:在歷史上日本又是如何竊取釣魚島的?
鞠:日本對釣魚島的竊踞,是有預謀、分步驟的。
談這一問題,不可不談日本對琉球、台灣侵略佔領的歷史問題。
日本于1854年(日安政元年)“開國”之後,開始覬覦周邊鄰國的國土和資源,其主要目標就是中國。
1872年(明治五年)日本背著宗主國中國廢掉琉球國王改立為藩主。
1874年(明治七年)日本入侵中國領土台灣,瘋狂屠殺台灣原住民。並強制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北京專約》,向日本賠款白銀50萬兩。
1879年(明治十二年)日本又進一步吞併琉球國,廢掉琉球藩改為日本領屬的沖繩縣,縣官改由日本國委派。被激怒的中國清政府向日本提出了強烈抗議。經美國前總統格蘭特的調停,中日兩國在北京舉行《分島加約案》談判,謀將琉球諸島實行分治,沖繩島以北諸島屬日本管理,宮古、八重山二島屬清國管轄。由於清廷內議分歧,採納了李鴻章提出的“支展延宕”之拖延政策,終致分琉之案成為歷史懸案,日本國完全獨吞琉球並納入日本版圖。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一禽業公司發生火災,截至中午12時46分,火災已造成61人死亡,數十位人受傷。據公安部消防局最新消息,該事故是因液氨泄漏引發爆炸。目前被困人員搶救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
在樓市專家看來,目前北京出臺的調控新政依然是對過去舊政策的延續,沒有實質性變化,對於市場走勢也很難有突破性影響。未來,政府可能還會依據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對房價進行重新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