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三公消費”從暗室走向室外有多遠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7日 15: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陳方

      去年三公經費實際支出489.18萬元,今年因公出國(境)經費預算162.62萬,比去年實際支出縮減超過三成。7月6日,中國工程院發佈去年三公經費決算數據和今年三公經費預算情況,成為繼科技部之後又一個響應國務院號召曬三公經費賬本的中央部門。然而,遺憾的是,科技部的積極響應並沒有得到其他部門的追隨,反而變成“孤家寡人”,至今除了中國工程院之外鮮有其他部門效倣,公佈三公消費,多數中央部門“爽約”了。(《京華時報》7月7日)

      今年3月8日,財政部新聞發言人戴柏華在接受中國政府網、新華網聯合在線訪談時説,2011年,財政部將繼續加大財政信息公開力度,擴大公開範圍,細化公開內容。其中,財政部將公開2011年中央預算部門出國經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的經費預算總體情況,中央預算部門相應公開本部門出國經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的經費預算。輿論當時對此寄予無限期待,普遍認為,公開“三公消費”中央部門有了一個好的開始。

      民眾有期待,國務院也在三令五申推進“三公消費”的公開力度。5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2011年報送全國人大審查部門預算的98個中央部門,都要公開經全國人大審查批准的部門預算。要公開出國(境)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等“三公”經費和行政經費支出情況。

      當科技部相應國務院號召成為第一個曬“三公消費”的中央部門時,網民們的第一反應是,相對算是“清水衙門”的科技部&&公開三公消費了,那些“肥得流油”的部門是否也該公開了呢?中國工程院如今公佈去年三公經費實際支出數據,成為中央部門第一份曝光的三公經費決算數據,但是相對於其他中央部門而言,它依舊算是“清水衙門”,它的公開能否具備示範帶動效應,從多數中央部門爽約的情況看,民眾只能對此持有謹慎樂觀的態度。

      公眾監督政府,既是要監督政府如何行使權力,同樣也是要監督政府如何花錢。對於“三公消費”,即便是“局內人”也承認其中存在大量鋪張浪費現象。3月8日,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副部長王國強就痛批目前公款奢侈成風浪費驚人。這些年來“三公消費”居高不下,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出錢的納稅人沒有真正有效的監督手段和渠道。缺乏監督,政府部門就會缺少自我約束的動力。而監督的前提是什麼?信息公開。信息不透明,公眾又談何監督。

      多數中央部門為何不願公開“三公消費”,這其中並不存在“技術難題”。從前有關部門在搪塞“三公消費”信息公開時,總是強調現行的財務報表裏沒有設“公款招待”、“公費旅遊”等項目,林林總總的項目經費都被包括在“公務經費”裏,公眾要求公開的具體項目還無法走“小賬”和“細賬”。但今年3月初財政部新聞發言人戴柏華的表態已經充分表明,只要有公開的勇氣和決心,“三公消費”的賬目完全可以清清楚楚地向公眾呈現。多數中央部門不願公開“三公消費”,公眾基於常識判斷,也能推斷出其中的“秘密”——無非是這消費中有一些“權力自肥”的內容“不能見光”,一旦公開,公眾便可以從中窺視其貓膩,而有關部門又無法自圓其説來説服公眾。

      建設“陽光財政”是大勢所趨,政府部門的“三公消費”也必須從暗室走向室外接受公眾監督。從國家層面來看,國務院要求各級政府進一步公開財政總預算和總決算,顯示了政府接受公眾監督、建立民主財政體制的意願,值得肯定。但是,如果沒有完善的法律體系作為保障,預算公開恐難成真。近年來,輿論和學界一直呼籲將財政預算公開納入法治軌道。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李煒光指出,中國的財政預決算公開,首先必須要有法律保障,希望修訂中的《預算法》在預算公開方面有所突破。另外,為確保預算公開,應當儘快把現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上升為法律。

      事實上,在中國目前政府官員“對上負責,對下不負責”的體制下,問責機制必不可少。如果沒有監督和反饋機制,預算公開與三公消費公開就很容易流於形式成為“半拉子工程”,這從多數中央部門爽約“三公消費”公開的現實中已經顯現出來了。

責任編輯:田智鋼

熱詞:

  • 復興時評
  • 三公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