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公開預算應給公眾提供更多信息量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6日 15: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張冰歌

      截至昨日,北京58個政府部門及直屬機構,除市公安局涉密外,已經全部公開部門預算。從已公佈的數據看,57個部門中有22個部門預算顯示,今年安排公車購置更新預算資金4000多萬元;24個部門預算顯示安排各類會議和考察預算資金5800多萬元。(3月16日《新京報》)

      公開政府預算,實現陽光財政,是中央要求,也是百姓呼聲。去年,廣州市率先吃“螃蟹”,全面公佈《2009年廣州市本級部門預算》,在今年“兩會”前夕,74個中央部門亮開了“賬本”,受到全國輿論歡迎。現在北京58個政府部門全部公開部門預算,表明人們對部門預算公開的認識越來越趨於統一,也正在向公眾走來。

      政府預算公開的好處很多,一是它能為政府部門的施政行為提供正當性;二是成為聯結政府部門與人民的紐帶,保持一種和諧的社會關係;三是防止政府部門的浪費與腐敗,保證公共資源不被濫用公共利益不受損害。特別是後者,目前“三公消費”民怨甚深,官員以權謀私難以遏制,根源之一就是公共“錢袋子”不受外界監督。

      從不公開到公開,應當説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然而, 預算公開並不是目的,而是過程。公開的目的在於:讓公眾知道政府部門對公共“錢袋子”怎麼花,花在了何處,關鍵是該不該花,也就是説,接受公眾監督,實現公民民主監督權利。而不是,政府部門對公共“錢袋子”已花了多少,或準備花在何處“告知”一下即可。換句話説,對公共“錢袋子”如何花,應當給公眾一個明白,讓公共“錢袋子”花在該花的地方,而不是濫用。

      就北京市的部門預算公開來説,根據公佈的會議費用和車輛更新費用,讓人很難判斷其是多是少,是該還是不該。以車輛更新為例,一共4000多萬元購置費,雖然公開出來了,但從項目表上並看不出這些被更新車輛的購置時間,沒有被更新車輛的購置時間,讓人只看到的換了多少車輛,花了多少錢。而這些車輛該不該更新,這些錢該不該花呢?公眾無法判斷。這種公開只能叫點到為止的“半公開”。

      公共“錢袋子”來自於納稅人,都是納稅人的血汗錢。政府部門對公共“錢袋子”不過是一個管理者。而政府用於自身的多了,服務公眾的份額就相應減少。如今,公眾只所以緊盯著部門預算公開,其目的就在這裡。只有滿足公眾對公共“錢袋子”的知情權與監督權,才會使公眾監督更有力,權力之手才有所忌憚,才會使公共“錢袋子”的運用更合理,更有效。正因為如此,公開預算,應給公眾提供更多信息量,是有必要也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