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越是臨近年終歲末,A股IPO越是提速。從2011年12月15日至12月28日的兩個交易周內,滬深兩市合計共有11家企業進行IPO,這也導致此期間大盤下跌3.49%。A股市場到底是有容乃大還是無地自容?小編與您一同走進本期財經熱點。[詳細]
2011年,市場在總體下跌中的結構特徵發生了變化。上證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分別下跌21.68%和25.59%,而中小板指數和創業板指數分別下跌30.35%和32.65%,跌幅顯著高於主板指數。市場的市盈率下降明顯,年末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降至 12.6倍,已低於S&P500、 FTSE100等世界主要市場指數的水平。上證50指數的市盈率降至11.2倍,接近歷史最低。中小板和創業板的市盈率較上年末跌去一半,但仍在24倍和42倍的水平。
儘管二級市場持續下跌,但一級市場新股熱度不減。2010年和2011年分別有347隻和281隻新股在滬深兩市上市。其中,2010年滬市主板上市26隻,深市中小板上市204隻,創業板上市117隻;2011年滬市主板上市38隻,深市中小板上市115隻,創業板上市128隻。
2010年和2011年的新股破發頻度為史上最高。如果將新股破發定義為上市首日最低價低於發行價,2010年上市新股有32隻破發,破發率為9.22%,2011年上市新股有84隻破發,破發率29.89%。兩年來滬市主板上市新股破發率為32.8%,深市中小板為13.2%,創業板為21.6%。
2010年和2011年,滬市主板上市新股對上證指數都是負面貢獻,拖累了指數走勢,分別拉下上證指數18.30點和17.15點。中小板和創業板有所不同。2010年中小板上市新股拉下指數86.40點,2011年上市新股僅拉下指數 0.37點,幾乎沒有影響。2010年和2011年創業板新股對指數都是正面貢獻,分別拉高指數11.74點和18.75點。
郭樹清是在2011“中國金融學科終身成就獎”頒獎典禮上作出前述表述的。郭樹清説,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已經世界第二,股市也是世界第二,債市世界第五。中國經濟的強大實力,相當一部分得益於中國有一批實體經濟企業,“這些企業相當一部分已經上市,還會有繼續上市的,所以我們(對股市)有信心。”
不少市場人士卻將郭樹清的表態解讀為2012年IPO擴容步伐不會停止。
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中國A股市場是惟一一個對上市企業IPO還採用審核制的市場。在今年創下A股史上第三大年度跌幅的同時,A股再次成為全球第一大融資大市,IPO募資金額為美國兩大交易所總和的兩倍。“一個只重融資、沒有回報的市場”,已成為諸多投資者對A股的齊聲斥責。
證監會公佈了數項加大IPO審核公開化的措施。從2012年2月1日起,IPO企業招股材料預披露時間將提前至發審會召開一個月前,同時一併公佈在審企業名單,而新受理企業名單也將儘快公佈。
證監會下發《關於調整預先披露時間等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根據《通知》,IPO發行人將在反饋意見落實後、證監會初審會召開前,將招股説明書(申報稿)在證監會網站預先披露。在此之前,招股書(申報稿)的預披露是在申請文件受理後、發審會召開5天前,與發審會會議公告同時公佈。
此舉為的是延長公眾監督的時間,並使投資者有更充分的時間了解該企業信息、更審慎地做出投資決策。
中國特色的A股,僅憑西方的經典理論去分析或許是不夠的。每輪熊市,管理層停發新股,潮漲潮落。無論是有容乃大還是無地自容都取決於良性的投資環境和相關政策支持。而通過體制改革祛除垢疾,中國股市恐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證監會1月16日發佈2011年12月份市場統計數據,數據顯示2011年境內市場籌資6780.47億元,較2010年大幅縮減,其中A股IPO籌資規模同比縮減近半,但仍處於歷史高位,為A股歷史上第三大籌資年份。
證監會此次發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A股IPO籌資規模達到空前的4882.63億元。而2011年A股市場IPO籌資規模則大幅下降,為2825.07億元,同比縮水42%。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A股2011年走勢低迷,但其IPO籌資規模仍處於歷史高位,從A股籌資歷史看,這一規模僅次於2010年和2007年,為A股歷史上第三大籌資年份。
新股頻頻破發,往往預示著底部區域的臨近,不過,像2011年這種七成新股破發的慘烈景象在往年也並不多見。新股破發,意味著投資者對市場大環境的不看好,或者對IPO公司前景不看好,在這種大預期下,部分題材並不突出的IPO公司,便成了市場回避的對象。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當一件事情向壞的方向發展時,由“痛定思痛”所引發出來的反思力量是巨大的,如今的A股市場也面臨著這樣的情況,這似乎印證了那句名言“當潮水退去後,才知道裸泳者是誰”。讓人想不到的是,當前A股市場中被發現的第一個惹人眼球的“裸泳者”是新股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