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6月02日 09:37 CCTV-第一時間 我要評論
針對“豆你玩”和“蒜你狠”等一系列農産品價格暴漲現象,國家發改委表示,大量資金退出股市樓市後轉而對農産品進行炒作是重要原因。
哪些農産品價格大幅上漲?什麼原因?為什麼會有人囤積居奇?是否會加重通脹壓力?怎樣穩定農産品價格……針對這些問題,新華社記者對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進行專訪。
彭森在採訪中説,去年底以來,價格大幅上漲既有粳米、玉米等主要農産品,也有蔬菜、大蒜、綠豆等農副産品,還有部分中藥材,其間出現了三波漲價風潮。
第一個階段是年初的乾旱和低溫,引發大米(特別是粳米)和蔬菜價格上漲。其後,三七和薏仁等中藥材成為三四月份漲價的主題。緊接著,4月底5月初炒作大蒜和綠豆。其中,幹蒜的零售價格到了每斤8元,綠豆的價格漲得很明顯,有的超市每斤已經超過10元。但5月份新蒜上市後,大蒜價格已經開始回落,現在新蒜價格已經回落到每斤2元多。
對於這些“急上直下”的漲價亂象,除長期因素和短期氣候因素外,彭森直陳,也有社會資金利用大蒜、綠豆等農産品産地集中、季節性強、産量下降、市場信息不對稱等特點,惡意囤積,哄抬價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因素。
彭森指出,去年我國銀行貸款投放了9萬多億元,該年房價節節攀升,股市表現也很好,大量資金被房地産、股市等資本市場吸收;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遏制房價過快上漲,股市也在下行,在這種情況下,大量資金退出股市和樓市,農産品便成為一些遊資的投資炒作目標。
不過,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日前認為,農副産品價格上漲主要是受天氣影響,沒有證據證明遊資大量進入農副産品市場。
彭森分析説,價格明顯上漲的品種,雖然都是必需品,但除了粳米和蔬菜外,都是小農副産品品種,季節性生産、常年消費,供應量、需求量都是一定的,都不是特別大,便於儲存,遊資更容易炒作。
但鋻於上述品種在CPI構成中的整體佔比不大,對CPI的影響有限。國內的CPI漲幅儘管已在今年4月份達到2.8%,但漲價主要是因為食品價格和居住價格的上漲,其他産品漲幅並不明顯。食品價格漲價因素中,去年基期價格較低是主要因素,類似于綠豆、大蒜等被炒作的小農副産品價格上漲對食品價格上漲也沒有太大影響。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表示,通過對近期商務部價格數據的觀察,預計CPI漲幅會從4月的2.8%上升到5月的2.9%,環比已呈平緩變化,其中食品價格漲幅也將趨緩。
而據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情況,在整體CPI中,去年低價格形成的基期因素將在延續至年底的數月中逐漸走低,CPI中已有回調因素。不過,政府更擔心,對生活必需品的炒作不僅社會反響強烈,而且一些農産品的價格異動會有一種“示範”作用,會增強社會的通脹預期。“特別是極少數人不斷囤積居奇,而且不斷釋放價格猛漲的信息,對通脹預期起到推波助瀾、火上澆油的作用。”彭森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説。
責編:劉岩
相關鏈結: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