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産稅擴徵需過三道坎

2010年05月31日 07:34  中國證券報 我要評論

□本報記者 林喆

  對住宅類房地産的保有環節徵稅,被視為調控高房價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近期,房産稅這一既有稅種的徵繳範圍可能擴大至住宅領域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此間觀察家認為,房産稅擴徵至住宅領域要變成現實,還面臨區分“房産”與“地産”、改革房産會計評估制度以及有效甄別徵稅對象等問題。

  根據我國現行的房産稅暫行條例,房産稅以房屋為徵稅對象,按房屋余值或租金收入為計稅依據。目前,這一稅種主要針對經營性用房的收入部分徵稅。如果擴徵至住宅領域,必然會針對房屋余值徵稅,以體現保有稅的本意。

  但在確定稅基時,以目前的市場化定價原則對房屋價值進行評估,必然包含土地的價值。而在我國城市土地國有制度下,物業持有者掌握的僅僅是土地使用權,法定“住宅70年産權”所需要繳納的“類租約費用”已包含在土地出讓金之內。因此,房産稅擴徵至住宅領域,顯然需要劃分“房産”和“地産”。稅基評估應當剔除國有土地涵蓋的價值,才能避免重復徵繳等問題。

  房産價值的合理評估也是一大難題。按照市場法評估,房産價值中很難剔除土地因素;如果按照成本法評估,那麼房産價值僅僅是鋼材、水泥等建安成本。以我國現行的會計制度,成本法核算的房屋賬面價值逐年折舊,多年後房産便只剩下“殘值”。按照這種方法評估,房産稅對物業持有者形成的“增量成本”,很可能就與物業費相倣,這顯然不符合房産稅擴徵的初衷,也無法通過對住房保有環節徵稅實現調控房價的目的。所以,作為房産稅擴徵的前提條件,現行的會計制度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房屋價值評估體系均應做出相應改革,在剔除土地因素後依然能根據市場法則“還原”房産的價值,從而實現合理徵稅,增加炒房成本。

  房産稅擴徵後的徵繳對象,應當是人均居住面積大幅“超標”的家庭,這包括擁有多套住宅或超大面積住宅的家庭。而實現有效甄別房産稅的徵稅對象,無疑是一項浩大的基礎信息工程。

  有專家指出,即使僅僅實現以家庭為單位認定第二套住房,就需要全國各地的房屋主管部門建立全面、實時和動態的居民個人房産購買和保有情況數據庫。同時,各地民政部門需建立全面、實時和動態的居民婚姻和家庭人口構成數據庫。如果牽扯到戶籍和流動人口管理問題,還需要各地公安系統建立相應的數據庫。而在全國房管、銀行、民政、公安乃至勞動部門間實現實時動態的數據庫聯網,需要較長的時間和巨大的資金投入。另外,針對住房保有徵收的房産稅不同於個人所得稅,如何確定起徵點、如何徵繳等技術性問題同樣還沒有完全解決。

  因此,近期專家建言的房産稅擴徵方案還只是設想,或者是局部地區的權宜之計。稅法的嚴肅性和公平性也決定了房産稅難以“新房新辦法、老房老辦法”。在大量基礎性工作尚未完成之際,房産稅擴徵方案在短期內出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重要新聞資訊:

深圳特區延伸方案近期有望獲批

上海徵收房産稅方案已經上報中央

三網融合方案近期難出臺 工信部與廣電研究第四稿

股市操作必讀:

機構高參強推買入19高成長股

5.31最新上市公司公告速遞

“一參一控”今日大限 “超標”期貨公司股權轉讓忙

深交所:創業板指數6月1日起正式發佈  樣本數量鎖定100隻

責編:曹樹彬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