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農經]模擬蟹肉的秘密(2010.3.31)

2010年04月01日 00:00  CCTV-每日農經 我要評論

  

>>>進入《每日農經》官網

>>>更多精彩致富案例

    編導:李艷  攝像:葉京冬  記者:邢堡任

    地點:浙江省舟山市  時間:淩晨6:00

    邢堡任:“葉老師,時間差不多了,咱們準備一下吧,我先溜溜詞。”

    葉京冬:“你先忙活,我準備我的。”

    邢堡任:“好嘞。觀眾朋友,這裡是舟山市一家……(電話響,接起)喂,你好,李姐,啊,這船要半小時才來呀?”

    拍攝前的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可船還沒有來,暫時拍不成了,真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不如先去吃早飯吧。這不,幫著聯絡這個選題的同事李艷就先請他嘗嘗舟山的一大特色。

    邢堡任:“李姐,這個蟹肉怎麼都是一絲一絲的啊?”

    李艷:“這就是模擬蟹肉絲,這麼夾著吃就是一道特色,你嘗嘗。”

    邢堡任:“你別説,這吃起來是鮮香可口,別具風味啊。”

    消費者1:“吃起來和螃蟹味兒差不多嘛。”

    消費者2:“有嚼勁,味道很好,很鮮美的。”

    那麼,這種和蟹肉味道差不多的模擬蟹肉,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食品?它到底是用什麼做的呢?又是否安全呢?小邢決定一探究竟。

    邢堡任:“這裡是浙江省舟山市一個水産碼頭,從淩晨四五點鐘開始,海捕回來的漁民會把新打撈上來的魚陸續到港了,今天一上午大概就有四五百噸魚放到市場裏進行交易。”

    每年的初春季節,漁民海捕回來的多數是白姑魚、黃姑魚、紅娘魚等小雜魚,它們雖然長得不太起眼,卻是加工肥料和魚粉的好原料。不過,小邢這會兒又有了新發現。

    邢堡任:“師傅,我聽了一下,您怎麼光要這個白姑魚?”

    收購員劉岳明:“白姑魚彈性比較好,肉的白度高。”

    浙江省舟山市興業水産公司製品加工廠生産負責人汪建林:“從鮮度來説,完全達到我們收購的標準。”

    白姑魚屬於一種小型魚,小刺多,適口性差,收購人員這麼精挑細選,他們到底用這些白姑魚做什麼呢?

    收購員劉岳明:“這個白姑魚都是做魚糜的最好原料,魚糜做蟹肉棒之類東西的。”

    原來這些個頭不大的白姑魚就是加工蟹肉棒的原料。企業收購員所説的蟹肉棒,其實就是小邢早餐漢堡中夾著的模擬蟹肉。模擬蟹肉中最常見的就是模擬蟹肉棒,為了營銷的需要,企業往往省掉“模擬”兩個字,或者在外包裝上把這兩個字處理得很不顯眼,簡稱蟹肉棒。那麼,這小小的白姑魚又是怎麼搖身一變成了蟹肉棒呢?

    邢堡任:“托盤裏邊左邊是魚,右邊是什麼呀?您看清楚了,別誤會,不是魚翅,也不是麵條,是粉絲狀的魚糜。這個魚經過十分鐘的加工之後,就變成這個不含魚刺沒有任何雜質的魚糜了。”

    十分鐘的加工,這些滿是小刺的白姑魚就變成了細膩的魚糜。這個神奇的變身是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實現的呢?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魚糜的製作過程中,其中精過濾環節工作特別精細,為什麼這麼説呢?

    浙江省舟山市某水産加工企業品管負責人徐芳:“這個精過濾工序,這個眼孔只有0.5毫米的直徑,假如大於0.5毫米,這個魚糜裏面就有很小的魚骨和魚刺,假如小于0.5以後,這個魚糜裏面沒有很小的魚刺和魚骨。”

    這0.5毫米的小孔,就像一個細網格的篩子,經過它的過濾之後,魚刺就全部被擋在了外面。從小孔中擠過來的就是沒有刺的細膩的魚糜了。除此以外,魚糜還得達到哪些標準呢?

    邢堡任:“您瞧,這個可用純魚糜灌制的,看上去特像腸子,摸起來感覺特別有彈性,而且您看這顏色還挺白的,我告訴你這個腸可不是用來吃的,是用來做實驗的。”

    魚糜質量檢測:

    測白度:標準值50  測試結果:52.07

    測彈性:標準值900以上  測試結果:1000多

    測水分:標準值76.3-76.5%  測試結果:76.45%

    化驗員:“從這個實驗結果看,説明今天魚糜的質量比較好了。”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