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網 記者:仲昭舉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嫌疑”從三環外開始
上世紀50年代,為發展經濟,大量化工廠在全國拔地而起,但由於當時技術落後,以及各級政府及企業都缺乏環保意識,工廠的污染情況比較嚴重。隨後,歷經市場經濟的大潮,這些工廠有的倒閉,有的搬遷。
從1985年開始,北京的污染企業進行了小規模、零散的搬遷,2000年後搬遷工作進入有序、規範階段。後來,根據《北京奧運行動規劃》,2008年之前,北京東南郊化工區和四環路內的200家左右污染企業,基本完成調整、搬遷工作。有媒體報道稱,這些工廠所留下土地很可能變成有毒的“棕地”。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化工廠的生産流程規範、排放達標,可以避免“棕地”的産生,但是要完全做到杜絕污染,對技術上的要求是很高的。
目前,並沒有權威資料顯示,北京到底有多少污染企業已經搬遷,以及具體留下了哪些被污染的土地。2006年開始,國家有關部門曾對全國土壤污染現狀進行調查,調查活動於2011年結束,但具體數據和污染分佈情況至今仍未被公佈。
一位長期關注“棕地”問題的人士告訴記者,北京“棕地”更為清晰的分佈圖,可以從北京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的城市地圖中發現,“上面應該標注了化工廠的具體位置,這樣就能推測北京哪處地塊可能受到污染”。當記者向北京市地圖的繪製單位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提出查閱北京老地圖的請求時,該單位卻以“涉密”為由予以拒絕。
記者隨後通過實地調查並查閱大量資料發現,目前,北京市有“棕色土地”“嫌疑”的地塊,主要集中在通州區、東四環東南郊化工區、北五環外以及南三環和石景山原首鋼地區。
在通州區,東方化工廠、日化二廠、造紙七廠位於東六環附近的濱河南路和玉帶河東街上,呈現沿河分佈的態勢,而與大型工廠形成産業鏈的中小化工廠也分佈在附近。
東四環大郊亭和垡頭一帶,曾被稱為北京東南郊化工區,這裡曾有北京化工二廠、北京玻璃二廠、北京染料總廠和北京煉焦化學廠等企業。位於王四營鄉化工路旁的一個小區,是北京規模較大的保障性住房項目,建成後可入住7000余戶。該小區所在地塊上,曾是北京染料廠。
北五環外的天通苑是北京最大的居民區之一,從上世紀50年代起的多年間,這裡一直是垃圾填埋場。其中,天苑東區曾是處理生活垃圾的區域,西區曾是處理醫療垃圾的區域。
北京南三環,在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有一片化工廠、農藥廠。化工三廠、北京紅獅油漆廠、北京助劑二廠、北京制膠廠和北京銅廠等化工企業分佈於此。目前,這一地區已經建成了商務寫字樓和住宅區。
位於石景山區的首鋼,曾是有名的“污染大戶”。首鋼1919年建廠,到2010完成全部搬遷,歷時近百年。首鋼大院裏,曾有第二線材廠、煉鋼廠、煉焦廠、鋼鐵廠、燒結廠、型材廠等企業。如今,首鋼搬遷到唐山,原廠址正在建設首鋼文化創意産業園。
修復困局
在污染治理責任的認定上,國務院曾做出規定,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而問題是,“棕地”大多數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産物,國有化工企業遺留了土壤污染問題,但如今不少企業已經破産,難以追蹤責任人。
於是,“到底誰來承擔土地修復資金”,一直爭論不休。目前,我國用於修復“棕地”的資金,主要由地方政府或房地産開發商來承擔。在房價、地價比較高的一線城市,房地産開發利潤高,可以承擔土地修復成本。而在中小城市,政府、百姓對“棕地”認識都不足,同時高額修復費用也無法通過房産開發來補貼。
2012年,北京市環保局透露,真正已經修復的“棕地”只有8塊。這意味著,大量存在潛在風險的土地,並沒有得到重視。
但這種情況或將好轉。2012年至今,隨著“棕地”問題不斷突出,政府對污染土壤防治的重視度不斷提高。去年11月份,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為中國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做出部署。2013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提出嚴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等六項任務。
但政府的重視仍然很難讓業內人士足夠樂觀。有土地專家透露,在“棕地”認定上,原則上必須有權威機構出示調查報告,但在實際操作環節又容易出現“貓膩”。
有媒體曾拿到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所做的“某新城二期場地土壤和地下水初步調查報告”。報告指出,通過對採集取樣分析發現,土壤中的污染物超標嚴重,主要污染物多環芳烴致癌性極強。但在最終版本的環評報告上,只字未提土壤污染。更有知情人透露,市場上不乏環評報告作假的案例。
潛規則擾亂“棕地”治理,再一次將問題折射到法律缺失與市場混亂上。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表示,我國還沒有出臺《土壤污染防治法》,這導致在污染責任認定、土壤修復治理標準、第三方監督等方面都沒有詳盡的規範。同時,政府在對土壤修復企業的資質認證上也沒有明確的規定,導致了市場混亂,給一些技術不達標、設備簡陋的企業提供了參與機會。
中國環境修復網主編高勝達認為,我國土壤修復市場處於起步階段,“棕地”修復技術比較落後,急需建立土地修復標準,“污染物達到什麼程度算是超標,土地修復又要達到什麼程度算是達標,這必須有明確的標準。”而當前,企業在污染土壤修復中,大量採用的是異位填埋法和異位燃燒法。異位填埋法是將污染土壤轉移到其他地方,而燃燒法成本高,又造成了空氣污染。陳能場認為,這種“簡單粗暴”的治理方式,無助於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一禽業公司發生火災,截至中午12時46分,火災已造成61人死亡,數十位人受傷。據公安部消防局最新消息,該事故是因液氨泄漏引發爆炸。目前被困人員搶救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
在樓市專家看來,目前北京出臺的調控新政依然是對過去舊政策的延續,沒有實質性變化,對於市場走勢也很難有突破性影響。未來,政府可能還會依據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對房價進行重新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