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2年09月18日 20:41 關鍵詞: 史迪威 蔣介石 日本 宋子文 二戰 羅斯福 遠征軍

史迪威事件中的蔣介石與宋子文(二)

近代中國研究 記者:楊天石

核心提示:史迪威是個優缺點都很突出的人物。他是中國通,真心誠意地幫助中國抗日,對中國社會、中國軍隊與蔣介石其人有許多敏銳的認識。他是對中國抗日戰爭作出重大貢獻的國際友人之一。但是,史迪威的性格中也有一些突出的缺點,例如傲慢、主觀、急躁、偏激,特別是,作為美國將領,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大國主義的思想和作風。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六、史迪威的“除蔣”計劃與美方掌握中國軍權的圖謀

蔣介石留用史迪威,雙方和解,固然與史迪威模模糊糊地承認錯誤有關,但關鍵原因還在於緬北雨季即將結束,中國軍隊計劃反攻緬北,不能臨陣換將。

10月19日,蔣介石在重慶黃山官邸召集會議,蒙巴頓、史迪威及何應欽等出席。史迪威對中國軍隊參與反攻緬甸的計劃作了介紹,給蔣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史迪威日記雲:“‘花生米’現在又討人喜歡了。”[29]與之相應,蔣對史的印象也有改變。11月24日,蔣日記雲:“史迪威態度改變甚速,表現頗好,是亦感召之力乎?幸未為子文所脅制,否則,必得相反之惡果。[30]不過,蔣介石看到的只是一時的現象。

美國軍部早就密令史迪威“應利用一切機會,統率中國軍隊”。[31]11月22日史迪威隨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期間,史迪威準備了一份與羅斯福的談話資料,中雲:“無論蔣介石作何承諾,我們如不將掌握中國軍隊之權,早獲明文規定,所有努力均將成為廢紙。”[32]但當日史、羅見面時,史未獲提出機會。12月6日,史迪威會見羅斯福,羅問史:“你以為蔣能維持多長時間?”史答:“局勢很嚴重,日本人再來一次5月份的那種進攻就會把他推翻。”羅斯福稱:“好吧。那我們就該找另外一個人或一群人繼續幹下去。”[33]12月12日史迪威自開羅回重慶,途經昆明。本日,與其助手多恩(FrankDorn,或譯竇恩)上校談話。[34]其內容,據多恩回憶:史迪威聲稱奉上官密令,對蔣實施暗殺。事後,多恩擬具辦法三種:用毒、兵變、墮機。史迪威選擇最後一種,令其準備,候令實行。[35]此後,暗殺計劃始終沒有付諸實施。但是,史迪威愈來愈明確地認為:“中國問題的藥方是除掉蔣介石。”[36]“他們所應該做的是打死大元帥和何(應欽)以及這幫人中的其他人。”[37]

開羅會議中,蒙巴頓提出了一項在北緬作戰的計劃,蔣介石向羅斯福及邱吉爾陳述:攻緬勝利關鍵在於海軍與陸軍配合作戰,同時發動,掌握制海權,阻絕日本的海上補給線。[38]24日,邱吉爾向蔣表示,英國海軍須至明年5月,才能在南緬登陸,這使蔣大為失望。[39]次日,羅斯福向蔣介石保證,北緬作戰時,英海軍必提早在南緬登陸。[40]蔣介石對邱吉爾已完全失去信任,認為“英人無論軍事與經濟,決不肯犧牲絲毫利益以濟他人”,但他為了不給英方今後提供推諉藉口,勉強表示同意蒙巴頓的北緬作戰計劃。[41]30日,蔣介石在歸途經過印度藍姆伽,視察史迪威指揮部與鄭洞國軍部。鄭早就感到,史迪威及其美國同事不願他過問軍事,不允許中國師級將領行使前線指揮權,事事要由美國人決定,因此向蔣訴苦,稱史迪威視之如傀儡,不給他絲毫指揮權。[42]同日,蔣與廖耀湘、孫立人談話,認為蒙巴頓、史迪威對中國軍隊的批評“皆非事實”,而且史迪威的指揮戰略也“甚不當”。蔣並立即召見史迪威的參謀長白克,“據實用地圖指正其誤,並囑轉告史氏改之”。[43]

開羅會議結束後,羅斯福、邱吉爾與斯大林于11月28日又在德黑蘭會集會,斯大林表示,在打敗德國後,將對日作戰。英國對在緬甸作戰本來就沒有多大興趣,便借此機會企圖取消原來在緬甸作戰的承諾。12月7日,羅斯福致電蔣介石,説明德黑蘭會議希望在1944年末結束對德戰爭,需要大量巨型登陸艦艇,詢問可否將對緬甸的總反攻計劃推遲到1944年11月。[44]蔣介石覺得此為羅斯福與斯大林的決定,已無法更改,只能表示同意,但提出中國經濟危機較軍事尤為緊急,要求美國貸款10億美元,用以支持中國繼續抗戰。

羅斯福雖然有將總攻緬甸延期的打算,但並未最後決定,因此,史迪威仍在作及早攻緬的努力。12月14日,史迪威到重慶,企圖説服蔣介石,談話很不愉快。蔣介石日記雲:“此人之神態與見解引人不快。嗚呼凡事靠己,必須我能加強本軍為第一義也。”[45]15日、16兩日,蔣、史二人反復討論攻緬戰略。據史迪威日記,史向蔣反復説明“放棄進攻緬甸的可能後果”,蔣則表示:“我們不能冒在緬甸失敗的危險,那對中國人所産生的後果將極為嚴重”,以致史在日記中怒罵:“這個小畜牲根本不想打。”[46]據史迪威稱,宋藹齡和宋美齡也同時出面勸説,宋美齡甚至向史宣稱:“昨天夜裏她祈求了他”,“做了一切努力”,“就差殺了他”。16日,再次開會討論,蔣稱:“我們只有1%的獲勝希望。”“除非舉行一次大規模的兩棲行動,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又稱:“如果我們採取守勢而讓日本人進攻的話,我們獲勝的機會就會多一點。”[47]據蔣介石日記,史“竭力慫恿如期攻緬”,但蔣“決心展期至明秋為止”。日記稱:“此人既無軍事常識,更無政治常識,余應表示展期之決心,勿使其再為我害也。”[48]此際,1942年遠征軍初戰失敗仍像夢魘一樣壓在蔣的心頭。蔣日記雲:“為攻緬展期問題,內外阻力甚大,如余無堅定決心,則此舉必被根本動搖,將蹈去年失敗覆轍矣。”[49]他擔心如攻緬再敗,則昆明不保,空運根據地全失,國際通道斷絕,國內軍心,民心動搖,將更為美、英、蘇所輕侮。蔣估計,最多不過兩年,太平洋大戰必將爆發,“屆時,如中國兵額未足,毫無精強部隊參加決戰,則我國地位絕無矣。故此僅有之資本,決不願再作浪費,而被英國之欺弄,致我國于萬劫不復矣”。[50]17日,蔣介石復電羅斯福,聲稱如登陸部隊所需戰艦及運輸艦不能按原計劃集中,則陸海的全面攻勢延期至明年11月,一舉殲滅在緬日敵,較為妥適。[51]不過,蔣介石並不反對局部攻緬。

10月18日,蔣介石在重慶召見史迪威,佈置自印度東北的列多(力多、立多)向北緬進攻的作戰方針。19日,蔣介石與蒙巴頓、史迪威開會,確定以12月中旬為期,攻取緬北。蔣並且表示同意由蒙巴頓指揮全部在緬作戰的中國部隊,史迪威為副。[52]會議結果使史迪威欣喜若狂。他在日記中寫道:“有史以來頭一次。大元帥授予我指揮使用(中國駐印軍)部隊的全權,沒有繩索──他説沒有干預,那是‘我的部隊’,給了我解除任何一名軍官職務的全權。”在給史迪威夫人的信中,他也表達了同樣的欣喜,甚至哼起了歌曲:“叮叮噹,叮叮噹,鈴兒響叮噹,聖誕節多快樂,我們坐在吉普上。”[53]第二天,史迪威即飛返緬甸,轉赴列多,與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研究作戰計劃。其後,駐印軍在胡岡河谷、孟拱河谷等地迭獲勝利。

蔣介石所同意動用的只是中國駐印軍,但是,在雲南,還有另一支待命進攻緬北的遠征軍。12月21日,羅斯福又致電蔣介石,要求中國駐滇部隊向北緬作戰,以支援英、美部隊由印度向北緬的進攻。蔣介石仍然覺得沒有海軍從緬南配合,並登陸協助,乃是自取滅亡之道。12月23日,蔣介石復電羅斯福,重申開羅會議南北海陸軍同時發動的意見,批評“盟軍戰略置中國戰區于不顧”,聲稱中國駐印遠征軍已交給蒙巴頓、史迪威指揮,不能同意駐滇遠征軍再行出動。[54]1944年1月15日,羅斯福再電蔣介石,要求出動滇西部隊,盡力進逼,配合蒙巴頓。3月20日,羅斯福致電蔣介石,説明緬甸形勢已經發展到一個重要階段,要求滇西遠征軍前進至騰衝及龍陵地區,以配合駐印遠征軍奪取緬北重鎮密支那。[55]。當時,蘇聯空軍與外蒙軍隊入侵新疆,正在與中國軍隊對峙。27日,蔣介石復電羅斯福,説明中國已抗戰七年,國力、兵力均極疲憊,在新疆未安定,中國正面戰場對日軍的防線未有把握之時,中國主力軍不可能由雲南發動攻勢。他重申在開羅時對羅的諾言,一旦英軍發動對緬甸的海陸兩棲作戰,中國主力軍必全力攻緬。但是,蔣仍然表示,將儘量抽調雲南部隊空運西線,增強列多方面的作戰力量。[56]當日,史迪威飛到重慶,蔣介石即批准由滇西空運第14師、第50師赴印作戰。4月4日,羅斯福再次要求滇西遠征軍佔領雲南邊陲要地騰衝與龍陵。在電報中,羅斯福不無牢騷地向蔣表示:“去年吾人裝備並訓練閣下之遠征軍,現正當利用此機會。如彼等不能用之於共同作戰,則吾人盡其最大之努力,空運武器與供給教官,為無意義矣。”[57]此函語含譴責與批評,此前還不曾出現過。5日,蔣介石日記雲:“措辭傲慢,為自直接通電以來第一次也。”他認為,此電必為其軍部所擬之稿,但現在尚非駁斥之時,應暫忍耐。[58]6日,宋美齡特約史迪威助手賀恩(Hearn)參謀來談,告以“美國此種壓迫行動,實非中國所能忍受”。7日,宋美齡致電史迪威,聲稱羅斯福致蔣電,“如此措辭,余恐其將使吾人共同企求之目的未克達成”,希望史設法向華府擬稿人説明,“當此緊要之際,應竭盡全力,以促使吾人共同勝利之早日來臨”。[59]10日,馬歇爾下令暫時停撥援華軍事物資,至滇西遠征軍出動時再予恢復。蔣介石認為是可忍,孰不可忍,囑何應欽答覆美方:中國抗戰與出擊,自有一定計劃,決不為美國武器之接濟與否所轉移”。[60]

在美國的壓力下,蔣介石決定調整對緬作戰方針。4月13日,軍事委員會電令滇西中國遠征軍于月底前完成作戰準備,相機攻佔騰衝,策應西線駐印軍攻擊緬北重鎮密支那。17日,擬定怒江作戰計劃。5月11日,反攻怒江作戰開始。

然而,就在中國遠征軍東西兩路同時出動之際,日軍的“1號作戰”卻在節節進展。1944年4月,日軍為打通大陸交通線,掃蕩美軍在中國的空軍基地,首先向河南進攻。5月25日,攻陷洛陽。5月底,日軍開始向粵漢路進攻,蔣介石致電中國駐美軍事代表團團長商震,要他提請美國軍事當局注意其嚴重性,將成都存油、配件及飛機全部交陳納德作為粵漢路空戰之用。同時,蔣介石兩電召史迪威回渝商量,史迪威均置而不答,蔣深感痛憤,在日記中批評史“誠非可以情義感之”。[61]6月初,蔣介石自我反省,深悔“去年已決心解除其職務,而復留用”的“失計”,批評自己用人辦事尚為環境所轉移,而關於重要問題皆不能主動自決”。[62]史迪威早就認為,蔣介石過於重視陳納德的空中打擊力量,忽視陸軍的建設與改造,因此他對中國部隊在河南的失敗並不驚訝,日記稱:“中國的局勢相當糟糕。我相信‘花生米’將要為他的愚蠢遲鈍付出重大代價。這個傻瓜蛋,救世軍主動來拯救他,而他卻不接受。現在一切都太晚了,他卻大叫了起來。”[63]6月5日,史迪威到重慶,如他所料,蔣的目的在於要求史迪威同意,為陳納德的第14航空隊增加汽油供應。這使史迪威很不屑,在日記中批評蔣説:“他想要整個世界,但又什麼都不想吐出來”。[64]自然,史迪威拒不加撥。[65]6月18日,日軍攻陷長沙,向粵漢、湘桂兩路交叉點和戰略基地衡陽逼近,情勢更為危急。史迪威于7月2日致夫人函雲:“如果危機到了足以擺脫掉‘花生米’而又不致毀了整艘船的程度,那就值了。”7月4日,史迪威致電馬歇爾,報告中國戰場危機,要求羅斯福致電蔣介石,“以劇變形勢應採劇烈手段”為理由,迫使蔣將對中國軍隊的指揮權交給自己。電中,史迪威並稱:“出兵晉豫以攻漢口,應是扭轉中國局勢之方法,此須使用中共部隊。兩年以前彼等願聽我指揮,今或仍能聽命。”[66]其實,中共長于敵後遊擊戰爭,不會輕易“聽命”于史迪威,匆促去進攻漢口這樣的大城市。

馬歇爾同意史迪威的意見。7月6日,馬備妥電稿,由李海簽呈羅斯福,聲稱“中國局勢近已頹落至可驚之程度”,“目下已到須將中國軍權交與一個人物指揮抗日,使生效果之時,環顧中國政府與其軍隊之中,尚無一人能夠綜持軍力以應日方之威脅,有之即是史迪威。”[67]7月7日羅斯福按擬稿致電蔣介石,提出日軍進攻華中,局勢嚴重,“應責任一人,授以調節盟國在華資力之全權,並包括共産軍在內”,同時告以已升史迪威為上將,建議蔣將其從緬甸戰場召回,“置彼于閣下直屬之下,以統率全部華軍及美軍,並予以全部責任與權力,以調節與指揮作戰”。[68]這一電報雖宣稱將史迪威置於蔣介石“直屬之下”,但實質上是架空蔣介石,賦予史迪威以指揮全部中國軍隊的權力。7月8日,史迪威日記雲:“羅斯福給蔣介石去電,喬治·馬歇爾給我來電。他們在我的事情上一直在向他施加壓力。羅斯福要蔣介石給予我指揮的全權。”[69]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