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2年09月12日 21:51 關鍵詞: 琉球 日本 沖繩 釣魚島 明代 清代 中國

明清兩朝藩屬國琉球如何覆滅成為日本沖繩

環球網 記者:佚名

核心提示:元朝末年,琉球分裂為三個各自獨立的國家:中山、山南和山北。其中,以中山國的勢力最為強大。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琉球三國都是與日本歷代政權平等交往的國家。公元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明政府派楊戴出使琉球三國,分別冊封了三國國王。琉球三國也明確表示向明朝政府稱臣,正式成為明朝的藩屬。幾年之後,中山國滅了其他兩國完成統一,中山國國王被明政府冊封為琉球王。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本文摘自:環球網,作者:佚名,原題:《明清兩朝藩屬國琉球如何覆滅成為日本沖繩》

公元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琉球三國明確表示向明朝政府稱臣,正式成為明朝的藩屬。幾年之後,中山國滅了其他兩國完成統一,中山國國王被明政府冊封為琉球王,成立了歷史上的琉球國。1879年,日本增派了450名軍人和160名警察,鎮壓了琉球“藩王”,並將王室強行遷移到東京。琉球國從此變成日本政府直轄下的沖繩縣。

日本看上了中國的藩屬國琉球王國

據《古春風樓瑣記》記載,琉球國位於福建以東的海上,《隋書》中稱為“流求”,《元史》中寫作“求”。據説該島被波濤洶湧的大海包圍著,最初有一對夫婦住在島上。他們搬土運石,種草植樹,繁衍後代。後來島上的人多起來,人們就選出了第一位領袖“天帝子”。相傳天帝子育有三男,長子天孫氏被立為國君,傳國二十五世後被叛臣利勇所殺。後有尊敦起兵誅滅了利勇,被擁立為君,稱舜天王。這一事件大約發生在中國歷史上的宋朝。元朝末年,琉球分裂為三個各自獨立的國家:中山、山南和山北。其中,以中山國的勢力最為強大。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琉球三國都是與日本歷代政權平等交往的國家。公元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明政府派楊戴出使琉球三國,分別冊封了三國國王。琉球三國也明確表示向明朝政府稱臣,正式成為明朝的藩屬。幾年之後,中山國滅了其他兩國完成統一,中山國國王被明政府冊封為琉球王。

此後,琉球國一直按照明朝的典章制度隔年進貢,謹守臣節。明朝滅亡後,琉球繼續與清政府保持了藩屬關係。清軍入關不久,琉球國王尚賢就派遣使者金應元前來請求冊封。由於琉球使者沒有攜帶明朝政府的冊封印信,因而請封未成。此後恰逢尚賢去世,於是改由其弟尚質繼續上表請封,後來琉球國王被清廷冊封為琉球國中山王。康熙元年,又改封琉球國王。此後百餘年,琉球不斷遣使進貢,歷任琉球新王即位時都要遣使請封,從未間斷。

但是,明朝冊封琉球200多年後,日本看上了琉球王國。1609年,日本軍閥豐臣秀吉率軍侵略朝鮮,派薩摩藩諸侯島津氏向琉球敲詐錢財,遭到琉球國王的拒絕。島津氏遂率軍攻打琉球,俘虜了琉球國王尚寧,逼其寫下誓文,每年向薩摩藩輸糧8000石。日本將歷史上的侵略視為“上貢”,並以此證明琉球一向是日本的“藩屬”。

1868年,日本維新政府的“太政官令”傳達到了琉球,將琉球王國置於日本鹿兒島縣的管轄之下,隨後又將其改為政府直轄地。1872年10月,借明治天皇親政之機,鹿兒島縣秉承明治政府的旨意,令琉球王子伊江等人進宮朝拜。伊江等人從鹿兒島乘船出發,先抵達品川,後進宮朝拜。當時,琉球的賀表上寫的本是“琉球國王尚泰”,而日本外務省擅自去其國號,改為“琉球尚泰”。明治天皇下詔將琉球王室“升為琉球藩王,敘列華族”。第二年,又下詔書命琉球受內務省管轄,租稅上繳大藏省,將其納入日本內政的軌道,而這一切都沒有獲得琉球國的同意。

日本借琉球事件出兵台灣

就在日本加緊控制琉球的時候,“牡丹社事件”為日本人徹底佔領琉球並染指台灣找到了藉口。

1871年11月27日,66名前往中國進行朝貢和貿易的琉球人,在回國途中因遇到大風,船舶漂流到了台灣,被不明就裏的台灣土著牡丹社民誤認作敵人,殺死54人,另外12人被清政府護送回國。“牡丹社事件”的當事人一方是中國子民,一方是中國藩屬國的臣民,本與日本無關,但日本卻蓄謀吞併琉球,並借機插手台灣。

1873年日本使者副島種臣和柳原前光來到中國,他們本是來換取3年前與清政府簽訂的《天津修好條約》和《通商章程》文件的。但到達北京後,副島種臣前往禮部商討覲見同治皇帝的禮節,而副使柳原前光則前往總理衙門,拜見了辦事大臣毛昶熙和董恂。他分別與兩位大臣談起了不久前發生的台灣土著殺死琉球人的事件。毛、董二人在談話中無意流露出“殺人者皆屬‘生番’,係化外之民”的意思,結果被日本人抓住了話柄,強詞奪理地説這些“化外之民”不歸中國政府治理,進而表示否認台灣是中國的領土,為“代表”琉球出兵台灣找藉口。

就在清政府對日本的侵略意圖疏于防範的時候,日本人的侵略行動已經開始了。日本先派海軍將領樺山資紀和水野遵到台灣秘密考察,後以陸軍中將西鄉從道、大藏卿大隈重信為侵臺軍政長官,出兵台灣。此時的日本畢竟還是羽翼未豐,因此向美國尋求幫助。而剛剛從南北戰爭的硝煙中走出來的美國也正伺機向外發展。與日本一拍即合的美國,派遣駐廈門兼台灣領事李仙得等人為顧問,租借美國郵船“紐約號”,隨同日軍出兵台灣。

不料,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得知了此事。他擔心美國捲入中日衝突會打破力量平衡,破壞英國在遠東的利益,因此向美日兩國政府提出了抗議。迫於英國的壓力,美國只得宣告中立。但日本政府仍派兵3000人,夥同美國顧問于1874年四五月間在台灣瑯嶠登陸。

此時,清政府從威妥瑪口中得知了日本侵略台灣的消息,但仍未對台灣局勢引起足夠的重視,而是將注意力放在了“以夷制夷”上,寄希望於外國干涉。由於清政府的消極防禦政策,日軍在瑯嶠登陸得逞,15天后進攻了牡丹社,殺死台灣同胞30余人,並將社內房屋全部焚燬。李鴻章在相繼得到英、德、美等國的報告後,才確信日本已出乎他的意料進犯台灣,遂大罵日本人背信棄義。但由於此時西北有浩罕國(今屬烏茲別克斯坦)軍官阿古柏侵略新疆,沙俄又乘機出兵佔領伊犁,清政府無法集中精力處理日軍侵臺之事。因此,李鴻章決定使用和平手段處理台灣事件。不過,與以往歷次與西方列強屈膝妥協的屈辱外交不同,這次使用了以武力為後盾的實力外交手腕。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