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自主品牌的困惑與出路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4日 19: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互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盤點今年乘用車市場,對自主品牌來説是個不太樂觀的年份。統計數據顯示,自主品牌下滑,合資品牌增長已成定局。於是,輿論又開始對自主品牌開始“會診”,説什麼的都有,開始翻老賬,又查新問題。最刺眼的恐怕就是産銷負增長,企業營運虧損等關鍵詞。那麼,自主品牌未來的出路又在哪?

當然,自主品牌産銷下滑,或者出現虧損肯定有客觀原因可找,有些也許是硬傷,一時半會兒也解決不了,有的也許是軟肋,並不是大不了的難題,屬於認識和觀念上的問題,需要重新梳理或確立。歸納起來,無非是産品競爭力不夠,品牌力不強,沒有溢價能力,性價比不到位,品質有差距等,可以説,這都時屬於老生常談的一些“正確的廢話”。其實,自主品牌廠商心裏都很清楚他們問題出在哪。就連外行都能看得出來,就更不用説了。比如,一些自主品牌擴張太快,講大話,敢冒進;不講規則,投機取巧。過於膨脹,就不能不令人擔憂?再比如,有些自主品牌為降成本減配,以次充好,不講誠信,服務欠缺或無保障等,這對成熟的消費者來説,買這樣的産品能放心嗎?此外,一些自主品牌老是處在是非漩渦中,或風口浪尖上,不是折騰就是被曝光,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里,這對車企形象,品牌建設有益嗎?誰都清楚,汽車是個危及生命和出行安全的“利器”,對於理性的消費者來説,在購車時能不慎重考慮和選擇?

有些自主品牌車企高管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但從未換位思考。指責消費者不支持自主品牌,對自主品牌沒感情,政策不給力;老是以悲壯者自居,強調客觀原因;犧牲了産品利潤,市場還不領情。這是為什麼?

用行家的眼光看,部分自主品牌製造質量和産品配套質量並不低,技術性能也是可以與合資品牌比肩,但為什麼賣不過合資品牌?尤其最可氣的是,那些低價,充分利用技術存量開發出來的,打著合資企業生産的自主品牌,被人稱作“偽自主”的車都賣得很火,那就有點不服氣了。觀察者分析,理由很簡單,他們賣的是“logo”。即便是廉價的小車都會杜撰出許多故事和概念出來,從而産生不少附加值,不僅搶了自主品牌的傳統市場,做大了市場基盤,還賺了吆喝,名利雙收。一些改攻中高級車的自主品牌,走的是“中間突破,上下延伸”的路子,想法很好,但底氣不足,關鍵時掉鏈子,成功案例鮮見。即便是你穿了一聲名牌(一流的國際汽車零部件配套),請來一堆洋人和海歸幫忙(從設計製造到管理營銷),還是難以奏效。故有人調侃,自主品牌是把“豬肉價”賣出了“青菜價”,而合資品牌則是倒過來,把“青菜價“賣出了”“豬肉價”。

自主品牌的硬傷初看是産品和技術問題,或是品牌力不強,又總是拿洋品牌同級車最新技術對標,卻忽視了産品的定位。這本身就是個等距離的追趕,況且,在研發思路和技術路線都不同的背景下去比較,顯然不太客觀,也不切合實際(一個是正向研發,另一個是逆向研發,基準不同)。如研發體系,配套體系、人才結構、資金投入,運作機制等,存在差距,這也是不爭的事實。而當下,在以技術作為營銷噱頭下,技術過剩誇大了實際需求,人為地製造了“化粧品式”的涂飾效應,以滿足虛榮而不是從功能出發的需要,正如市場觀察人士所説,有些性能和配置好看不實用,目的是為了“炫技”,或製造賣點。一些過度設計和奢華即便是在歐洲也未必受歡迎,被消費者所認同,故在主流汽車設計中,人們還是奉行“技術和設計是為人服務”的理念,崇尚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設計觀”,杜絕無用和無意義的設計。在日本,那種簡約的汽車設計注重功能和對人的關懷,如把小型乘用車設計成方形,強化實用和使用的便利,講究安全和環保。完全是從服從功能出發,拒絕了形式的浮華。

“好的設計不僅滿足功能需求,還能賞心悅目。”我在採訪一些國外設計師時,他們有明確的定位和區別,對主流市場的大眾化車型,認為最聰明的設計就是為用戶帶來價值,而不是嘩眾取寵,根據實際需要,提供積極的審美意象。而從目前自主品的市場定位和需求來看,還是以中低端市場為主,針對的是大眾化消費的用戶。這就離不開對消費需求、車型定位和車型價值的研究。而一味地依賴洋設計或委託設計,結果沒有了自己的文化和風格,産品的雷同和同質化也就難以避免。

但並非所有的自主品牌都不行,也有不少出類拔萃的車型,在滿足性能和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得到了消費者的好評。原因就是,它們較好地體現了時尚的現代性和品牌文化的原創性。比如,榮威W5(配置圖庫口碑)的定位和品牌形象就值得關注,將“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每條路都可以成為傳奇”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産品的訴求,引得了市場的共鳴。再比如,納智捷大7上市3個月,訂單就近萬台,現在呈供不應求之勢。其中“生活館”的營銷方式讓人耳目一新,在虛擬的體驗中直觀地了解了産品,將以人為尊的服務做到了入微處。

“本土汽車是完全能夠做好,關鍵是要有自己的文化和特色。”來自台灣的營銷專家認為,盲目地追趕洋品牌會被誤導,一切都要以人為本,為用戶創造價值才能生存。其中服務是關鍵。原因很簡單,産品功能的製造可以工業化,而服務的提供卻必須個性化。在這方面,留給自主品牌的空間很大,而且有很多不可替代的優勢在等待開掘。製造靠體力,服務靠腦力。對此,在當下汽車産品技術過剩下的情況下,自主品牌應清醒地意識到,提高産品質量,強化服務功不僅是當務之急,制止下滑,也是提升自主品牌市場認同度的重要出路。

東方汽車特約撰稿人顏光明相關新聞品牌競爭時代自主品牌出路在哪賽事營銷能否成自主品牌雙贏的新出路網民建言:共同尋找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出路潤滑油新勢力進軍中國自主品牌出路幾何?廣汽董事長張房有:發展自主品牌是最終出路自主品牌汽車七大危機三條出路車企兩件寶與自主品牌的出路後奧運時代到來自主品牌車企出路何在

熱詞:

  • 自主品牌
  • 品牌文化
  • 品牌建設
  • 品牌競爭
  • 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