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抗戰前期國民政府是否應該對日本單獨宣戰?

人民網 記者:紀彭

核心提示:在中日戰爭爆發之前,日本曾大膽預言中國的抵抗不出三個月必將瓦解。當時大多數的西方觀察家也不指望中國能夠持久抗戰。作為中國的敵人,日本歷來都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更了解中國在各方面的弱點。但是日本人是見樹不見林,過分低估中國能夠不惜一切犧牲抵抗外侮的民族主義意識和情緒,民族情緒也是綜合國力的一部分。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本文摘自:人民網,轉引自:《文史參考》2012年第17期(總第65期),作者:紀彭,原題:《孤立無援的國民政府:應不應對日本單獨宣戰?》

珍珠港事件爆發時,蔣介石必須馬上面對一個重要問題:究竟應該只對日本單獨宣戰,還是對所有軸心國家同時宣戰?對中國而言,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選擇

曾經玩過一款經典的戰略遊戲——鋼鐵雄心2,這款遊戲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遊戲時間從1936年1月開始到1953年12月止,前後歷時18年,其間玩家可以選擇任何一個政治勢力參與戰爭。遊戲中你可以選擇德國、蘇聯這樣的大國,也可以選擇瑞士、尼泊爾這樣的小國。

作為一名中國玩家,筆者驚奇地發現,遊戲中中國境內不僅有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毛澤東的邊區政府可以選擇,閻錫山的晉係、龍雲的滇系、李宗仁的桂系,甚至西北的馬家軍、新疆的盛世才都可以選擇。最叫人困惑的是,國民政府孤立無援,即使到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美始終不肯與蔣介石政府結盟。這是為什麼呢?筆者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閱讀了齊錫生所著《劍拔弩張的盟友》,才從這樣的困惑中走出來。

1941:中國抗戰最困難的一年

中國抗戰始於1937年,到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變發生時,國民政府已經單獨對日作戰長達四年五個月。在此期間,儘管中國曾經不斷要求西方列強給予外交、經濟及武器上的援助,但西方列強都不理不睬或冷峻拒絕。更可恨的是,英法還因為擔心日本對它們在東南亞的殖民地進行報復,多次要求中國接受日本所提的和平條件。到了1940年夏天,西歐戰局潰敗之時,英法更進一步切斷中國經過緬甸和越南通往國際的通道。

美國的態度稍微好一點。雖然美國人民對日軍在華暴行時常發出抱怨,但是美國商人仍然把一批批戰略物資賣給日本人,賺取暴利,間接支持了日本侵華戰爭。美國政府更是奉行一貫的孤立主義。雖然美國人也發出過一些譴責日本的聲明,但無意為中國而與日本直接作戰。美國多少對中國提供了一些貸款和軍援,但數量卻不足以真正提高中國的作戰能力。其結果是,1941年中國軍隊的裝備和戰鬥力已經比1937年大為減退,不但缺乏先進武器如飛機、大炮、戰車等,甚至缺乏步槍、機槍和彈藥。

諷刺的是,在中國最需要外援時,給予國民政府援助最多的反而是蔣介石的兩大“敵人”——與日本交好的納粹德國和支持中共的蘇聯。納粹和蘇聯對華軍事或經濟援助都遠遠超過西方民主國家的總和。但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歐戰爆發後先是德國拋棄了中國,逐漸親近日本,與之結成軸心國同盟。不論中國如何苦苦哀求,希特勒終於完全停止它對中國的軍事供應。蘇聯也因不願意陷入兩面作戰危局,而與日本簽署了《蘇日互不侵犯條約》,從而停止了對中國的援助。

1941年成為中國抗戰最困難的一年,德國和蘇聯已經停止了對華軍售,英法自顧不暇,對中國避而遠之。

日本偷襲珍珠港使中美兩國一夜之間成為了“事實上”的同盟國。美國人驚訝地發現,遠東竟有一個好大的盟友,與剛剛給了自己一記耳光的日本鬼子苦戰了五年。美國人心裏清楚,英法已經被德國人打得喘不過氣來,不可能有力量支持自己,而中國人或許能!

在中日戰爭爆發之前,日本曾大膽預言中國的抵抗不出三個月必將瓦解。當時大多數的西方觀察家也不指望中國能夠持久抗戰。作為中國的敵人,日本歷來都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更了解中國在各方面的弱點。但是日本人是見樹不見林,過分低估中國能夠不惜一切犧牲抵抗外侮的民族主義意識和情緒,民族情緒也是綜合國力的一部分。相反地,當太平洋戰爭之初,西方人被打得滿地找牙時,卻過分高估了中國的作戰能力,他們對中國眾多弱點不夠了解,以致對中國産生出各種不切實際的期望。也就是説,當美日之間爆發戰爭時,美國人想到的不是如何幫助中國人,而是中國人如何協助美國。

蔣介石心中的珍珠港

一般認為,珍珠港事件之前,蔣介石對抗戰已經有些力不從心,美日開戰無疑是蔣介石夢寐以求的局面。其實,蔣介石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消息後,並沒有表現出特別興奮,倒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坦然承認,珍珠港事件讓他舒了一口氣,甚至感到欣慰。有趣的是,美國總統羅斯福似乎並不在意斯大林或丘吉爾的反應,反而對中國的態度異常關注。早在日本發動攻擊之前,他已經主動地向胡適大使提出警告,萬一美日戰爭爆發時,他希望中國領袖及人民群眾能夠自我克制,避免公然慶祝。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幾個月中,蔣介石其實已經逐漸理解到,美國法律和政治局勢對羅斯福的外交政策限制重重,因此他並沒有想説服羅斯福對日作戰的念頭。相反地,他甚至建議羅斯福應該儘量避免和日本發生武裝衝突。即使在珍珠港事變前不久,當美日關係已經緊繃時,蔣介石在1941年10月31日依然告訴美國駐華軍事代表團團長馬格魯德將軍説:“予之抗戰政策,希望英美運用政治、經濟壓力以制裁日本,並無英美對日作戰之願望。”換言之,在蔣介石心目中,他此時之所謂“戰勝”日本的定義,並不是妄想在軍事上“擊潰”日本,而是使日本在華侵略行動因無法進展而被迫終止。因此,中國當時最務實的願望是:在中日戰爭結束後,能夠獲得美國對戰後中國重建工作的支持。甚至到了1941年12月1日,蔣介石得知日本預備和美國重啟談判時,他的判斷還是日本根本沒有膽量向美國開啟戰端。事實上,蔣介石真正期盼的是蘇聯和日本之間能夠發生大戰。

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淩晨6時偷襲珍珠港,重慶得到消息是第二天淩晨1時。當時,蔣介石正在郊外的黃山官邸過夜。等到淩晨4時,才接到電話,報告開戰消息。根據蔣介石自己的記載,他起床後一如往常地進行晨禱,隨即返回重慶市區。

按照蔣介石日記的敘述,他對珍珠港事變的第一個反應是後悔,覺得自己早先不應該過度敦促美國對日本採取強硬態度,以致日本喪失談判耐心而決心展開攻擊。但是到了12月11日,他又從日本攻擊西方國家的速度之快和執行之徹底等跡象得到一個新的體會。他推測日本必定是早有預謀,而且經過長期準備,絕不會因為美國在談判桌上犧牲中國利益而改變其主意。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