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4月10日 11:30 中國網絡電視臺 我要評論
中國國家副主席 習近平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4月10日上午,博鰲亞洲論壇2010年年會“綠色復蘇:亞洲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開幕。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併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亞洲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攜手推進亞洲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0年年會開幕式上的演講
(2010年4月1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習近平
尊敬的各位貴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剛剛過去之時,在自然界萬物復蘇、全球經濟開始回暖之際,我們迎來了博鰲亞洲論壇2010年年會。在這裡,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對年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各位來賓表示誠摯的歡迎!
博鰲亞洲論壇是在人類社會跨入21世紀時應運而生的。論壇成立9年來,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為增進亞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和相互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為促進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本屆年會以“綠色復蘇:亞洲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為主題,對促進全球經濟復蘇和持久繁榮具有重要意義。
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亞洲經受住兩次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經濟持續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去年年底以來,亞洲又率先實現經濟企穩回升,為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發揮了重要引擎作用。同時,兩次金融危機特別是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也啟迪我們,亞洲要保持經濟良性發展勢頭,繼續拉動世界經濟增長,必須更加注重完善發展模式,走出一條符合時代潮流、具有亞洲特色的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女士們、先生們!
胡錦濤主席在2008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必須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斷探索和完善適合本國情況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這一論述的前瞻眼光和深刻含義正隨著形勢的發展日益顯現出來。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實現了年均9.8%的持續快速增長,與此同時資源和環境對發展的瓶頸制約也日益突出。我們以實事求是 的科學態度及時總結經驗,創新發展理念,推動中國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特別是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來,我們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要以極其認真負責的歷史責任感對待環境與發展問題,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積極推動創新發展;要把經濟發展建立在主要依靠國內市場的基礎上,高度重視以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發展;要努力開創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要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要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建設生態文明,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産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要以對中華民族和全人類長遠發展高度負責的精神,全面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中國和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不懈努力;要更加自覺地認識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刻不容緩,必須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等等。
這些理念同國際社會倡導的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高度契合,其核心就是科學發展。科學發展,就是把握髮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就是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實現各方面事業有機統一、社會成員團結和睦的和諧發展;就是實現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和平發展。我們堅持科學發展,就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新形勢,用科學的理念、開放的戰略、統籌的方法、共贏的途徑去實現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目標。
中國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方面是知行統一、説到做到的。舉例來説,中國是最早通過《21世紀議程》、最早制定《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和《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發展中國家。2006年,中國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時提出了到2010年堅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基本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奮鬥目標。截至2009年年底,中國“十一五”規劃所覆蓋的前4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已累計下降14.38%,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9.66%和13.14%,相當於減少排放近9億噸二氧化碳。2009年,中國水電裝機容量、核電在建規模、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積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累計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方面是積極主動、嚴肅認真的。我們認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關乎各國共同利益,地球安危各國有責。當前,中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繁重,但我們仍然以最大決心和最積極態度,按照聯合國所確定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共同行動。中國從2007年開始主動加快淘汰落後産能,關停大批污染嚴重的小火電、小煤礦、煉鋼、水泥、造紙、化工和印染企業。2009年,中國又為推動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取得成功並最終達成《哥本哈根協議》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我們已根據協議要求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通報了中國自主減排行動信息,並明確將中國列入支持《哥本哈根協議》的國家名單。
按照中國去年公佈的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15%左右;森林面積將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其中,僅降低能耗這一項,今後5年就可以節省能源6.2億噸標準煤,相當於減少排放15億噸二氧化碳。這是中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實際行動,也是對亞洲和世界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貢獻。
女士們、先生們!
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時代潮流。為了實現亞洲和世界的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為了使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資源環境得到永續發展,我們亞洲各國應該統籌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我們願意同亞洲各國一道,進一步從以下六個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轉變發展方式,努力實現綠色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亞洲和世界各國政府、企業的共同責任。要大力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和環保意識,使堅持綠色發展、綠色消費和綠色生活方式,呵護人類共有的地球家園,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
第二,高度重視科技,支撐實現創新發展。在利用高新技術降低消耗、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方面,亞洲同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很大,潛力也很大。要加快開發低碳技術,推廣高效節能技術,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為亞洲各國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的科技支撐。發達國家要為技術轉讓提供便利,在保護知識産權前提下,實現技術共享。
第三,堅持擴大開放,不斷實現和諧發展。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亞洲各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亞洲。要堅持和擴大市場開放,堅決反對和抵制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維護公正自由開放的全球貿易和投資體系。同時,應該充分利用好亞洲各種區域和次區域對話與合作機制,促進亞洲同世界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
第四,繼續加強合作,持續實現共同發展。堅持務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是亞洲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國際金融危機、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等嚴峻挑戰面前,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自應對和獨善其身。應該繼續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大力推動國際新興産業合作,尤其是加強節能減排、環保、新能源等領域合作,攜手推進亞洲和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
第五,著力消除貧困,逐步實現平衡發展。全球南北發展嚴重不平衡是世界經濟失衡的重要根源。現在,亞洲每天生活在1.25美元貧困線以下的赤貧人口有9億人,約佔亞洲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我們呼籲進一步完善促進平衡發展的國際機制,增加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規模,加強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推動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確保可持續發展成果真正惠及貧困地區國家和人民。
第六,大力培養人才,推動實現全面發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生存環境和生活水平,推動人的全面發展,而這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創新人才的成批涌現。要創造人盡其才、各盡所能的體制機制和社會環境,加強對各類人才的教育培養,使亞洲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同人的全面發展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女士們、先生們!
讓我們繼續發揚2009年同舟共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精神,堅持凝聚共識,加強團結合作,在實踐中走出一條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造福亞洲,造福世界。
最後,預祝本屆年會取得圓滿成功!
責編:龐帥
相關鏈結: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