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如何縮小貧富差距:巴西推出零饑餓計劃

2010年06月10日 11:01  廣州日報 我要評論

  專題撰文:趙海建

  近年來,收入分配改革問題成為中國民眾關注的熱點。在今年的中國“兩會”期間,縮小貧富差距也成為會場內外的熱詞。《人民日報》近期更是連續推出4篇“社會財富怎麼分”系列報道,圍繞建立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等話題進行深入探究。其實,貧富差距的擴大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工業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如何縮小貧富差距,考驗著各國政府的智慧,許多國家都推出了卓有成效的措施。

  推出針對低收入者的“零饑餓”計劃

  一頓午餐一塊錢

  在過去7年裏,巴西有2000萬至3000萬人脫離貧困線,另有3100萬人進入中産階層。去年9月的統計顯示,巴西基尼指數已從2001年的0.594降至2008年的0.515,但距國際認可的“平等”標準0.40仍有距離。

  巴西曾經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自2003年以來,巴西政府推出“零饑餓”計劃,把扶貧減困作為工作重點。

  盧拉總統的政績

  上世紀70年代,巴西經濟高速發展,卻只有少部分人受惠於此。全國近50%的財富集中在佔全國人口10%的富人手裏,而50%的窮人只能分攤全國10%的財富。

  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使巴西的社會矛盾變得十分尖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巴西經常發生各種規模的全國大罷工,農村的無地農民紛紛搶佔大莊園主的土地,城市治安惡化,經濟發展長期止步不前。

  2003年1月盧拉就任總統以來,致力於縮小貧富差距的“零饑餓”計劃。每天中午,巴西的窮人只要花1雷亞爾就可以在“大眾食堂”飽餐一頓,食堂裏菜品豐富,價廉物美。

  每逢聖誕,食堂還免費向窮人開放,讓他們可以聚在一起享用豐盛的聖誕大餐,還有由慈善機構贈送的生活用品可以帶回家。

  “第一次就業計劃”

  巴西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另一面則是就業壓力非常大。自盧拉執政以來,巴西以加速經濟增長和提高就業為目標制定經濟和社會政策,收到良好效果。這其中,就有著名的“第一次就業計劃”。

  “第一次就業計劃”是專為16~24歲、第一次就業的低學歷青年人準備的。青年失業是巴西失業問題中較為突出的現象之一,在失業人員中,該年齡段的比例佔到約45%。

  窮孩子上學

  領現金補貼

  作為“零饑餓”計劃的一部分,“家庭補助金”計劃是具有巴西特色的著名扶貧措施。該計劃把貧困家庭分為兩種,一是赤貧,指人均月收入低於50雷亞爾的家庭,二是貧困家庭,指人均月收入在50~100雷亞爾的家庭,政府按人數不同向他們發放每月15~95雷亞爾的現金補助。

  要領到補助金,先決條件就是必須保證讓家裏的孩子上學(6~15歲的學生到校率須在85%以上),並定期接受健康檢查。目前全國已有1240萬個貧困家庭享受這種政府補貼,惠及巴西全國人口的26%。

  享受“家庭補助金”計劃的家庭必須持身份和收入證明在當地政府登記,而且每兩年重新登記一次。政府發給符合條件的家庭一個銀行卡,每月定期打入救助金。持卡人可以到銀行提取現金,也可以到任何超市和商店購物。這種方式把聯邦政府的社會救助金直接發到救助對象手中,避免了被地方官員貪污挪用的可能性。

  與教育和健康挂鉤的現金補助政策已經被其他國家拷貝。當然,也有人擔憂,通過國家財政直接救助窮人存在“風險”,一旦巴西經濟疲軟,政府的現金援助日漸枯竭,那些目前已經擺脫貧困的窮人很可能再度陷入貧窮。

  巴西每年為“家庭補助金”計劃的財政撥款約有65億雷亞爾,僅佔國內生産總值的0.35%,佔巴西家庭總收入的0.69%。但這筆錢在貧困家庭收入中所佔的比重高達43.6%,對這些家庭來説無異於雪中送炭。

  稅收調節收入培育中産階級

  貧富差距擴大是工業化和經濟轉軌階段的普遍現象。一般而言,一國在經濟起飛階段,特別是人均國民生産總值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間時,貧富差距最為明顯。一般來説,各國縮小貧富差距有如下基本理念。

  首先,初次分配中確保中等收入人群佔多數,培育中産階級。歐美國家通過工資、福利和稅收調節等來鞏固和擴大中産階級的比重。

  美國、加拿大政府通過實施有關最低工資、工資支付、同工同酬、加班工資、休假權益等法律法規規範初次分配。上世紀90年代,英國稅後基尼系數由稅前近0.5降至0.37。

  在美國,僅累進所得稅一項,就使最低和最高收入群體的差距大幅度縮小。

  安全網保護弱勢群體

  其次,再分配中注重完善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構建弱勢群體的“安全網”。

  如法國的家庭補助金明顯向最貧困者和僅能維持最低生活水準的家庭傾斜。同時,福利保障的逐步擴大覆蓋面。西方各國的社會保障覆蓋面達95%以上,很多國家接近100%。

  最後,重視教育,創造“機會公平”的社會氛圍。瑞典、德國等均注重教育投入。德國教育發達,實行12年制的義務教育,公立學校學費全免。

  各種收入援助 惠及八成家庭

  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比起來,澳大利亞的貧富差距不大。概括起來説,澳大利亞的收入分配製度主要由收入援助、最低工資和個人所得稅3項組成。

  其中,收入援助和最低工資制度旨在“濟貧”──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個人所得稅則旨在“劫富”──在調節高收入群體收入水平的同時,也為龐大的收入援助開支籌資。

  援助項目五花八門

  與其他典型市場經濟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有所不同,澳大利亞收入援助制度的基本目標在於消除貧困,縮小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而非均衡居民在不同年齡階段的收入水平。

  收入援助的項目五花八門,各有各的政策意圖。

  比如,有旨在為撫養子女的家庭提供幫助的所謂“家庭援助”,有為那些因父母全職工作或學習而將子女託付給第三方看護的家庭提供補助的所謂“子女看護津貼”,有向承擔看護殘疾人、兒童義務的人員提供的所謂“看護人員津貼”。

  澳大利亞老年人還可以領取到所謂“老齡補貼”,失業者也能拿到“失業津貼”。如果有因生理殘疾或智力障礙而無法工作或每週工作時間少於30小時,這樣的居民可以領取到“殘疾人員補貼”等等。

  目前,澳大利亞有近80%的家庭享受收入援助,而且收入援助注意向包括老人、殘疾人、失業者、單身父母、戰後老兵等特定群體傾斜。

責編:曹樹彬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