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費手機”陷阱防不勝防 屢禁不絕蔓延全國

2010年06月04日 14:35  中廣網 我要評論

  中廣網北京6月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3時40分報道,吃費手機陷阱防不勝防,層出不窮,問題究竟出在哪?一個龐大的利益鏈條遠不是手機生産商獨自能夠支撐的,幕後黑手還有哪些?我們再來連線山東臺記者李健。

  主持人:李健,根據調查,吃費手機背後都涉及哪些利益主體?

  記者:調查發現,“吃費手機”涉及巨大的利益,在其黑色的利益鏈條上,有四個主體:方案設計商、增值業務服務商、廠商、通信運營商。

  濟南市工商局工作人員表示,要想從用戶預存的話費中扣費,必須通過通信運營商的結算平臺和話費支付系統。“這意味著相關廠家必須與通信運營商達成默契,通信運營商則收取一定的使用費。這就像是一個杠桿,一邊是手機用戶,一邊是增值業務服務商,杠桿則是通信運營商。”

  山東某數碼産品連鎖銷售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我們,暗藏收費軟體的手機集中在國産二線品牌以及“山寨機”、“貼牌機”上,主要表現為:“一鍵上網,無收費提示”、“收費項目”無二次確認、“娛樂遊戲生活等功能菜單點擊即發送短信”等等。少數手機,即使用戶不點擊也會自動發送短信。這些收費少則一元,多則包月幾十元,給消費者帶來經濟損失。這些“吃費手機”,多是由主板設計方案商與不法SP短信商合作在主板上強行添加,賣給手機生産商,製造並投放市場。顧客在不知不覺中購買到這種手機,在手機使用中被動發送短信,産生流量及短信費用損失;而鉅額利潤則由SP短信商、方案商、手機生産廠商、通信運營商瓜分。

  主持人:既然這個利益鏈條如此清晰,為何“吃費手機”頑疾屢禁不絕呢?

  記者:山東消協的專家認為,“吃費手機”不是一個區域性問題,已蔓延至全國各地。這一問題涉及質檢部門、工信部門,除了手機製造外,還有手機入網、軟體設置等環節,暴露出我國通信消費服務監管方面的不足。

  濟南市工商局負責人表示,隱瞞真相,不告知消費者,已涉嫌商業欺詐。對於在手機裏惡意設置自動發送程序,則涉嫌盜竊犯罪。但現有法律認定盜竊和欺詐的主體必須是自然人,而“吃費手機”涉及方案設計、手機製造、增值服務、運營商多個環節,沒有自然人直接參與。

  同時,有關部門對手機製造的應用軟體缺乏明確規定,相關監督也比較弱。而“吃費手機”正是利用了這個空當,在手機中強制植入軟體程序,並通過費用代收劃撥的方式獲取錢財。

責編:張福偉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