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半小時]聚焦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一)(2010.5.24)

2010年05月24日 22:24  CCTV-經濟半小時 我要評論

進入[經濟半小時]>>

專題:聚焦2010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5月24號上午,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在世界經濟復蘇前景不明,又一輪債務危機加劇,國際資本市場動蕩不安的時候,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最大的發達國家將如何協調彼此的經貿關係,應對後危機時代的挑戰?

    2010年5月16日,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率領龐大貿易代表團率先抵達香港,展開了為期不短的商貿之旅。一週以來,代表團的足跡遍佈香港、上海、北京、天津四個主要經濟城市。而此次訪問,也被業內看做是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前奏。

    肖耿,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他所工作的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是美國最著名的智庫,被稱為影子內閣和美國政府的大腦。

    肖耿:“從美國來講,他(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增加美國的除垢,然後再美國創造就業。所以我想他們來中國最重要是想到一個辦法是怎麼樣能夠增加對中國的美國産品的出口。”

    怎樣才能增加美國産品對中國的出口呢?5月12號,在臨行前的新聞發佈會上,駱家輝就已經給出了答案。他坦言,此次訪問將致力於推銷美國清潔能源、能源利用效率、電力儲存運輸和分配等方面的先進技術。而記者也注意到,駱家輝訪華隨行團隊中,有包括24家美國最具創新能力的新能源企業,它們涵蓋波音、杜邦、通用電氣等跨國巨頭,以及第一太陽能、杜克能源、陶氏化學、美國煤炭巨頭皮博迪能源公司等業界翹楚。事實上,率團訪華推銷清潔能源是今年一月底駱家輝在美中貿易委員會全國演講時宣佈的內容。這位華人面孔的美國商務部長上任十三個月以來,三次到訪中國,訪問內容均與清潔能源相關。

    肖耿:主要的原因是美國有技術,但是中國有很大很大的市場。

    毋庸置疑,一直以來中國都是讓美國企業心馳神往的市場。特別是自從去年以來,中國政府正式對外宣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決定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四十五。大力減排決心的背後,無疑是政府、企業對相關性産業爆發性增長的期待。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