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時間.讀報 2010-05-21

2010年05月21日 10:03  CCTV-第一時間 我要評論

進入[第一時間]>>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歡迎您第一時間聽我讀報。首先來看今天的報紙都有哪些新鮮內容。

    會員卡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機。一些不法商家故意掩飾用卡環境,在退卡、轉讓等方面設置種種限制,甚至在收取購卡款後突然“蒸發”,讓消費者蒙受巨大損失。《人民日報》説《會員卡,“卡”人何時休》。您辦卡時務必擦亮眼睛,小心被“卡”啊!

    近日,國新辦主任王晨表態將“積極探索網絡實名制”,這是官方首次明確,實名制列入主管部門的日程表。今天的《科技日報》就説《網絡實名制不妨從網絡交易下手》。因為網絡交易的虛擬性和網絡侵權的高發性所造成的信任問題,已成為阻礙産業發展的主要因素。要把更多因維權難而遠離網絡交易的人吸引回來,實名制能幫上一忙。
 
    近一個月來股市暴跌,其中有一種觀點,似乎得到相當普遍的認可,這就是“股指期貨‘砸市’説”。對此今天《上海證券報》説,暴跌是股指期貨所致,最粗淺層面的解析,只是簡單地把暴跌發生的時間與股指期貨推出的時間相比較,由於過於巧合,於是就認為暴跌確實與股指期貨有關。僅憑“公雞一鳴天下白”就斷定“太陽是被公雞叫上來的”是站不住腳的。

    湖北最近出臺新規,限制外地人報考駕照。在武漢的外地人,考個駕照就要比當地人矮一截難不少。今天的《新華每日電訊》就説《考駕照限外地人,權力打偏了方向盤》。打擊異地非法買賣駕照的本意,卻“誤傷”了守法者,指標一旦奇貨可居,找關係、開後門只會打開一個灰色買賣的市場。

    俗話説無巧不成書,今天説個無巧不成股!今天的《人民日報》説,5月19日,宏達股份這只股票有點反常,成交放出6.7億元的巨量,是前一個月平均每天2億多成交量的近3倍,並且股價以漲停報收。到了晚間,公司確實放出了消息,重大資産重組停牌公告,將停牌一個多月。炒股的人都知道,重大的資産重組那就相當於重大利好。怪就怪在居然有這麼多人未卜先知。於是就有人猜測,有人在利用內幕信息從事證券交易。
19日盤後公開數據顯示,包括兩家機構席位在內的買入金額排名前5名的營業部,當天買入資金高達2.87億元。其中兩家機構合計流入資金1.17億元。另外有三家券商席位,總計買入1.7億元,其中包括坊間著名的漲停板敢死隊: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寧波解放南路證券營業部。

    這事還沒完,《人民日報》説,無獨有偶,2009年4月20日是高淳陶瓷停牌重組的前一天,也出現了放量漲停的走勢,與此次宏達股份的情況非常相似。事後,有得知內幕信息的交易者,因為提前買入了大量高淳陶瓷股票而被立案偵查。如果僅僅用巧合來解釋宏達重大重組停牌前的資金涌入,顯然不能讓人信服。從宏達股份當天的交易情況看,很有可能有資金提前獲得了內幕信息,並且發生證券交易金額50萬元以上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今天的《新華每日電訊》説,5月18日發佈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對公安機關經濟犯罪偵查部門管轄的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案的立案追訴標準作出了規定。涉嫌證券交易成交額累計在五十萬元以上的就應予立案追訴。誕生20年的新中國資本市場,正致力於彌補其在運用法律武器打擊證券違法方面的“短板”。
 
    接下來一起聽聽讀報留聲機。

    “劉三姐”可以説出自靈性和悟性,“麗江”只能算隨性,“西湖”不過是慣性,到了“海南島”則只剩下惰性。説這話的是文化批評家葉匡政。《解放日報》報道,張藝謀“印象”系列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在獲得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引發了巨大爭議,有人認為印象動輒佔地數千畝,耗資數個億,是對旅遊業的過度開發,更會對所在景區環境産生破壞。即使在文化上,不重復別人,也別重復自己。

    吃軟飯,掙硬錢。説這話的是萬通地産的老總馮侖。《21世紀經濟報道》説,馮侖提出,房地産調控下,開發商要自有其生存之道。軟飯就是建立創新體制,做研發,每年發佈新産品。硬錢就是收入多元化,不光要賣房掙錢,也要靠出租商業地産掙細水長流的錢。細水長流才是硬道理,這個道理也適用於住房市場。

    我實在害怕不安全,我就想跟著你。這是湖北十堰的一名男子説的。《重慶晚報》説,這名男子在南京幹建築多年,攢下了50多萬積蓄買了2公斤的金條,準備回老家創業。上火車後,這名男子抱著金條,一路上緊緊地跟在乘警的後面。最後乘警把他的金條鎖進保險櫃,代他保管。都知道最近黃金熱,不過昨天,國內市場現貨金銀價格可是大幅下跌的。

    我感覺紅燈滅了,綠燈已經亮起,但是我們要過馬路,必須要劃斑馬線。説這話的是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21世紀經濟報道》説,國家發改委最近表示要&&匯總各地企業等部門的建議,儘早出臺“新36條”實施細則,以便促進民間投資快速健康發展。民間投資要過馬路,沒有斑馬線也不行。

    好,歡迎回來繼續讀報。

    調控樓市,保障“夾心層”的住房是一個重要方面。《新華每日電訊》就説,5月19號,住建部和各地方政府簽訂了一份“軍令狀”,今天的《中國證券報》對這次簽訂“軍令狀”發表了一篇評論説《尋找房地産的新支點》。一直以來,地方政府對保障房建設的積極性都不高,資金不足也使得這項工作的展開困難重重,去年,完工的保障房還不足當初計劃的30%。而這次軍令狀一簽,通過新建廉租房與經適房配建,調動建設方的積極性,地方債也會向保障房建設傾斜。如此一來,資金問題解決,積極性相應就會提高,更多中低收入者獲得住房的機會,城市化進程也就會越來越快。

    説到廉租房、公租房,香港的經驗應該能給我們一點啟示。《人民日報》專門發表文章介紹了香港公屋,所謂的公屋就是政府保障性出租房屋。香港是從70年代開始大力建公屋的,當時,對港人來説,搬入公屋那是人生一件大事,他們形象地稱之為“上樓”。因為政府免地價提供土地,所以公屋的租金相當低,只有市價的四分之一,而對於申請人來説,也非常方便,就兩步:登記和等待。根據登記的先後順序來安排入住順序。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