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5月17日 09:00 CCTV-第一時間 我要評論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歡迎您第一時間聽我讀報。首先來看今天的報紙都有哪些新鮮內容。
股市下跌的“元兇”是不是股指期貨?今天的《人民日報》説,本輪股市下跌的原因有國外金融事件的影響,也有國內貨幣政策、樓市政策調整的影響,而非股指期貨。目前,中國大陸的股指期貨資金規模只有70億元人民幣。相對於總市值20萬億左右的A股市場,“小螞蟻”還難以撼動股市這頭“大象”。
今天的《中國證券報》説,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表示,美國危機可能明年捲土重來。在美國,資産泡沫破滅後龐大的有毒資産基本上沒有得到處理,只是用修改會計規則和凍結債務清償的方式,暫時掩蓋起來。而美國直到目前也找不到處理它們的出路。
今天的《工人日報》説,截至去年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餘額約為7.2萬億元,其中去年新增額就為3萬億元。專家認為,一旦融資平臺的項目投資不能收回成本,會給地方財政造成巨大壓力,甚至最後要由中央財政和商業銀行埋單。
今天的《中國青年報》關注的是重慶公租房標準。“家庭人均收入低於460元”的申請條件引發爭議。這個條件和廉租房一樣低,讓很多夾心層感到租住希望破滅。一個好的制度需要細節的完善,而公眾的積極參與和有關部門的耐心傾聽,正是政府制定和出臺具體細則的重要基礎。
最近,罕見暴雨連續侵襲我國南方,12號開始,湖南、廣西、江西、廣東等地陸續遭遇5月份以來的第三次強降雨,一些城市出現嚴重內澇。
咱們先來看一組暴雨中的眾生相。
一夜暴雨的廣州變成一片澤國,一位女子只能“鋌而走險”,爬到圍墻欄杆上小心前行。
這是湖南懷化的兩位居民在斷橋旁划船渡河,這可不像在公園划船那麼愜意。
江西南昌的青雲譜區的這條街水深達一米,居民在齊腰的深水中涉水前行。
連續的罕見暴雨暴露出城市排澇系統脆弱的一面。《中國經營報》説,城市頻遭“積澇”,緣于制度的缺失。不少國家在管道規劃、施工等方面都有著嚴格的法律規定。如德國、英國就有嚴格的管線維護法律規定,規定每次開挖不得超過25米或30米。日本也在1963年頒布了《共同管溝實施法》,並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多次修訂完善。我國除了《城鄉規劃法》中關於地下管線的指導性意見外,仍無全國性的地下管線管理辦法。
那麼,國外的防水工程有什麼好經驗?《農民日報》説,素有“水城”之稱的鹿特丹已經和洪水鬥了上千年,在世博“城市最佳實踐區”荷蘭鹿特丹案例展示區,“下沉式廣場”和“流動房屋”讓人大開眼界。平時,廣場是市民休閒的場所,廣場本身也有比較淺的溝槽作為排水溝。下小雨時,這些溝槽會形成天然的水景,孩子們可以在這裡玩小帆船。下大雨時,整個廣場充滿了水,形成一個大蓄水池,但水不會漫到城市街道上,大蓄水池本身會成為城市水景和水上遊樂場。室外籃球場也被故意做成下沉式的,以發揮泄洪功能。這些設施用防水材料輔底,洪水退後可以供市民休息娛樂,節約了寶貴的土地資源。
突發性的暴雨已經成為檢驗城市地下管線運作狀況的試金石。有句話叫“觀念決定成敗”,看得見的高樓大廈易建,看不見的地下管線難調,我們的城市建設已經到了既要面子更要裏子的階段了。
接下來一起聽聽讀報留聲機。
饅頭剛蒸上,還沒熱透,不會撤火。
這是一位地産專家説的。《揚子晚報》報道,專家表示,新政的第一目標是讓房價不再上漲,這個目的已經達到,調控遠沒有結束,接下來的關鍵是到底怎麼落實,比如強化住房供應量,強化監查管理,等等。
太“精確”的“地震預報”往往是謠傳。
這是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張曉東的聲音。《中新社》説,今年4月份以來,網絡上流傳著多個地區的地震謠傳,主要內容基本都是“中國某地幾級大地震于2010年幾月幾日幾點降臨”。張曉東表示,這屬於典型的地震謠傳,因為如此詳細具體的預測超過了目前地震預報的實際水平。
智慧手機增長最快的客戶群體不是白領,而是新一代農民工。
説這話的是國內一家大型手機廠商的營銷負責人。《中國經營報》説,與父輩農民工不同,80後、90後新生代農民工的消費觀念更新,這也就推動了互聯網、電子類消費品等市場領域的增長。如果社會保障也能跟上,相信農村消費市場的空間會更大。
我們什麼都可以評,哪怕它是一頭奶牛。
這是一名評估機構分析師在內部郵件中寫的。《中國證券報》説,在次貸危機中飽受詬病的評級機構,如今面臨秋後算賬。調查發現,評級機構的商業模式是引發一系列問題的導火索,在評級機構內部通訊記錄中也暴露出很多不負責任的做法。評級機構對牛彈琴,投資者該向誰問罪?
相關鏈結: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