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時間讀報 2010-04-09

2010年04月09日 09:14  CCTV-第一時間 我要評論

進入[第一時間]>>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歡迎您第一時間聽我讀報。首先來看各大媒體的重頭報道。

    今天的《人民日報》説,日前,農業部、國務院糾風辦、財政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出《關於做好2010年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意見》。意見強調,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積極推進重點治理,狠抓減負惠農政策落實,堅決防止農民負擔反彈。

    《新華社》説,上海市委主要領導同志最近表示,幹部在世博期間一律不能享受貴賓禮遇。除了陪同參觀外,上海幹部一律憑票入園。上海市從憑票入園、安檢等細節入手抓幹部作風,具體實在,便於監督,抓住了重點,也給那些可能已經忘記“憑票入園”這個基本規範的幹部提了個醒。

    今天的《中國青年報》説,最新發佈的《2009年度中國慈善捐贈報告》顯示,去年全國接收捐贈總量超過332.74億元,和2008年日常捐贈總量321億元相比,增長3.5%。從捐贈者性質來看,企業仍然是境內主要的捐贈主體,個人捐贈貢獻正在不斷上升。

    今天的《科技日報》説,“森林資源遙感監測技術與業務化應用”經過近十年的聯合研究,自主研發了森林資源遙感監測應用系統。依靠這項技術,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截至2008年,森林面積1.95億公頃,覆蓋率達到20.36%。遙感一測,森林有數。

    好,來看下一條,

    《中國證券報》報道,昨天下午,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上海宣佈,正式啟動中國內地股指期貨。而在此前9天,融資融券業務也已經平穩推出。在兩項創新機制接踵而至的推動下,中國內地股市在20歲時邁入了“做空時代”。以前您買股票只能買漲,而有了股指期貨後,您還可以買跌,通過雙方的博弈,讓資本市場更加透明和純潔。據統計,到昨天下午三點,股指期貨已經有5千戶投資者成功開戶,而截至3月26號滬深兩市A股賬戶已經超過了1.4億戶。如此龐大的股票投資者,為什麼股指期貨開戶數那麼少呢?

    對此,《新華每日電訊》分析説,股指期貨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眾市場”。首先,市場參與者對股指期貨産品有一定的認識,對參與交易都比較謹慎;其次,監管部門通過嚴格的監管措施嚴把“開戶關”,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有些人盲目參與;比如説,個人投資者申請開立股指期貨交易賬戶的最低資金門檻是人民幣50萬元,想開個戶也不是隨便就能開的。所以初期開戶少也就不足為奇了。

    投資者坐壁觀望,可是為了爭奪客戶,各家期貨經紀公司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21世紀經濟報道》説,手續費肯定是各家期貨公司爭客戶的利器,有的期貨經紀公司收取顧客的佣金,只在交易所手續費的基礎上提高了一點點。實力雄厚的期貨公司“拉客戶”的主打手段,是推介本公司的研發部門和交易系統或軟體。還有的期貨公司乾脆專門帶著潛在客戶到上海走了一圈,就為給他們看看新建的機房,先進的硬體設備和交易系統。説白了,就是説在我們這裡開戶絕對是個明智的選擇。

    從表面看,儘管絕大部分普通投資者與“高門檻”的股指期貨關係不大,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從股指期貨的功能發揮中得到實惠。《新華每日電訊》説,中小投資者不僅可以通過購買機構相關産品,分享股指期貨的好處。説到底,股指期貨的風險管理和價格發現功能卻能讓所有的股市投資者得以擁有一個更理性、更成熟、更相對穩定的市場,並從其健康發展中獲益。

    股指鳴鑼,讓我們對資本市場又多了一份期待。

    接下來一起聽聽讀報留聲機。

    要經得住老百姓感官檢驗。説這話的是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人民日報》説,已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新的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考核體系有了較大調整,水環境大氣質量成為硬指標。新的指標體系還對生活垃圾、污水和危廢處理設施運行等做出了相應規定。無論是在監測數據上,還是老百姓的感官上,都必須經得住檢驗。

    中國環渤海地區有望成為一個巨大的“淡水碗”。説這話的是中國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的陳偉斌。《新華社》報道,經過近10年的努力,中國開展的海冰淡化技術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利用中國自主研發的淡化技術,海冰淡化的成本已下降為每立方米5元左右。有水了更要節水。

    廣告不好看的話,雜誌也不會吸引人。説這話的是演員徐靜蕾。《新華社》説,徐靜蕾自己新拍的一部電影的首映禮上表示,影片中雖然有不少植入廣告,但都與電影契合得非常緊密。就像大家看時尚雜誌時通常會覺得廣告也是雜誌的一部分。面里加點水未嘗不可,不過別搞成廣告裏插播電影啊。

    不差錢,就差人。説這話的是一個創業投資基金管理者。《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最近上海出現了不少政府設立並按市場化方式運作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但在國內,這是一個新行業,沒有外資投行那種相對成熟的專業人才隊伍,也缺少相關的長期記錄來證明一個管理團隊的能力。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心,還怕盼不來人嗎!

    收費員老比劃著兩個指頭,不光告訴你“1小時兩塊”,更強調説收費這事要“雙贏”。説這話的是一個北京司機。《北京日報》報道,北京最近上調停車費,不少地區停車數量驟減,許多收費員的“份子錢”收不上。為了完成任務,一些收費員私自打折,標準是10塊,收費員只向司機要8元。 收費者和繳費者自定價格,新規本應有的疏導擁堵的目的就難以實現。一旦形成政策就該不折不扣地執行。

    12公里的路程,光拖車費就收了1萬多!説這話的是寧夏車主王學寶。《中國青年報》報道,陜西商洛是西北通往東南地區的貨運必經之地,但不少司機在這個路段出事故找拖車時屢遭漫天要價。拖車收費混亂,各個汽修廠、救援公司自定價格,許多駕駛員成為挨宰“羔羊”,企業要追求利益,但要取之有道。

    這兩天,南海小鎮博鰲又熱鬧了起來,因為博鰲亞洲論壇2010年年會,今天就要在這裡召開了。

    《新華社》説,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目前已有900名企業界領袖確認出席,火爆程度遠遠超出了預期。論壇秘書處原計劃于3月20日結束的報名工作,還不得不提高註冊門檻,將年銷售額提高到10億人民幣以上,並將報名截止時間提前到2月28日。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説,企業界對年會的熱情,説明了在目前經濟環境和前景很不確定的情況下,企業家們迫切需要這樣一個可供對話和交流的高端平臺。

    那麼今年博鰲論壇的新亮點是什麼呢?《新華社》説,首先是嘉賓構成變化大,企業家唱主角。此次論壇參會嘉賓將達到2000人左右,其中企業界900多位嘉賓。論壇形式更加靈活多樣。繼青年領導人圓桌會議後,今年論壇將全新推出跨國公司中國CEO圓桌會,數十家跨國公司CEO將一起分享在中國投資經營的經驗教訓,探討在中國發展的機遇,火爆的不光只是亞洲論壇,“博鰲” 這個總面積僅86平方公里的南海小鎮,如今已經成為了中外知名的商務會展中心、旅遊度假目的地,每年吸引著數百萬遊客前來休閒度假。《新華社》説,上世紀末博鰲還沒開發之前,只有一條街道,人們的生活也無非就是種種田,打打漁。現在,博鰲已經擁有2家五星級酒店、5家四星級酒店、和完善的通訊、交通、水電設施。毫無疑問的,論壇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

    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又會有什麼樣的精彩呢?我們拭目以待。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