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時間讀報 2010-04-08

2010年04月08日 09:21  CCTV-第一時間 我要評論

進入[第一時間]>>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歡迎您第一時間聽我讀報。首先來看各大媒體的重頭報道。

    今天,股指期貨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正式啟動,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也將於4月16日上市交易。今天的《人民日報》説,要始終堅持把風險防範放在第一位。堅持發展的速度與監管的能力相適應,創新的步伐與風險控制的能力相匹配,要堅決打擊違法違規行為,要持續深入做好投資者風險教育工作,把規則講透,把風險講夠,引導投資者正確認識、理性參與股指期貨市場。

    今天的《新華每日電訊》説,從今年7月1日起,廣東省醫保關係將打破流動壁壘,實現異地無障礙轉移接續。屆時,廣東將在廣州、深圳、珠海、韶關、中山等5個地市同步開展社會保障卡“一卡通”跨市就醫試點,解決異地就醫難的問題。

    今天的《中國青年報》説,中國正在向成為創新型國家的目標迅速邁進。以專利申請量為例,1999年以來,國內專利申請量的年增長率,平均保持在20%以上,10年翻了三番。但同時,我國在關鍵産業和核心領域的自主知識産權數量還比較少,創新能力還無法滿足發展需要。 

    今天的《科技日報》説,在豐田汽車召回事件上,豐田一直以中國法律與美國不同為由在兩個市場實施差別化待遇。為防止缺陷産品對人體健康和生命財産安全造成損害,國務院法制辦正在推進制定《缺陷産品召回管理條例》。該草案將家電、公共服務設施等列入其中,缺陷産品召回將真正有法可依。

    來關注今天的話題。

    這兩天各大媒體都在討論的一個話題,建築壽命。中國建築平均壽命只有30年?

    中國日報》説,日前,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的這句話可謂是一語激起千層浪。有人就感慨:房貸最高年限30年,剛把房貸還清了,房子質量就崩潰了?但最新的消息説,這句話有可能被媒體誤讀了。住建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室工作人員向媒體表示,建築壽命縮短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應把“建築壽命”與“建築質量”分開來解讀。而保利集團副總、廣州公司總經理余英直言,這是“誤讀”的假新聞。“仇副部長的意思是批評規劃建設沒有遠見,好多建築沒到使用年限就拆除了。不是説建築質量。”

    咱們且不論仇部長的話究竟劍指何方,單説國內的“短命建築”,那可不少。《光明日報》説,江西南昌一個使用不到13年的四星級大酒店,被爆破成約4萬噸的廢墟;福建一所投資1500萬元的小學,只用2年就面臨被拆的命運。規劃變動、利益驅動、政績衝動、文化素質底下的盲動,城市規劃短視成了建築短命的重要原因。

    《法制日報》説,要延長中國建築的壽命,就必須扼住兩雙手,一雙是偷工減料、質量打折的手,另一雙則是隨意改變城鄉規劃、反復拿土地賺錢的手。當務之急是,通過修改相關法律法規來明確各類建築的最短壽命年限,提升其法律效力等級,加大對違法者的追責力度。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中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然而平均只能使用二三十年。而英國和美國建築的平均壽命分別高達132年和74年。《重慶日報》就説了國外建築的長壽秘方。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市政府就明文規定所有門面建築超過50年的一律不準拆遷;而在法國,有20年曆史的場所,都被政府立了標記予以保護。對於當地政府來説,一座房子能不拆就不拆,即使它不是什麼文物,但對一條街的居民或一家人來説,仍有它的紀念意義。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我的房子一起慢慢變老。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