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美術市場 >

國外藝術基金的風雨之路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7日 17:0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904年,法國金融家Andre Level找到12個投資人,每人出價212法郎購買一批畫作。1914年,法國藝術市場上演飆升神話,他們購買的這些藝術品炙手可熱。20世紀90年代末,世界各大銀行都成立了專門負責藝術品投資的部門。即便在金融危機之後,也有很多新的藝術品投資基金成立,基金髮起人對藝術基金信心滿滿。

        國外藝術基金的風雨之路

        拉封丹的寓言《兩個謀熊皮的夥伴》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兩個夥伴手頭缺錢,於是他們向鄰居皮貨商預售一隻還未被打死的熊的皮。並向他表示,將馬上去把熊殺死,據稱這是一頭熊中之王,商人可將其做成兩件皮袍,為此可發一筆大財。兩人答應兩日之內交貨,在談妥了價錢後就開始進行搜捕獵物的工作。當他倆看到這頭熊正朝他們奔來時,嚇得如雷擊頂一般,這樁買賣可算是泡了湯。這時,一個夥伴爬上了樹梢,另一個則早就嚇得面如死灰,一身冰涼,他趕緊趴在地上屏住呼吸裝死,因為他曾聽説,熊不喜歡吃死人。這頭熊見地上躺著一個人,不知是死還是活,於是把他翻過來掉過去擺弄一番,又用嘴去嗅這人的鼻息。“這是一具屍體。”熊説完就沒入附近的森林中去了。樹上的夥伴從樹上滑了下來,跑到裝死的夥伴身邊説,這真是個奇跡,這一切不幸,只不過是場虛驚。“那麼,”他接著問,“熊皮怎麼交差?熊在你耳旁都説了些什麼?”“它對我説,千萬不能圖謀出售一張還沒有被打倒的熊的皮子。”

        有人將這個故事用來形容藝術基金的運作模式。然而,有趣的是,正是以“熊皮”命名的藝術基金卻在藝術這一領域掘得了第一桶金。法國巴黎的熊皮基金(La peau de l'ours)是最早的藝術品專業基金,據説該名稱的由來是因為這家基金公司的墻上挂了一張熊皮。1904年,法國金融家Andre Level找到12個投資人,每人出價212法郎購買一批畫作,其中包括畢加索、塞尚、馬蒂斯這些現代大師的早期作品。1914年,法國藝術市場上演飆升神話,他們購買的這些藝術品炙手可熱,於是他們將這批畫作送到法國拍賣公司德芙歐上拍。最終,他們買到的這批藝術品總額比原價上漲了近5倍,有的作品上漲幅度甚至達到10倍。

        另一個更為大膽的投資是1974年的英國鐵路局退休基金,在當時,其負責人克裏斯托弗勒溫目睹英國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為了降低投資風險,決定從基金中拿出4000萬英鎊(等於今天的2億英鎊)投資藝術品,他一共購買了2425件藝術品,投資多種類型,以降低運作風險,其中不僅有古典大師的作品,還有中國的瓷器。

        為了解決對藝術品領域的未知,勒溫請蘇富比拍賣公司為其提供專業領域的諮詢,作為交換條件,這批作品必須在蘇富比上拍。這使得基金會變相地增加了成本,少了議價籌碼。為了解決雙方合作的利益衝突,蘇富比單獨成立了一家獨立的公司——Lexbourne。儘管業內同行和媒體質疑,蘇富比如何同時擔當賣家代理人和藝術品基金顧問的兩個角色?怎麼可能做到公平?然而,對於勒溫來説,將這項事務托給蘇富比是最為理想的方式。

        從1987年至1999年,以這批基金購買的藝術品陸續在蘇富比成交。其中,德國古典大師丟勒的版畫《聖母、聖子與梨》,估價為1萬至1.4萬英鎊,最終以1.045萬英鎊成交。然而,就在一週之後的蘇富比拍賣上,一幅同樣主題,保存狀態相當的丟勒作品上拍,作品估價為4000至6000英鎊,但最終僅以4400英鎊成交,不到之前作品成交價的一半,之所以存在這樣的差距,和畫作本身的藝術性和歷史性並無多大關係,關鍵在於之前那幅曾經是鐵路基金會的藏品。

責任編輯:郭諭

熱詞:

  • 藝術臺
  • 藝術品市場動態
  • 藝術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