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cctv調研區頻道 > 管理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官員試水“網絡問政” 求索民主執政銳器

CCTV.com  2009年09月03日 11:2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在江西省南豐縣委書記傅清的實名博客上,一位署名為“受害人”網民留言顯得格外醒目。

  這位網民在留言中稱,當地一家汽修廠的噴漆作業散發出大量有害物質,給附近居民帶來極大困擾。這一問題已經多次反映到了當地環保、信訪等部門,但遲遲無人問津。

  傅清的回復是:在請縣環保部門調查核實後再給你回復。半月之後,“受害人”再度留言:“感謝您對汽修廠污染問題的重視,在您的關注下相關問題已經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

  如今,互聯網作為一種了解民意的技術手段,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官員的青睞。他們通過開博客等方式與民眾展開互動,希望能借助“網絡問政”雙向直接溝通的優勢,探索出探測民意、民主執政的新路徑。

  儘管無法確切統計“官員博客”的數量。但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員們開闢一個能與網民直接溝通的實名博客已漸成風氣。在有99個縣的江西省,已有60多個當地政府和黨委的“一把手”開通了博客。

  在這些博客上,身為官員的博主們大多明確公開自己的身份和職位。而網民留言中,很多都是反映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麻煩事。記者注意到,像傅清這樣積極對網民留言進行回復,並責成具體部門進行協調解決的,為數不少。

  “政府官員通過開博客進行‘網絡問政’是網絡民主興起的重要表現。”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凱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這樣表示。

  他認為:“對於百姓而言,通過互聯網,他們不用邁出家門便可以直面家鄉的‘父母官’,傾吐意願,進言獻策;對於官員來説,互聯網也成為了政府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傾聽社會民聲的重要渠道。”

  汪玉凱説,如果民眾和官員都能良好地利用這條溝通途徑,“這無疑將是中國民主政治進程中的創新與進步”。

  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和進行交流,具有廣泛性、真實性、時效性、節約性等特點。而中國龐大的網民數量,使得各種信息的傳播變得更為迅速和有效。根據國家互聯網信息中心最近發佈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網民已達3.38億,較2008年底增長13.4%。

  不過,學者們也指出,網絡可以了解民情民意,推動各級政府提高治理能力,但並不能替代傳統的問政方式。網民們對“開博”的官員們也提出:“上網察民情,更須下網解民憂。”

  事實上,注意調查研究,深入基層了解民生民情,一直是中國共産黨執政的法寶。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國家領導人在不同歷史時期多次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開展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

  針對“網絡問政”的蓬勃之勢,中國一些省份也開始出臺配套制度對之進行保障。如廣東省佛山市委宣傳部新成立互聯網宣傳管理科,開展網上輿情信息收集、分析、研判;雲南省將發起各級政府部門建立“網絡發言人制度”。

  2008年,湖南省株洲市紀委出台中國首個網絡反腐辦法——《關於建立網絡反腐倡廉工作機制的暫行辦法》,利用網絡平臺,聽取網民對該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此外,還有多個省市也正在醞釀出臺與“網絡問政”有關的制度。

  中國人民大學比較政治研究所所長、政治系主任楊光斌告訴記者:“技術一直影響和改變著政治,過去的報紙、電視和今天的互聯網都改變著政治生態。互聯網已經成為信息溝通的重要渠道,是新群眾路線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手段。”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偉建議,作為黨政部門,在方式上應該思考如何在機制上進一步完善“網絡問政”;作為公民,應該力求提高自身認識,通過網絡反映問題要實事求是,爭取準確、有針對性地把具體問題反映到相關部門。

  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日前在人民網發表署名文章。他表示,只有建立健全收集、分類、交辦、督查、反饋的網絡問政鏈條,形成網上聽民意、匯民智、聚民心的長效機制,才能促進黨委、政府與網民通暢、充分、有效地溝通與互動,實現現實世界與網絡世界的有機對接。(任沁沁 楊羽西 林甦)

責編:郭筱紫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