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評

247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深圳車禍是官民互動的優質範本

作者 王石川 2012年5月31日07:06

5月26日淩晨,深圳市濱海大道發生一起嚴重交通事故,一名男子酒後駕駛日産GT-R跑車連撞兩台出租車,致其中一台電動出租車爆炸,司機及2名乘客死亡。7小時後,滿身酒氣的侯某向警方自首,卻被外界質疑為“頂包”,真正的肇事司機另有他人。5月28日、29日,深圳市交警局連續兩天召開“526”交通事故情況通報會,向媒體公佈調查進展。5月30日下午16時,深圳交警召開第三場通報會,公佈多段視頻,並公佈是否頂包的關鍵證據——DNA結果和指紋比對結果。(5月30日深圳新聞網)

隨著多段視頻以及DNA結果和指紋比對結果的悉數公佈,“526”交通事故的“頂包”風波漸趨平息,這一次大多數網友選擇了相信警方,正如有網友所稱,“相信警察的(説法),有錢也不可能迅速買通所有部門”。

“頂包”風波如此迅速走向平息,耐人尋味。這是一次官民良性互動的優質範本,從質疑警方,到嘲笑警方,從半信半疑,再到相信警方,不少網友走過了一條崎嶇的心理路徑,網友的頻繁轉換,不是出於善變,而是基於事實的一次次矯正。如果警方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事實説話,網友不可能相信警方。換言之,與其説警方説服了網友,不如説確鑿事實説服了網友。

深圳警方做到這一步很不容易。此前,“526”交通事故發生後,網上質疑如潮,各種論調都有,甚至不乏陰謀論,“與此案有關的每一句證言、每一幅圖片、每一個視頻都要經過最為嚴苛的檢驗和推敲,用網友們的話來説,關注‘526’車禍的每個人幾乎都快成了福爾摩斯。”對此,深圳警方沒有選擇沉默,把頭埋進沙礫裏作鴕鳥狀,而是不厭其煩地解釋、説明,用視頻、用DNA結果和指紋比對結果來回應網友猜測。

事實證明,面對突發公共事件,只要政府部門願意回應、善於回應、及時回應,各種質疑的空間就會被迅速壓縮,惡意傳言也能被瓦解。就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國務院新聞辦早就突發公共事件的輿論引導策略提出了“四講”:儘早講,政府要儘快搶佔信息發佈制高點,第一時間表明對事件的態度及應對措施;持續講,向公眾不斷披露事件進展情況;準確講,發佈信息真實全面,爭取公眾的認可;反復講,採取各種方式對公眾進行答疑解惑。但遺憾的是,不少地方發生了突發事件,應對失措,或者不屑應對,再或者以虛假事實應對、選擇性應對,結果陷入公信力危機不能自拔。

民眾是講理的,只要政府願意講理,民眾就不會無理取鬧;同時,民眾也是可愛的,他們的訴求並不高,他們要的只是真相,只要政府願意提供真相,民眾就會逐漸相信真相。

反思這起“頂包”風波,需從兩個維度出發。其一,尊重公眾的質疑。質疑、批評,都是公民權利。“526”交通事故有許多香艷而怪異的符號,比如富商、豪車,飆車,美女,會所,還有司機與車主不是同一人,視頻缺失,更關鍵是此次事故導致三人無辜死亡,所有這一切都必然導致民眾議論紛紛,甚至揣有惡意推測。

其二,真誠消化公眾的質疑。公眾有質疑不可怕,怕的是冷落公眾的質疑,這方面的教訓太多,不勝枚舉。更應該看到的是,公眾當初之所以不相信警方説法,表面上看,是民眾普遍存在的仇富心理,深層次上説,是政府機關公信力的嚴重下滑。換言之,不少人對政府的説法保持天然的警惕,你説什麼我都不相信。這是為何?根據著名的塔西陀陷阱,這是因為此前一些政府部門言而無信,老喊“狼來了”,結果狼真來了,也沒人相信。比如,一些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有的地方政府不是發現真相,而是創作真相;不是交代真相,而是掩蓋真相;不是和盤托出,而是説一漏三。如此一來,老百姓怎麼相信你?結果就是,官民沒有良性互動,而是惡性互動,關係更趨緊張。

“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寒”,“頂包”風波告停,讓我們看到了民意質疑的可貴、警方回應的可讚,也看到了當前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可怕。一個缺乏足夠互信的社會令人不安,而官民缺乏互信,只會浪費社會資源,導致兩敗俱傷。以深圳警方真誠回應民意為良性契機,各地修復薄如蟬翼的官民失信,是時候了。

專欄作家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肖鋒:《新週刊》總主筆、《財經郎眼》常約嘉賓、擅長社會趨勢營銷

此“帽”應為美國戴

此“帽”應為美國戴

王嵎生:中國前APEC高官、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安惠侯:外交部亞非司前司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

更多更多非常識

第319期:城市水災自救指南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水平,是公共救援達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詳細]

第318期:高招“男女線”,區別對待一定有錯?

這個社會需要溫暖與正能量,但人們也應該明白,你為了免費的麵包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最為昂貴的。[詳細]

第317期:暴雨天災亟需治水之道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需要我們更充分的準備應對之。[詳細]

第316期:呼籲停發新股不是提振股市之道

買東西事後覺得買貴了,不值這個價,就應該吸取教訓,下次買別的,而不是呼籲禁止所有同類商品出售。[詳細]

第315期:刑訴法修改,“不得強迫自證”有何意義

“不得強迫自證”意味著你有權保持沉默,但這並不妨礙司法公正、懲惡揚善。[詳細]

第314期:研究生就業難源自高校盲目“研究化”

研究生教育的擴張與學校的發展策略和學生的就業形勢都有關係。[詳細]

第313期:實體書店,也許再也沒有春天

經營書店不應成為小資們自娛自樂的文藝買賣,當人們在藍色港灣的湖畔頌詩之時,請不要忘了這些讀不到書的孩子們。[詳細]

第312期:富豪“選妃式”徵婚美滿了誰?

婚姻中的兩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應該是基於感情的結合,而非經濟因素。[詳細]

第311期:“刻章救妻”的悲劇如何避免?

沒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為,但更多的人表達的是同情。[詳細]

第310期:天價“地王”為何不是“孤家寡人”?

在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樓市投機,更是重中之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