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評

216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車展變“肉展”折射病態審醜

作者 王石川 2012年4月30日 07:20

據報道,4月26日,首都精神文明辦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2012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中出現的不文明現象提出嚴肅批評。車展中在寶馬等展位有少數車模衣著過分暴露,並引起個別非參展人員借機在現場以低俗形式進行個人炒作,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本應該專業、高貴、優雅、時尚的車展,似乎已經變了味兒,唱主角的不是汽車,而是車模,“展會內外,巨乳莽莽;豪車身側,扭動蛇腰”,如此場景讓人納悶這究竟是車展還是胸展?到車展去看模,還是到模展去看車?更有網友調侃,國際汽車站淪為“國際硅膠展”。平心而論,車展不是不能加入點香艷元素,香車美人的説法古已有之,讓車模助陣也無可厚非,但不少車模赤裸裸地露肉,以露為美,這顯然是一種誤區,折射出了病態的審醜邏輯。

裸露,尤其在大庭廣眾之下的裸露,許多時候並不是美好,而是帶有粗俗意味的醜陋。裸露身體,只是審醜的一種。可以發現,我們仿佛已經進入了“審醜”時代:有的人曬艷史,曬尺度驚人的艷照;有的人裝瘋賣傻,故意説一些容易引發嘲笑或質疑的言論;有的人故意吐槽名人,或者造名人的謠,嘩眾取寵;有的人炫富,通過出格的行為比如點燃鈔票以刺激世人;有的人虐待小動物,然後把照片發到網上。總之,這些人用蒼白、變態甚至極端的手段,將大眾帶進審醜文化的浪潮中,讓大眾在欣賞扭曲時變得狂躁、易怒或不安。

回到車展,不少車模裸露身體,實際上是消費自己的身體。這是一個消費主義至上的時代,不少人什麼都可以消費,什麼都拿來消費,包括身體。於是,一些人為了成名,無所不用其極,最熱衷的途徑就是展示身體、消費裸體、兜售隱私。正如清華大學教授肖鷹所稱,“一脫成名”已經演變成為一個消費市場以青春女性作粉色消費品的流行生意經了。換言之,在今天的娛樂界,對於那些渴望以捷徑取勝的女生,“一脫”已經失去道德的禁忌,而只有“成名”的誘惑了。當成名成了終極目標,大露特露,哪怕展示裸體甚至性愛畫面都在所不惜,這樣的成名觀已經是畸態了。

日前,幹露露在接受採訪時説:“我以前跑各種的龍套、摸爬滾打,你説我靠話題火也好或者什麼也好,反正我是火了,我走到哪也受到人尊重了。人就是混個尊嚴!”幹露露現在確實挺火,但她真的贏得了尊重、混出個尊嚴嗎?現在不少人一談起幹露露,往往是曖昧的一笑、輕微的搖頭,甚至不少人用激烈言辭批評,這能説是尊重嗎?

應該説,為出名推銷自己,並沒有罪過,在自家或者藝術殿堂裸露身體,也沒什麼。但需遵循一定的底線,應該契合公序良俗。跑到大眾面前,妄圖一脫、一露成名,與其説這是消費自己的身體,不如説這是推銷自己的身體,然後讓別人消費。在這次車展上,那些過於輕佻的車模已經被戲謔、嘲笑和批評,相關主辦方也應該承擔責任,因為是主辦方為這些車模提供了展現香艷或輕浮的舞臺。相關部門稱,車展不但要展示汽車業新技術,展覽過程更要體現出精神文明,促進建設良好社會風尚,不能成為搞低俗活動的場所。主辦方也許意圖通過車模的出格表演以賺取眼球、積累人氣,但過猶不及,這實際上為病態審醜推波助瀾,甚至成為病態審醜的一大推手。

據報道,在國外車展,並無這些過於香艷的車模,車展的主角就是汽車,而不是搔首弄姿的車模,前來助陣的車模優雅、雍容,為車展增色。真正靠車吸引人,才能贏得真正的尊重。

審醜之風不可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匡文波認為,與主流審美價值觀相悖的人或物,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受眾的獵奇心理。當然,還有從眾心理。淡化審醜文化的氾濫與影響,除了那些露醜者涵養健康的文化觀,也需要商業推手多一些節制,還需要大眾少一些圍觀。

專欄作家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肖鋒:《新週刊》總主筆、《財經郎眼》常約嘉賓、擅長社會趨勢營銷

此“帽”應為美國戴

此“帽”應為美國戴

王嵎生:中國前APEC高官、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安惠侯:外交部亞非司前司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

更多更多非常識

第319期:城市水災自救指南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水平,是公共救援達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詳細]

第318期:高招“男女線”,區別對待一定有錯?

這個社會需要溫暖與正能量,但人們也應該明白,你為了免費的麵包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最為昂貴的。[詳細]

第317期:暴雨天災亟需治水之道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需要我們更充分的準備應對之。[詳細]

第316期:呼籲停發新股不是提振股市之道

買東西事後覺得買貴了,不值這個價,就應該吸取教訓,下次買別的,而不是呼籲禁止所有同類商品出售。[詳細]

第315期:刑訴法修改,“不得強迫自證”有何意義

“不得強迫自證”意味著你有權保持沉默,但這並不妨礙司法公正、懲惡揚善。[詳細]

第314期:研究生就業難源自高校盲目“研究化”

研究生教育的擴張與學校的發展策略和學生的就業形勢都有關係。[詳細]

第313期:實體書店,也許再也沒有春天

經營書店不應成為小資們自娛自樂的文藝買賣,當人們在藍色港灣的湖畔頌詩之時,請不要忘了這些讀不到書的孩子們。[詳細]

第312期:富豪“選妃式”徵婚美滿了誰?

婚姻中的兩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應該是基於感情的結合,而非經濟因素。[詳細]

第311期:“刻章救妻”的悲劇如何避免?

沒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為,但更多的人表達的是同情。[詳細]

第310期:天價“地王”為何不是“孤家寡人”?

在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樓市投機,更是重中之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