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評論:房價調控不會成“空調”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9日 10: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5個月調整期乍過,一、二線城市的樓市再度火爆,不少在8月份創出成交量和價格的新高。在中秋假期裏,深圳新房三天成交量達482套。昨日開盤的廣州亞運城項目,均價在1.2萬至1.3萬元,近800套房當日賣出逾七成。排隊搶房現象在部分城市重現。

       伴隨着人民幣升值預期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急漲,房市調控將成“空調”的言論,開始四下流傳。

       在中央一再重申“遏制房地産投資投機需求”之時,樓市變本加厲的火爆行情屬於典型的“逆風而上”。所謂大暑之後必有大寒,一些地産巨頭們開始擔憂,在行業自身的調整周期之外,“亂市用重典”的新一輪調控可能到來,最嚴重的情形可能是行業長期生態環境趨向惡化。據媒體報道,在2007年底曾高唱“房市拐點論”的萬科老總王石,日前再拋新論——“開發商不自我約束,將引發更重的政策下來,退回二十年前,對行業的發展會有很大影響。”

       王石的警告並非空穴來風。長期來看,房市大局真的不是總經理説了算,而是宏觀形勢説了算。從政策面看,本輪宏觀調控的主基調已逐漸從去年的全力保增長,轉向調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近期的主戰場則是管理通脹預期,而管理通脹預期首先得遏制房價漲勢。

       一般來説,通脹預期包括消費品和資本品上漲預期。過去十年,中國房價平均上漲五倍左右,CPI累計漲幅僅為22%,資本品通脹指數遠遠拋離消費品。在過去兩年裏,廣義貨幣總量累計增幅達24萬億元,貨幣增速遠超名義GDP和國民名義收入的增速,通脹壓力如堰塞湖般累積。

       更為嚴峻的是,輸入型通脹壓力有增無減。由於房市和股市泡沫相繼破滅,美日等發達國家為擺脫資産負債表式衰退的困局,啟動新一輪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發達國家大印鈔票治通縮,卻令熱錢涌向新興市場,後者通脹壓力倍增。

       作為全球經濟增長新引擎的中國,不得不分擔全球熱錢泄洪的重任,房價因此居高不下,成為誘發通脹預期的主因。國家發改委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王建日前預計10月份CPI在5%左右。這一觀點正確與否有待驗證,但是通脹預期轉成通脹現實的風險已然驟增。從歷史經驗來看,銀根、地根和投資項目三者的一松一緊,往往預示着中國宏觀調控新風向。由於三者都與房市密切相關,一旦通脹壓力超預期增大,不排除國家再出重拳調控房市。

       雖然有媒體稱本輪房市調控為“史上最嚴厲”,其實政策仍留有後手。在美國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陰霾未散盡的背景下,決策層希望以最小的代價遏制房市泡沫擴張,調控重點仍是遏制投資投機需求,調控手段則以精確打擊為主。具體體現中國並未照搬巴西、印度等國連續加息的調控舉措,以免造成“房市上火,其他微利産業跟着吃退燒藥”的被動局面。同時,此舉有利於維持消費信貸利率的穩定,在政策取向上做到不“誤傷”居民自住需求等貸款消費的意願。

       國家有意讓房價軟着陸,但連續7個月真實利率為負的負效應仍難避免。在賺錢效應的刺激下,房市投機性繁榮出現,買家看中的不再是長期合理的租金回報,而是有沒有更傻的接盤者。從全球歷史來看,一旦博傻式投機成為主流,資産泡沫破滅在即。1990年以來的日本經濟衰退,以及2007年以來的美國次貸危機,都與房市投機泡沫的破滅有直接聯絡。

       理論上,一旦投機泡沫形成,越早破滅對經濟全局的危害性越小。值得警惕的是,房價着陸從來不是因為行業自律,因為資本游戲的生存規則在於追逐利潤,而個體看似合理的逐利舉措,可能演變成行業過度投機的生態悲劇。日美房市泡沫的破滅,都與本國央行在通脹壓力下連續加息,最終變相捅破資産泡沫相關。

       假如房價繼續大漲令市場形成調控落空的預期,則政策之手將不得不下狠招,王石們判斷的最壞局面可能出現。諸如央行連續加息、開徵房産稅、提高地産行業項目投資資本金比例等更嚴厲的緊縮政策或將出臺,直到最後一根稻草壓垮房價瘋牛。果如是,地産業可能由短暫“盛夏”直接進入漫長“寒冬”。如何回避類似系統性風險,值得業界三思。

熱詞:

  • 調整期
  • 房價
  • 調控
  • 樓市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