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我多位代表委員贊同調整不干涉內政原則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4日 15: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3位“兩會”代表委員也向本網記者闡述了他們對中國與其它大國關係的看法,解釋未來複雜的國際環境,表達對中國外交政策的一些意見和建議。

  四成網友認為需改變“韜光養晦”外交策略 多數代表委員稱應繼續堅持

  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時曾談到中國發展問題時指出:“我們再韜光養晦地幹些年,才能真正形成一個較大的政治力量,中國在國際上發言的分量就會不同。”從此,“韜光養晦”便成為中國外交的指導原則。那麼,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尤其是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今天,“韜光養晦”的外交指導方針是否還應該堅持下去?

  四成多(46.2%)網友認為“韜光養晦”的外交指導方針應該予以改變,另有四成多(42.2%)認為一味堅持和激進改變都是不對的,另有不到一成(8.9%)的網友認為還是應該堅持這樣的外交指導方針。

  在回答此項問題的8位委員中,有7位委員認可中國還需繼續堅持“韜光養晦”的指導方針。如全國人大代表、延邊州人大常委會主任金碩仁、全國人大代表、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于沛、全國政協海外列席代表、全加拿大洪門達權總社社長陳德光等代表委員認為中國應該繼續堅持“韜光養晦”的外交指導方針。他們認為,“韜光養晦”原則可使我們集中力量搞發展,是一個較為穩妥的戰略原則。全國政協委員李崇富等則認為,一味堅持與激進改變“韜光養晦”的原則都是不對的,他認為在外交當中,應體現出“必要的鬥爭和談判”。

  代表委員如是説——

  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駐德國大使馬燦榮:中國還需走很長的路才能強大起來

  我覺得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中國仍然要長期堅持“韜光養晦”的政策。中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的實力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後有了很大的發展,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取得的成就與中國十三億人口的需求、與其它發達國家的差距還是很大的。中國真正要強大起來、實行小康社會和中等發達國家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我們要繼續集中力量“韜光養晦”,與此同時我們也不會忘記自己的國際義務,並承擔可能的國際責任。我們只有在發展起來之後,才可能擁有更大的力量去完成這些使命。

  全國政協委員、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安民:中國還處於“韜光養晦”策略適應階段

  我認為經濟增長和執行“韜光養晦”原則並不矛盾。鄧小平同志曾經説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就是要提高生産力,努力實現經濟增長。而“韜光養晦”則是作為戰略家的鄧小平同志為保證我們能抓住機遇,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提出來的穩妥策略。雖然20年來我們的經濟實力大為增長,但總體上仍處於實行小平同志提出的這一策略的適應階段。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崇富:中國應做必要的談判和鬥爭

  對於“韜光養晦”的外交指導方針,一味地堅持和激進改變都是不對的。樹欲靜而風不止。這時候我們怎麼辦?有時我們也需要必要的談判和鬥爭。外交應該做到“有理、有力、有節”。

  全國政協海外列席代表、全加拿大洪門達權總社社長陳德光認為未來國際戰略環境將趨於總體穩定,而人大代表、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于沛則認為未來國際環境將越來越嚴峻。

  代表委員如是説——

  全國政協代表、原中國駐德國大使馬燦榮:我們要將不利因素轉變為有利因素

  當今的國際形勢瞬息萬變,其中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很難説是會變得寬鬆還是嚴峻,應該説兩個方面都是存在的,無法判斷哪邊比另外一邊更多一點。而我們的任務就是積極備戰那些對我們不利的方面,充分利用好對我們有利的方面,同時努力將那些不利的因素轉變為有利因素。當然,這一點是很難做到的。總的來説,國際形勢對我們而言還是非常嚴峻的,這需要我們更加努力地工作。

  全國政協委員、前中國駐美大使周文重:和平力量大於戰爭力量

  這很難一概而論,因為形勢一直在發展變化,中國在某些地區面臨的局勢會更嚴峻,在另一些地區則會變寬鬆,總體而言,還是和平力量大於戰爭力量,維護世界和平的意願是普遍的。

  全國政協列席代表、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發展同時帶來機遇與挑戰

  這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看。首先,國際上,特別是亞太地區在近些年發生了很多變化,中國成功的發展帶來了格局的變化和利益的調整,也帶來了新的合作機遇。很多事情,你從負面來看都是問題,但從積極一面來看,正是由於中國的發展和亞洲的發展,才會面臨一些新課題。我覺得我們應該更多地從積極方面來看。第二,確實有些國家覺得,中國發展這麼快,以後會怎麼處理跟鄰國的關係,能不能堅持與鄰為善與鄰為伴呢?它們有這樣的疑問也是正常,中國應該理解它們有這些想法,然後通過我們的實際行動來消除這些疑慮,關鍵是要把合作做好。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崇富:中國所面臨的大國關係更加複雜

  比較複雜,有機遇,也有嚴峻的挑戰,主要是大國關係比較複雜,美國的戰略重心轉移到亞洲,可以看出是針對中國。還有中國跟周邊國家的一些關係,南海爭端、釣魚島問題,日本右翼勢力對歷史問題反反復復,導致中日間磕磕碰碰也較多。總的來説,在國際問題上,以合作為大局,但是有時候必須採取一些必要的鬥爭。

  7位代表委員對“中國姿態”問題作了表態,其中6位代表委員認為中國應該採取積極主動的外交策略,如人大代表、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于沛、全國政協海外列席代表、著名中日關係問題專家庚欣等表示中國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問題的討論,爭取贏得更多影響力。不過,加拿大洪門達權總社社長、全國政協海外列席代表陳德光則表示中國還是需要靜觀其變。

  代表委員如是説——

  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駐德國大使馬燦榮 :保持低調態度

  我們現在的外交政策是比較積極的,我們會盡最大可能與世界各國都保持良好的關係。但我們的態度總體來説是比較低調的,今後也會保持這樣一種姿態。

  全國政協委員、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安民:中國要敢於表達立場

  我覺得我們應該按既定的外交方針行事,但做起來時可以有自己的立場,要敢於否定,該講話時敢於講,不表態是不行的。在對外宣傳上,要把中國的立場、中國人的精神態度表現出來。我覺得現在的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和精神自信不足,中國應該找回自己的核心信仰和自信。

  有7位代表委員回答了這項問題,其中5位代表委員認為在當今複雜形勢下,中國可以適時調整“不干涉內政”原則。而也有的代表委員認為中國應該堅定不移地遵守不干涉內政原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代表委員如是説——

  人大代表、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于沛:“不干涉內政”原則應該做出改變

  中國政協委員、原中國駐德國大使馬燦榮:要堅定不移地遵守“不干涉內政”原則

  不干涉內政是我們中國獨立自主外交的基本政策,我們會堅定不移地遵守它。

  全國政協委員、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安民:不能學美國

  我覺得這些原則都是很正確的。實踐告訴我們,如果干涉別人內政,別人也有理由干預中國內政。聯合國的憲章也都規定要互不干涉內政,我們不能跟著美國轉。

熱詞:

  • 代表委員
  • 不干涉內政
  • 不干涉內政原則
  • 韜光養晦
  • 互不干涉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