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河南擬立法取消重點學校 能否推進教育公平存疑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5日 07: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取消重點中小學”的話題並非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近年來,不斷有專家、學者對重點學校導致教育不公表示不滿,要求廢除中小學校的重點與非重點之分。

  在為取消重點叫好的同時,也有不少網友擔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既得利益的羈絆和各種力量的阻撓,會讓政策的實施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

  關注理由

  近年來,社會各界要求取消重點中小學的呼聲很高,但尚未見哪個省市對此作出積極回應。因此,河南擬立法取消重點中小學當屬國內首創。立法取消重點學校,贏得了肯定,也值得期待,但一個仍未解決的核心問題是,立法取消重點中小學,撤銷所有重點中小學的牌子後,真的就能實現教育公平嗎?

  對於很多家長來説,河南將立法取消重點學校的新聞,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近日,河南省政府法制辦公佈《河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

  上述徵求意見稿受到了業內人士的贊同,被輿論稱之為扭轉教育不公的一大舉措。

  惡性競爭從幼兒園開始

  “這個立法好,均衡發展教育是政府部門必須做的一件事情。”北京家長謝林在聽取了《法制日報》記者對徵求意見稿的介紹後説。

  徵求意見稿中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促進學校均衡發展,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應當均衡配置校內教育資源,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未經省教育行政部門批准,不得設立實驗班。

  此外,徵求意見稿中還提出,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學校不得採取或者變相採取考試、測試等形式選拔學生,不得將各種競賽成績、獎勵、證書作為入學的條件和依據。學校舉辦的體育、音樂、美術等特長班,經省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可以舉行專業技能測試。

  回想當初孩子從幼兒園上小學的過程,謝林至今還記憶猶新。

  “我現在還記得很清楚,那天晚上我守在電話旁邊,等待我們所心儀的小學的錄取通知電話。”謝林向《法制日報》記者回憶説,為了讓孩子進入理想中的小學,她全家人可謂煞費苦心。

  “在面試之前我們給孩子做簡歷,那哪是簡歷,直接就拍了十多頁的寫真集,就是為了提高孩子的競爭力。”謝林説。

  謝林向記者回憶,上小學的競爭,從幼兒園就已經開始了。

  “當初就有人告訴我們,要想上我們想去的那家重點小學,就得上特定的幼兒園。於是,我就想方設法地把孩子送進了特定的幼兒園。結果是,幼兒園搞封閉管理,連孩子都不讓我們見。但是,又把孩子的日常行為拍成了光盤,如果想見孩子,就掏錢買光盤。”謝林説。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取消重點學校,進而破除教育不公,被業內一致認為“是非常好的事情”。

  利益糾結教育難以公平

  記者注意到,徵求意見稿中還有其他維護教育公平的條款:

  關於跨區招生問題,徵求意見稿中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根據適齡兒童、少年數量和分佈狀況合理確定公辦學校接收學生的區域範圍和人數,並向社會公佈。公辦學校應當按照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接收學生,不得跨學區、區域組織招生。

  此外,徵求意見稿還考慮到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並提出,隨同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在非戶籍所在地居住的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持本人身份證明、就業證明、居住證明以及戶籍所在地鄉鎮中心學校出具的外出就讀證明材料,到居住地所在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申請就讀。居住地所在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按照相對就近入學的原則,劃定服務學區或者定點學校,以公辦學校為主,統籌安排就讀。

  “規定是好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切實落實下來。”對於立法取消重點學校維護教育公平的前景,謝林表示了擔憂。

  “‘學校不能以考試成績考核老師',但家長卻會以學校升學率來選學校。甚至不惜花高額的擇校費。‘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但政府卻會以評省級、市級示範學校的變相方法繼續在人們心目中將學校劃分為三流九等。這樣的情況不是不可能發生的。”謝林説。

  “令人擔憂的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制度環境尚未穩固建立,社會貧富差距繼續擴大,按權力大小擇校與按付費多少擇校的現象愈演愈烈。一些地方的擇校由‘小升初'延伸到‘幼升小',甚至延伸到選擇幼兒園;一些中小學就近入學的學生比率不到20%;有些地方在‘城鄉一體'、‘教育現代化'的口號下,大幅撤並鄉村學校,只辦城裏的學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記者,阻礙立法實施的最大障礙就在於其背後的權力和利益。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教授也認為,利益因素對於實施教育公平是個阻礙。比如重點學校收取的擇校費,雖然國家三令五申取消擇校費,但擇校費長期頑固存在,歸根到底,是因為擇校利益鏈的存在。首先,擇校費的存在,可以減輕地方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一些地方政府就是以“給學校政策”的方式,代替給學校的撥款;其次,收取擇校費,還可給地方政府帶來一筆收入,一些地方的操作辦法,就是將擇校費、借讀費變身“捐資助學費”,讓其合法化,家長交到政府部門,再由政府部門和學校分成。

  地方政府如何破教育不公

  記者在河南省新鄭市採訪時發現,當地很早以前就已經拿重點學校“開刀”了,如今,教育公平更是成為了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新鄭,擇校費對於很多家長來説已經是一個相對陌生的詞了。

  據新鄭市有關負責人介紹,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新鄭市開始按照“區域均衡、生源均分”的思路,在全國率先啟動和推行“給初中分配名額、為高中均分生源”的中招制度改革,既扭轉了義務教育階段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又實現了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的一致、生源質量的均衡,老百姓從此失去了“擇校”這個詞的概念。

  而能很快形成這樣的局面,需歸功於新鄭市推行的免費教育一視同仁辦法。據介紹,近年來,新鄭市在逐年推行免費義務教育、免費職業教育的基礎上,從2010年秋季開始,財政免除了普通高中學生的擴招費、學雜費、住宿費,實現了學生與家長“雙受益”、普惠性與公平性“雙結合”的十二年免費教育,並讓城鄉教育一視同仁。今年,新鄭市還進行了新建、改擴建幼兒園、為農村公辦幼兒園和部分小學配備首批專用校車等,年底前,保證了全市城鄉70%以上適齡兒童將可進入公辦幼兒園。

  記者還了解到,新鄭市的整個社會管理“網格化”由“六個統籌、六個一體化”組成,其中就有“統籌教育資源配置一體化”。

  而通過社會管理創新力保教育公平的關鍵在於落實。據介紹,由新鄭市委政法委及綜治辦&&成立的“新鄭市社會服務管理指揮中心”,用“責任賦予”的方法,來監控保障各單位、各部門將承諾落實到位。

  毫無疑問,新鄭力保教育公平的經驗為很多地方政府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樣本。

  儲朝輝認為,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已經明確指出:“實現教育公平的主要責任在政府。”為阻止在獲取教育機會的各個環節中的暗箱操作行為,就需要地方政府行為更加透明,也需要地方政府樹立毫不含糊地保障受教育者權利的執政理念。本報記者杜曉

熱詞:

  • 教育公平
  • 教育不公
  • 重點學校
  • 教育行政部門
  • 區域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