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網 記者:王甲鑄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18個人住在帳篷裏,屋內潮濕泥濘。
零時家庭的廚房。
帳篷社區裏,一個11歲的小女孩在沙子上畫了一個“心”字。
央視網(記者王甲鑄 報道)蘆山縣體育館,5.12地震後新建。現在這所新建體育館周邊廣場成為縣城最大的受災群眾安置點,數百頂帳篷,上千個家庭、數萬人在這方圓不足1平方公里的範圍內組成了一個特殊的臨時社區。4.20四川蘆山震後第五天,地震籠罩在他們心頭的陰霾遠未離去,舊有的生活秩序全被打亂,新的生活正在擁擠不堪的帳篷裏悄然開始。
湊起來的臨時家庭
第127號帳篷裏,3歲半的洋洋直到早上9點半才起床,以往的這個時候,他已經在幼兒園裏吃完早飯,開始上課。
母親楊元瓊將洋洋抱出帳篷,放在門口的凳子上。小傢伙虎頭虎腦,對外人問話卻回答的很小聲。127號帳篷裏擠住著18個人,25號晚上還要住進兩個人來。生活環境的突然改變和陌生人的大量出現,讓洋洋有一些怯生。
這18個人來自7個家庭,8男8女,儘管此前都生活在縣城裏,但相互並不熟識。20號晚上12點帳篷搭好之後,才臨時住在了一起,一個帳篷裏的臨時家庭在地震過後黑燈瞎火的恐懼、焦躁中湊在一起,睡在一起,吃在一起。
因為23日全天降雨的緣故,帳篷裏格外潮濕。被褥散亂在各自席地而就的鋪位上,分成兩邊,中間一條供進出的小通道泥濘不堪,空氣也並不好。
帳篷外一角的涼傘下,便是一個簡單的廚房:楊元瓊從家裏搶出了一袋蜂窩煤,63歲的周阿婆從家裏搶出來了7把凳子,爐子是袁國鳳家裏的,其他油鹽醬醋等也都是大家從家裏冒著余震的危險拿來的。
互助關愛,以及小算盤
楊元瓊從桌子上的簸箕裏拿起一個包子,有點冰了,又從蜂窩煤爐子上的鍋裏拿出一個熱的,遞給洋洋。這些別人送的肉餡包子是127號帳篷今天早上的早餐,也是地震之後他們吃的第一頓“肉”。儘管如此,早上記者見到的8個“家庭”成員也只是每人吃了一個。
另外,桌子旁邊的兩個小盆裏還放著一些臘肉香腸和炒肉片,但沒有人動,是帳篷成員老陳昨天冒險回家從冰箱裏拿回來的,周阿婆説,這個要等到晚上再熱,“不知道到什麼時候,要省著點吃”。
“用完了,能買到就去街上買,大家誰也不計較誰花錢,都是受災的人,一起用”,楊元瓊説。
早飯過後,周阿婆用爐子上的熱水衝了一碗感冒顆粒,和其他幾個女人坐在餐桌旁説起閒話,語速極快的四川話並不容易聽懂,中間楊元瓊的丈夫從帳篷裏走出,撿起地上的兩塊垃圾,幾個女人笑了起來:“當起志願者了喔”,這樣的情景仿若平常。
與此同時,133號帳篷也結束了他們的早餐:稀飯。這個由八個小家庭組成的帳篷家庭裏住著20個人,在20日地震當晚甚至擠進去了30個人,蹲至天亮。
帳篷裏住著一對在蘆山做五金生意的江蘇夫妻,地震之後無處可去,有相熟的客戶介紹到了133號帳篷。“每天不吃飯,去外面領免費發放的吃,他們覺得不好意思吃我們做的,覺得打擾了我們,大家都是災民嘛”,帳篷住戶李紅芳説。
一側的道路上,尚沒有編號的另外一家帳篷裏,陳麗正在整理一大堆的紙尿褲,這個略小一點的帳篷裏住了5家人,實在擠得不行,陳麗和丈夫打算搬家。收拾的時候,一個男人進來説話,要把放在床舖上的一頂還沒有拆箱的帳篷拿給別人去用,遭到了陳麗和陳麗姐姐的極力反對,男人沒有説話怏怏而去。
“我有兩個小孩,還都在吃奶粉,人多空氣又不好,我們自己還要用啊”,陳麗説。
地震陰霾籠罩
周阿婆是蘆山縣城的一名清潔工。地震當天因為是週末,早上多睡了一會,沒想到發生了地震。中間回了一趟家拿了一些必需品,因為害怕余震,急忙從二樓的房間窗戶上扔出來就趕緊離開了,甚至忘了拿換洗的衣服。中間給老伴説想回去拿一下,結果被“罵”了一頓,“偷著回去,我説你偷著回去,地震你能知道?”
4月24日,零星的余震依然不斷,危險也時刻存在著,除非急缺的必需品,帳篷成員都不再回家,儘管家裏有他們省吃儉用後置的家業,冰箱裏還有吃食。“前兩天一個女的,回家拿金耳環,結果碰到余震,房子垮了被砸死了”,頓了一會,周阿婆説。
袁國鳳在地震的時候,正在地裏栽玉米,震後急急忙忙趕回家,擺在他面前的是已經全部垮掉的房子。“才剛把房子修完,修房子花了10萬,這下啥都沒了,一輩子的心血都在這裡了”。
“我娃他舅媽,地震的時候還懷著孕,床上大娃還沒有起床,抱起娃就鑽到了床底下,結果地震把床甩開了,娃沒了,她自己肋巴(肋骨)斷了……都是好慘哦……”説起這段,袁國鳳情難自已,眼角泛起淚花。
楊元瓊的大兒子在廣東電子廠打工,地震後一度無法聯絡到家裏人。最後終於打通了電話,聽母親説家裏一切都好,哭的説不出話來。“他今天就回來了,我説你別回來,吃沒得吃,住沒得住,我們都好著,他堅持要回來看看,在電話裏給我説,‘你們出個啥子事,留下我一個人咋辦'……”
帳篷社區裏,相熟的鄰居碰見了,問候最多的是有沒有帳篷,家人怎樣、房子怎樣、地震時怎麼逃脫……五天之後,地震依然讓人們心有餘悸,而余震的危險也無處不在。
被改變和被開始的生活
楊元瓊在等待兒子回家的同時,也在掛念女兒。女兒在天泉縣讀高三,昨天匆匆回家一趟就離開了。因為學校受損,今天要和同學們一起乘車前往溫江異地復課。“也不知道住的咋樣,再有40多天就要高考了”,楊元瓊語氣低沉。
而蹬三輪車和打零工的丈夫説起以後的生活則語氣焦躁,抱怨沒有帳篷,沒有食物,一個月600元的生活費哪來?
袁國鳳已經不去玉米地裏了,她沒有心思再去做這些。但倖存下來的三頭豬和一隻雞還需要她一天回去一次,“你不喂它,它又沒有死”。但更讓她心傷的依然是房子。“修新房借的款還沒有還完,房子就跨了,你想我們都40多歲了,苦不動了”。
沉默片刻,又説:“必須要從難受中走出來,苦也一天,樂也一天,過一天再説嘛”。
與此同時,在體育館北側的一個帳篷裏,2歲半的沈可偉指著上空不時飛過的航拍飛機高興的又叫又跳,而獨自一人帶孩子的母親周萍則正靠在被子上,用本子仔細記下帳篷生活所需要的用品,計劃著以後。
隔壁帳篷裏,衛大媽的經營許可證挂在樹上,擺著香煙的帳篷窗口前兩個穿著迷彩服的民兵每人花了6塊錢買了一盒煙,小商店已經已然開業。
十米之外的取水點上,女人們正抱著大盆的衣服,蹲在地上忙著滌洗。
震後第五天,在23日整天的陰雨之後,蘆山縣城天空放晴。不管主動或被動,帳篷社區裏新的生活已然開始。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一禽業公司發生火災,截至中午12時46分,火災已造成61人死亡,數十位人受傷。據公安部消防局最新消息,該事故是因液氨泄漏引發爆炸。目前被困人員搶救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
在樓市專家看來,目前北京出臺的調控新政依然是對過去舊政策的延續,沒有實質性變化,對於市場走勢也很難有突破性影響。未來,政府可能還會依據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對房價進行重新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