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3年04月21日 16:46 關鍵詞: 山西社區 防震樣本 居民組成應急隊

山西社區防震樣本:居民組成應急隊 抗災系統貼百姓

央視網 記者:王莉莉

核心提示:小區防震最重要的是通過反復的宣傳增強居民對防震減災的意識,同時定期地組織防震減災知識培訓和演練,讓居民掌握必要的避震逃生、自救互救和基本的醫療救護等技能。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央視網(記者 王莉莉 報道)4月18日,家住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恒大社區的張雁芬來到社區公園。看到大家鍛鍊完了身體,她走上前,拿著社區的地震逃生卡進行宣傳。

作為小區樓長,像這樣隨時隨地的講解,她每天都會進行,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防震減災知識深入民心。

太原市恒大社區是全國地震安全示範社區,在社區裏,有3個疏散區可容納居民近9000人,並配套設有物資倉庫存放了飲用水、食品、帳篷等;社區52名樓長各個熟悉地震逃生線路,當災難發生後,他們能帶領本樓居民以最快的速度逃離現場;社區組建了由百名不同行業、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的年輕人成立的社區應急隊,使得居民自救技能明顯提高。

社區主任陳永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讓社區有備無患,最重要的是通過反復的宣傳增強居民對防震減災的意識。同時,他們會定期地組織防震減災知識培訓和演練,讓社區居民掌握必要的避震逃生、自救互救和基本的醫療救護等技能。

52名樓長熟悉掌握逃生線路

恒大社區是2010年成立的新社區,卻是目前太原市最大的社區,在這裡有居民樓52棟,居住著近9000人。

當地震發生後,要想能快速有序地進行疏散,除了要讓居民熟悉逃生路線外,作為社區還要摸清每戶居民的“家底”。“我們要清楚地知道誰家有行動不便的老人和孩子,誰家需要幫助等,為了能詳盡了解每戶的情況,我們讓各個樓長參與進來,並編制了家庭疏散線路入戶卡,由他們發放給每一戶居民。”記者看到,在這份家庭疏散線路入戶卡上,不僅有避震常識、家庭防震對策,還附有社區的應急疏散示意圖,清楚地標明了疏散場所在哪,疏散通道的位置,讓居民們做到心中有數。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每週陳永生都會帶著52名樓長在社區裏到處巡視,並一遍遍的叮囑大家哪兒會有次生災害隱患,什麼地方是生命線設施,以及居民樓的抗震性能等等。“經過我們走訪和排查,如發生地震,會有專人及時的關閉水、電總閥門,盡最大努力保證居民的安全。”

3個疏散區可容納近9千人居民

“根據疏散卡上的分佈,我們樓上的居民都到社區廣場前集合,如果當時不在家裏的話,我們小區共有三個疏散區,就近去小學的操場和綠地都行。”每當看到居民站在街道旁看貼在墻上的應急指示標,張雁芬就會主動走上前進行講解。

“當居民聚集到疏散區後,那麼大家的吃飯、飲水就會是個問題,社區會怎樣解決?”聽完記者的問題,陳永生説,三個疏散區可全部容納小區的居民,當然社區也早已儲備了一定數量的應急物資,除了常見的方便麵、礦泉水、醫藥箱外,還配有安全頭盔、破拆工具等,關鍵時候能夠破門破窗,解救居民。

“我們的三個疏散區都不小,一旦發生地震災害,我們可以在這三個地方搭帳篷、建板房,設立醫療、指揮中心。”陳永生説。

百名志願者平均年齡30歲

據介紹,社區已成立了一支100余人的應急救災志願者隊伍。根據職業、特長和身體狀況,將志願者們分成了搶險、轉移、醫療、後勤等不同的應急小分隊,併為他們制訂了一整套完善的應急救援措施和預案。

記者在社區志願者登記表上看到,100名地震應急志願者最大的是1973年出生的鮑成松,最小的是1986年史光輝,平均年齡為30歲。

在陳永生看來,社區應急志願隊與專業的救援隊伍不同,他們平時主要負責在社區普及防震減災知識、組織社區居民進行自救互救培訓等;一旦發生地震災難,他們最了解本社區情況,也能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就地開展自救與互救,為遇險者生還爭取機會。

今年31歲的社區的志願者師雲奇是一名設計師,聽説社區要招募應急志願者後第一個報了名,他説:在汶川和玉樹地震之後,他發現很多人和自己一樣,越來越多了解到掌握防震減災知識和科學的自救方法的重要性。作為社區的一名志願者,他要做的不僅僅是把自救互救的方法教給社區居民,更要把在災難面前,大家互助互愛的精神傳遞出去。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