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3年04月02日 17:55 關鍵詞: 農民 居民 村長 城鎮化

農民變居民 有問題還是習慣找村長

央視網 記者:孔華

核心提示:濱湖和園是安徽合肥是較大規模的回遷小區,小區住著4年前拆遷過來的7個自然村的村民。剛入住時高空拋物、亂丟垃圾,車輛亂停亂放等不文明現象常發生。隨著普法與管理的加強,目前已大大改善。而村委會還沒有撤,很多人有問題還是習慣於第一時間找村長。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央視網(記者孔華 報道)“剛開始不習慣,現在習慣了,覺得什麼都好,比以前好多了。”71歲的秦奶奶笑著告訴記者,政府每月補助她和老伴每人410元,如果不浪費,這些錢夠生活費了。4年前,秦奶奶跟老伴離開生活了一輩子的農村,住進了安徽省合肥市濱湖新區濱湖和園一間60多平米的樓房裏。剛開始有很多不習慣,逐漸適應城市生活後,體會到城市生活的美好。

現代生活讓老人覺得麻煩

中午12點,濱湖和園的居民們陸續下樓了。打牌、聊天,曬太陽、帶孩子……捧著茶杯的老人們生怕去遲了沒有好位子,個個腳步匆匆,好幾個中午喝了酒的老人,嗓門洪亮,隔百米都聽得見他們的招呼聲。

“比農村當然好多了,我們在農村什麼都要自己搞,現在什麼都能買到。”66歲的王阿姨告訴記者,以前在農村,一大早就要起來放牛,牛吃飽後自己再回家做飯,吃完飯又要鋤地,老兩口種了8畝地,一年種一季油菜,一季水稻,家裏米菜油都不用買,一年能賣一萬多斤稻子。現在呢,她什麼都不用幹,女兒、孫子都長大了,她和老伴每天搞點吃的,吃完飯,老伴下樓打牌,她就在小區轉轉,跟熟人聊天。“我不識字,老頭不在家電視我不會開,也不會打牌,他們叫我去跳舞,我一轉,頭就暈。”王奶奶告訴記者,城裏是好,但她就是住著急,不知道幹啥好。

“剛開始不習慣,在農村,進門就是家,出門就是路,這裡還要按電梯。電梯有時壞了,我們住的樓層高,壞了就不下來;有時在樓下就等修好了再上去。現在習慣了,覺得什麼都好。我跟老伴每個人一個月410塊錢補助,物業費不用交,水電費六七十塊錢,只要不浪費,一個月差不多夠生活費了。以前靠兒女給錢,你給他不給,還相互爭,現在不靠他們了。”71歲的秦奶奶説,去年她還在外打工(搞綠化,一天50塊錢)掙了1萬多塊,“在農村累死了也搞不到這麼多錢。”

出了問題還是習慣找村長

濱湖和園是合肥是較大規模的回遷小區,小區住著4年前拆遷過來的7個自然村的村民。

小區物業公司保安聶師傅告訴記者:剛剛入住時,高空拋物、亂丟垃圾,車輛亂停亂放,在綠化帶曬衣曬被等非常難以管理。2011年5月18日傍晚,小區陸奶奶在樓下花壇跟鄰居聊天,被樓上突然扔下來一把濕漉漉的拖把砸暈過去,導致腰椎體、胸椎體兩處骨折,花費了三萬多元,找不到人負責,陸奶奶把這棟樓第一單元的23戶人家全部告上法庭,結合小區經常出現高空拋物現象,法院將法庭開到小區給大家普法。“現在,高空拋物比以前好很多,各方面的管理也好很多。”聶師傅告訴記者。

“小區全是拆遷安置戶,回遷套數3344套,小區總人口9602人。小區的住戶目前都不用繳納物業管理費。”濱湖和園所在的合肥市包河區煙墩街道濱湖和園社區工會主席吳智偉笑著告訴記者,“由於附近自然村還有部分或者少量的村民沒有拆遷,村委會還沒有撤,很多人有問題第一時間還是習慣找村裏,找村長,還不習慣來找我們。”

在社居委,老樹根樂樂團的場地提供給小區老人練習書法,吹拉彈唱跳;兒童輔導室內,每週一到週六都有固定的社工和志願者幫助孩子們輔導家庭作業,開展相關閱讀活動。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