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3年01月11日 15:30 關鍵詞: 合肥 從8分到8毛 “最後一公里”

合肥大白菜:從8分到8毛 “最後1公里”倒逼農業現代化

央視網 記者:孔華

核心提示:地裏8分錢的大白菜進了菜籃子要8毛。滯銷的大白菜帶來的不僅是便民惠民蔬菜流通體系建設的現實命題,更是擺在有關部門面前農業現代化路徑的思考。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央視網(記者孔華 報道)地裏8分錢的大白菜進了菜籃子要8毛。滯銷的大白菜帶來的不僅是便民惠民蔬菜流通體系建設的現實命題,更是擺在有關部門面前農業現代化路徑的思考。央視網記者在合肥及安徽省多個部門採訪,試圖解開蔬菜從滯銷到暢銷、從田間到餐桌、從現在到未來的種種“迷局”。

蔬菜大流通格局形成 全國人民吃同樣的菜

連日的小雨降低了合肥市周谷堆農産品批發市場的人氣。

“我們不希望下雨,希望下大雪,像2008年那樣。”很多批發商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因為那樣的話,他們庫存的蔬菜就能賣上好價錢。浙江的茭瓜、山東的韭黃、湖北的平包菜、山西的土豆、廣東的冬瓜、廣西的生瓜、海南的長豆角……四面八方的蔬菜匯集於此。氣溫下降,大棚蔬菜的生長週期延長,菜價應聲上漲。

“合肥本地的蔬菜只能供本地四個月左右,其餘時間,蔬菜基本都要靠長途調運。我們市場至少七成的蔬菜是長途調運來的。這幾年合肥市出臺政策扶持了,長途調運的比例在下降,菜價也降了很多。”周谷堆農産品批發市場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濤告訴記者。

“蔬菜是最早市場化的行業,也是最市場化的農業項目。如今,全國大流通格局已經形成,百姓餐桌四季豐盛。”安徽省菜籃子工程辦公室(下稱菜辦)主任王亞林告訴記者,在接納外地蔬菜的同時,安徽本地的蔬菜也源源不斷往外省調運。

來自安徽省農委的數字顯示,安徽省蔬菜種植面積為1240多萬畝,産量2450萬噸,以人均消費200公斤一年計算,安徽的蔬菜不僅能自己自足還能“出口”——長途調運到外省。

安徽蔬菜以輻射長三角城市為主,近年來,隨著高速路網的建設,安徽蔬菜開始長途調運到武漢、長沙、哈爾濱等地。

大白菜地裏8分 進菜籃子要8毛

“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

地處淮河中游的安徽省懷遠縣的蔬菜種植面積一直排在安徽省前列,蔬菜種植面積達33萬畝,年産量74萬噸。早在計劃經濟時代,懷遠縣就是“南菜北運”基地,農民種植的大白菜、蘿蔔、大蒜遠銷東北和附近的長三角一帶。2011年,懷遠縣被確定為全國580個商品蔬菜生産重點縣區之一。

“懷遠縣大白菜滯銷,只要8分錢一斤。”今年10月,這一則新聞讓懷遠大白菜尷尬地進入大眾視野。

“有人一邊收一邊哭,還有人乾脆不收了,直接用鏟車鏟。”奔波在懷遠與合肥之間做大白菜批發生意的懷遠小夥小周告訴記者。

60歲的孫重剛,懷遠縣人,種了二十多年的大白菜。

“今年投資了5000多塊,種植了14畝多一點的大白菜,到現在(12月17日)一棵都沒賣——沒人收,賣不掉。全部窖了,等有人收再賣。”

即使這樣,孫重剛告訴記者:“明年還要種大白菜。不種,幹嗎呢?”

“種了折本,幹嘛還種呢?”記者不解。

“不種,幹嗎呢?”孫重剛提高了語氣,再次重復了一遍剛才的話,拿掉了嘴上的香煙,抖了抖身上的大衣,十分不解記者的困惑。

“種大白菜簡單,又不費事,農民種習慣了,二三十年的習慣改不掉。”小周告訴記者,“一趟大白菜從地里拉到合肥,運費5分,人工費和倉儲費2分,進門費1分,這些流通環節的費用加起來跟大白菜最低收購價差不多。”

小周告訴記者,這趟他從懷遠收來的大白菜是三毛五一斤,運到合肥加上各種成本,批發價在四毛三到四毛五之間。

百米開外,當日,周谷堆菜攤上的大白菜零售價是8毛錢一斤。

家住合肥市潛山路盛世名城小區的徐阿姨隔兩天就要到菜市場買菜,她告訴記者,附近唯一的菜市場華府駿苑菜市場(合肥市規模最大、標準最高、配套最齊全的室內菜市場)裏的大白菜從來沒有低過8毛錢一斤,正常都是1塊錢一斤,不過附近幾家大的超市要便宜一點。

超市的蔬菜為何比菜市場便宜

到菜市場買到葷菜後,徐阿姨和幾個朋友還會到附近的“紅府”、“樂購”超市去轉轉,有時甚至會特意散步到一公里外的家樂福看看有沒有特價菜。

“超市的蔬菜比菜市場便宜,有時至少能便宜一半。”徐阿姨告訴記者,超市的大白菜曾經賣過三四毛錢一斤,青菜賣過五毛一斤,而菜市場,這兩樣菜從來沒有低過一塊一斤的。

之所以超市的菜比菜市場便宜,得益於“農超對接”。

“2009年開始,根據商務部統一部署,我們開展了農超對接這項工作,目前合肥市大概有五六百家大中型超市開展了農超對接。農超對接後,兩頭收益:菜農的菜比正常收購價要高10%左右,市民到超市買菜要比農貿市場便宜10%左右。”合肥市商務局市場運行調節處處長劉瓊告訴記者。

為了給市民菜籃子“減負”,2012年合肥市政府拿出了700萬資金投入便民惠民蔬菜流通體系建設,通過建設公益性菜市場、社區便民直銷店、補貼平價蔬菜流通車、網絡直銷等方式將更便宜、更新鮮的蔬菜送到百姓家門口。

安徽省商務廳市場運行處處長張遠琴告訴記者:2012年,安徽省通過安排1300萬資金在全省建設了28個公益性菜市場。公益性菜市場幾乎不收任何進場費用,大部分交由農村合作社經營,減少鮮活農産品流通環節。安徽省商務廳提供的數據顯示,公益性菜市場的蔬菜售價比市場價格平均低15%左右。

為了緩解城市新建小區買菜難和菜價貴的問題,在蕪湖和馬鞍山,政府要求開發商必須按照規劃配套建設標準化菜市場,政府則以減少土地出讓金的形式收回新建菜市場的産權,指定商務部門管理。

農村菜價為何比城市貴

遺憾的是農超對接並沒有普遍開花,帶來普惠效益。

“安徽實現農超對接的不到20%。”常年跟蔬菜打交道的王亞林告訴記者。

“超市一開門,365天都要蔬菜,一些種植戶的産量小,跟不上超市需要,有時質量也不能滿足超市要求。”王亞林告訴記者:“最讓主管部門頭疼的是,有時簽好對接合同了,農民發現菜價漲了,他不賣了,賣給別人了。”

“2003年,新加坡一家企業在我們這推廣訂單式收購大蔥。他們跟老百姓簽訂大蔥收購合同,合同約定的大蔥收購價格是兩毛六分錢一斤。當年,全國大蔥減産,大蔥價格最高時漲到了一塊八一斤,老百姓這下不願意了,他們不願意賣了。又有一年,市場包菜價格比合同價格低,老百姓又吵著這家公司把超出合同範圍外的包菜都收去。”懷遠菜辦主任陳道群告訴記者,最後這家公司只好改訂單式收購模式為直接收購。

農超對接不上,或者無法對接,加上缺少大中型蔬菜集散市場,蔬菜層層流通層層加碼,於是出現了中小城市菜價比大城市貴,農村菜價比城市貴的怪現象。

以合肥周邊城市為例,由於附近六安(地級市)沒有大型蔬菜集散市場,反季節蔬菜都是從合肥周谷堆農産品批發市場批發回去再批發、零售,多了一道流通環節,導致城市規模遠遠小于合肥的六安菜價比合肥貴,甚至縣城舒城的菜價也會比合肥貴。

記者從安徽省商務廳獲悉,建立大型蔬菜批發市場、交易平臺、農産品産地集配中心已經列入工作日程之中。2013年,該省將推動完成1家全國性和4家區域性農産品批發市場的建設和改造。

除了硬體配套 農業需要軟實力

是否建設了大型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實現了農超對接,老百姓的菜籃子問題就一勞永逸地地解決了?

答案並非如此簡單。

 “我曾經到日本參觀,他們的信息平臺,一頭緊密聯絡市場,一頭緊緊聯絡種植農戶(每個種植戶都會加入協會,他們的協會相當於我們的合作社),一旦農戶計劃種植面積或者産量超出市場承載能力,協會就通知農戶減少種植,改種其他品種,這樣就很少出現像我們這邊的滯銷現象。反觀我們的農村,種植規模跟不上、信息手段跟不上、人才技術跟不上,真正結成利益共同體的合作社又不多,導致信息收集落後市場,甚至信息失真,無法指導種植和生産;加上農村年輕人出去打工,空心化的農村怎麼能承載農業現代化的重任呢?”擔任“菜辦”主任多年的王亞林從來沒有覺得肩上的擔子輕過:“十八大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四化’同步難點是農業現代化。要想農業現代化,我們最根本的是需要人才,需要更多的大學生、知識青年走向農村。”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