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3年01月09日 14:57 關鍵詞: “中國孤兒之父” 王家玉 蘭考

“中國孤兒之父”王家玉:“蘭考應該到我們這來學學”

央視網 記者:孔華

核心提示:王家玉因收養503名孤殘兒童被稱為“中國孤兒之父”。18年收養的過程中花了140多萬元,至今王家玉還欠46045元外債。2012年,王家玉孤兒院全員被政府接收,從而創造了潁上模式:民間愛心收養渡到政府全員接管。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央視網(記者 孔華報道)“你們一定要好好地宣傳,國家對孤兒每個月都有1000元的生活保障,我現在不收養孤兒了,我也勸那些以愛心之名收養孤兒的人不要再收養了,直接交給政府。蘭考的事情就是教訓,蘭考政府應該到我們這來學學。”73歲的王家玉很激動。

王家玉因收養503名孤殘兒童被稱為“中國孤兒之父”。如今,他的孤兒院被當地政府全員接收,政府在接管他的孤兒院時還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

1月7日,央視網記者專程前往安徽省潁上縣傾聽王家玉18年收養之路的艱辛,探訪民間慈善到政府接管的轉型之路。

18年收養了503個孩子

1994年的春天,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三十鋪鎮,只有六七歲的龍龍在垃圾堆裏扒東西吃。爸爸去世,媽媽出走,龍龍不願意回家,天天在外流浪。第一次看到龍龍,王家玉給他買了兩個燒餅吃,之後碰到四五次,每次都給他買燒餅吃。

“後來,他看到我很親熱,我就把他帶回家了。我那時做傢具買賣,家裏條件還好,沒有多想。”王家玉告訴記者,半年後,他收養的第二個孩子是他在馬路上碰到的。第三個,第四個就記不清來歷了,之後村裏人撿到孩子就往他這送,外地人半夜開車把挂著吊瓶的孩子丟下就走……

到2012年,王家玉孤兒院被政府接管,他一共收養了503個孤殘兒童,他因此被稱為“中國孤兒之父”。

王家玉告訴記者,收養這些孤殘兒童,他個人和家庭花了140多萬元。這140多萬大多是他做骨灰盒生意及借來的錢,4個女兒過禮的聘金都被他挪給孩子們吃喝了。至今,王家玉還欠46045元外債。

“我只想孩子們過得好一點”

如今,小龍龍已經長大,離開王家玉四五年了,一開始兩人還經常聯絡,如今已好久不見。出去後,跟王家玉聯絡最多的小偉説,他最後悔兩件事,一是沒有好好讀書;二是孤兒院一個同齡女孩喜歡他,當時他不懂事沒放心上,現在那個女孩已經有對象了。

“只要他過好了,聯不聯絡不重要。有的孩子在外面過得不好,回來了,要衣服,要被子,要回來過年,我都接納。善款取之於他們,用之於他們。他們好一點了,我做的事情就值了。”

王家玉告訴記者,“我的收養行為沒有個人目的,我不謀取利益,不管是正當的還是不正當的,我只有一個想法,就是想讓孩子們過得好一點。”

王家玉的愛人是殘疾人,生活不能自理。王家玉有5個女兒,其中4個女兒都幫忙照看孤殘兒童。女兒結婚後,孤兒院的人手不夠,王家玉又把在外打工的三個女婿(小女婿是殘疾人)叫回來幫忙。

18年收養孤殘兒童的艱辛寫在臉上,也耗盡了王家玉的心血。心臟不好、高血壓、高血脂……2006年,王家玉突然眩暈,從二樓樓梯滾到一樓,腰椎摔壞了。至今,一到陰雨天還隱隱作痛。

收養18年從來沒有搞過募捐

2004年,當地《潁州晚報》首次將王家玉孤兒院的事跡見諸報端,隨即引發全國媒體關注。媒體的報道給王家玉帶來了各種社會捐助。“最大一筆是海南黃金海岸賓館,他們一位工作人員叫張清到我這考察,當場捐了2萬元,回去後又匯了20萬給我們,這是我們接受的最大一筆善款。”王家玉告訴記者,收養孤殘兒童18年,他從來沒有搞過募捐,有困難他就找政府。

“我沒有往外轉移一個收養的孩子,別人要想從我這收養孩子,得通過政府,不能隨隨便便收養,更不能賣孩子。”王家玉説。

自2004年開始收到社會捐助後,王家玉孤兒院成立了8人財務領導小組,但王家的人一律不管錢、不管賬。

“我從來不到郵局、銀行取錢。2006年,很多人知道我摔傷後,給我捐了4萬多,我沒有要,全部入賬。就是買東西,我們也四五個人一起,善款集體使用、集體監督、集體審批。”王家玉對此看得很透徹,“你想辦個事業,想愛心收養,就不要為自己謀利。”

王家玉告訴記者,18年收養的過程中,他不拿一分錢工資。在自己孤兒院被拆遷建成養老院後,他也沒有提土地和廠房補償的事情。

“如果我有能力,我想把自己70%的收入拿出來幫助弱勢群體。”已經73歲的王家玉還想做點政府顧不上的事情。

“我已經不收養孤兒”

談到蘭考火災,王家玉想起了自己當年的艱辛。

“那個時候我也擔心啊,孩子的生命安全第一,我們白天和夜晚都派人值班,生怕出事情。2009年,一個智力殘疾的孩子就把一個空房間邊的草點著了,幸好我們發現得早。2003年6月發大水,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是把孩子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孩子全部被安全轉移。我們沒有想到轉移骨灰盒,60多萬元的骨灰盒被水泡了。孩子生病了,我們打120送到醫院看,本地治不好的,帶到北京上海去看。”王家玉告訴記者,雖然盡心盡力照顧,但由於孩子本身疾病,還是有30多個孩子死在醫院或者送往醫院的途中。

“我們王院長為了帶孩子去看病,睡在火車的座位底下。”在王家玉孤兒院幹了6年多的韓文娥告訴記者。

2012年1月15日,王家玉孤兒院全員被政府接收。

如今,王家玉已經“退居二線”,為了表彰他對孤殘兒童的照顧,政府每個月給他發放2000元生活費,給她老伴每月發放1000元的生活費;他看病買藥全部報銷,他的四個女兒和三個女婿全部到新建成的社會兒童福利院工作。

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同年,民政部、財政部下發了《關於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費的通知》;安徽省也于2011年出臺具體細化措施,規定該省孤兒基本生活費標準為:社會散居孤兒每人每月不低於600元,福利機構集中供養孤兒每人每月不低於1000元。

“國家現在對孤兒有保障了,一個月有1000元的生活費,我現在已經不收養孤兒了,孤兒也不需要我們愛心收養了。這次蘭考的火災説明有的政府做得不夠,他們需要到我們這來學習。”王家玉告訴記者,被政府接管,條件好了,兒童們過上好日子了,他“放心了”,政府對他和家人的安排,他也很滿意。

潁上模式:民間愛心收養渡到政府全員接管

從民間愛心收養到政府全員接管,王家玉孤兒院的順利過渡使得這裡成為近日媒體聚焦的對象。

從潁上縣城下車,再走二十多分鐘的車程,到西三十鋪鎮的化橋村,坐落在田野中的潁上縣社會(兒童)福利院很顯眼——投資達1100多萬元,每年100萬元財政預算保障,佔地13畝,建築面積4088平米,擁有護理室、康復室、衛生室、圖書室等,目前收養兒童226名。

門口有門衛,沒人接待進不去,四面一人多高的磚墻將福利院與外界隔了起來,一個回字型結構的嶄新福利院裏,幾個孩子來回在走廊奔跑。

“從王家玉孤兒院轉來的有155個,其中35個是孤兒,棄嬰120個,棄嬰中有腦癱的、肢體殘疾的、心臟病的、智力障礙、雙性別的……”現為福利院辦公室主任的韓文娥告訴記者。就在記者採訪時,一個滿臉發青、出生不到一個月的棄嬰被派出所民警送過來。幼兒室裏,十幾個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唱《小手拍拍》。

“下課了,回家吧!”老師這樣告訴小朋友。

105護理室裏,六十多歲的金桂英正在用奶瓶給一個半歲左右的棄嬰喂奶。福利院院長朱偉説:這裡供應的奶粉都是統一從大超市採購的。二十多平米的護理室裏住著5個孩子,只有兩歲多一點的“勇敢”能站起來。

唇顎裂的“勇敢”是被家人拋棄的,2012年他做了第一次手術,今年他即將接受嫣然基金的捐助接受第二次手術。雖然已經兩歲了,但是“勇敢”還不會説話。看見陌生人,“勇敢”有點緊張又有點興奮。

“勇敢,跳個舞”在金桂英的鼓勵下,聽到記者手機裏的音樂,“勇敢”立即在床上蹦了起來。跟孩子們住一起的金桂英24小時照顧著孩子們的吃喝拉撒。這間朝南的護理室像獨立居室,不僅安裝了空調,衛生間裏還配了洗衣機和電熱水器。中午,金桂英從食堂打飯回來,喂好“勇敢”後,自己再吃。午飯是芹菜肉絲和長豆角外加一個西紅柿蛋湯。

“這是我們從老王(王家玉)那照搬過來的護理模式——家庭式護理,一個護工固定帶幾個孩子,這樣容易建立感情。”潁上縣民政局局長魏偉告訴記者。

“現在的條件比我家好多了,我也放心了。”跟孩子們一起吃福利院午餐的王家玉告訴記者。

潁上縣民政局:幸好接管了

王家玉告訴記者,在他收養孤殘兒童的18年裏,潁上縣政府、民政局給了他很大的支持。

“我不知道找媒體,也從不找社會捐助,搞募捐,有困難我就找政府。”王家玉告訴記者,在2004年媒體報道之前,他是靠政府的支持撫養孤殘兒的。

潁上縣民政局黨組成員徐偉告訴記者:“為了照顧王家玉,1996年,縣民政局把殯儀館的骨灰盒生意交給了王家玉,每年大概有8萬元的收入;2003年王家玉的骨灰盒廠房被洪水浸泡,王家玉斷了經濟來源後,縣民政局啟動保障方案,給王家玉收養的199人辦理了最低生活保障;除此外,政府每年都要撥付幾十萬給王家玉維修房屋、增加設施等。”

“每任民政局長、分管縣長,一年都要到我家跑好多次,他們非常關心孤殘兒童。”王家玉告訴記者。

其實,每屆領導時刻都在擔心王家玉家孩子的安全。

“王家玉收養院的安全一直是民政局的一塊心病。”徐偉直言不諱的告訴記者。考慮到王家玉沒有收養資格,加上王家玉年齡已大,孩子們居住的條件太差,王家玉本人也給有關部門彙報,希望政府能接管孤兒院。

2010年,潁上縣爭取到國家民生項目資金,于2011年在王家玉收養院兩三里地外選址,蓋了佔地13畝的潁上縣社會兒童福利院。2012年1月15日,王家玉孤兒院的155名孤兒被整體搬遷至新的社會兒童福利院過新年。

為了感激國家民生工程,慶祝孩子們有新家,沒有姓名的孩子,王家玉都讓他們姓“民”。如今,孩子們的吃飯、穿衣、看病、上學都不用愁了,政府全部接管。

“幸好我們接管了,要不,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以前,王家玉家就發生過火災。”徐偉告訴記者,蘭考大火發生後,大家想想都後怕。

順利接管一年後,昔日王家玉身上的壓力轉到了“徐偉們”身上:老年護工跟不上孩子成長的需要;工資太低又太累,招不到年輕的護工;讀中小學孩子的課程沒有家長輔導;沒有專業的腦癱兒童、自閉症兒童康復師;這些孩子長大了該怎麼辦……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