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3年01月08日 13:53 關鍵詞: 綠色愚公 屈長友 沙漠

“綠色愚公”屈長友:30年綠化500畝沙漠

央視網 記者:寇德印

核心提示:屈長友的家距離最近的村子有兩公里,是這裡僅有的一座小屋,它隱沒在“綠海”之後,這片“綠海”就是老人多年前親手所栽的八萬棵樹木。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央視網(記者寇德印 報道)遼寧省康平縣沙金臺一年只刮兩次風,每次要刮六個月。曾經,風起的時候,漫天白沙遮天蔽日,甚至連房子都能被沙丘埋沒,方圓五百畝內寸草不生。如今,在原來的沙原上,高挺的白楊、蒼翠的勁松,仿佛綠色的海洋,彌眼望去,看不到邊際--沙漠真的變綠洲了,而一位老人也為此付出了30年的心血。

  三十年一個夢

  三十年,一個綠色的夢。把這個夢變成現實的人名叫屈長友,今年73歲,家住遼寧省康平縣沙金臺鄉敖力村。

  近日,記者來到敖力村尋訪屈長友。知道記者要來,老人早已守候在山路旁,鬚髮飄然,紅光滿面,頗有些仙風道骨。屈長友的家距離最近的村子有兩公里,是這裡僅有的一座小屋,它隱沒在“綠海”之後,這片“綠海”就是老人多年前親手所栽的八萬棵樹木。

  “三十年,我一直都住在這裡,看著、陪著這些樹。”屈長友對記者説。

  推開屈長友家的房門,橫七豎八的柴草堆在堂屋地上,菜盆放在灶臺旁邊,屈長友的老伴則裹著棉被,蜷縮在內屋的火炕上。屈長友有些不好意思:“我老婆子受傷,兒子也出事兒了,最近家裏的不幸接二連三,沒時間打理啊!”

  一個月以前,屈長友的大兒子在鍘牛草時左手不慎插入旋轉的鍘草機內,手掌當場被絞碎,不得已做了截肢手術,如今傷口稍愈,剛剛能下地。

  而在十天前,又有不幸發生。屈長友的老伴兒胡淑凡出門上廁所。因為雪後山路太滑,老人一跤摔在地上,送到醫院診斷,胯骨骨折。

  71歲的胡淑凡患有嚴重的骨質疏鬆症,同時伴有其他疾病,無法使用麻醉劑,因此無法手術。現在,她只能癱在火炕上靜養,吃點簡單的接骨丹,連消炎藥都沒有打。屈長友嘆息説:“我沒錢給她打藥啊!大兒子手斷了,花了一萬多塊,現在真沒錢了。”

  “如今家裏這麼難,為什麼不把樹林賣了,好給家人治病?”記者試著問。屈長友斬釘截鐵地回答:“這林子不能賣,沒錢我可以想辦法,可是林子賣了,樹就有可能被砍,樹要是被砍了,這裡可就全完了。”

  變賣家産為造林

  敖力村的沙漠面積約有500畝,由常年北風裹挾而來的細沙堆積而成。由於這片沙漠的存在,敖力村的土地基本無法種植,村裏老老小小,受盡了這片沙子的苦,而屈長友家三代均居住在敖力村,已經生活了一百來年。屈長友回憶説,風大的時候,行人走在對面彼此都看不清,在風力的作用下,沙丘像波浪一樣向前移動。

  “我記得有一年,一覺醒來,我發現沙丘幾乎把我的房子埋沒了。”屈長友説,“當時沙子堆滿房墻,要是沿著沙堆的斜坡向上走,可以走到房頂上去。”

  屈長友曾經在林校讀了三年書,學到了一些沙漠植樹的技術,所以他有信心改造這片沙漠。八十年代初土地改革允許個人承包荒山,屈長友認為,機會終於來了。

  屈長友眼中的機會,在別人看來就是個火坑。全村所有的荒山、荒地都被人搶著承包,唯獨這片沙原只有屈長友一人問津。

  “那地方連草都不長,還能出啥錢?屈長友是不是傻了?”質疑紛至沓來,連屈長友的老伴也嘀咕:“種樹能出錢?”

  屈長友當時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路是搞畜牧業,養牛、養羊,另一條路是種樹。

  “養牛羊,年年進錢,養樹得三十年後能有收成,”屈長友也猶豫,當時他都四十多歲了,“但這沙子太坑人,我不能讓他繼續禍害我們,賺不賺錢另説。”

  屈長友把家裏的三十隻羊、四頭牛、一頭毛驢全賣了,連自己村裏的房子也賣了,湊了能湊到的所有的錢,把這500畝沙地承包了下來。他帶著老伴來到山上,在一個土壕邊上挖起了地窨子。地窨子是一種半地穴式的房子,首先在地上挖深坑,然後在坑頂蓋上棚子,人鑽進去就是火炕,又暗又潮。

  屈長友買來樹苗,開始植樹造林。別人的諷刺與嘲笑越來越激烈,屈長友則不聞不問,“我就是要證明給你們看!”

  半夜遭狼群襲擊

  在沙漠裏種樹,談何容易?第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水。

  沙地附近根本沒有水源,屈長友套上牛車,用兩口大缸反復回村子裏運水,這樣堅持了兩年。可是如此運水,水依然不夠用,澆樹尚不必説,就連人的食用水都成問題。

  “冬天時候,路滑,沒辦法回村裏取水,我們就在山上採雪化水,用這個水來洗衣做飯。” 屈長友説。

  井是必須要打的,但是在這邊地方打井非常困難。用鐵鍬挖開沙子一米多深,底下都是石頭,想要打井,只能用鐵釬子一點一點往下刨石頭,一天只能掘進半尺深,一口七八米深的蓄水井,屈長友一家忙乎了大半年。

  水有了,植樹工作依舊很緩慢,原因還是沙子。細沙愛流動,沒有土,很難挖出樹坑,同時,有的地方岩石裸露,用釬子拋開半米深的石坑以後,還要向裏面回填沙子和細土,這樣才能把樹苗種上。所有這些工作都費工、費時,進展緩慢。

  為了防止牲畜上山啃食樹苗,屈長友夫婦夏季每天早晨三四點起來,晚上八點還在山裏轉悠。

  一年夜裏,兩位老人正在熟睡,突然門外狗聲狂吠,偶爾傳來老牛的慘叫聲。

  老兩口掀開門縫向外面看,發現七八隻野狼正在圍攻屈長友家院子裏的牛犢子,那些野狼眼放綠光,在夜色裏極其可怖,兩位老人你瞅瞅我,我瞅瞅你,誰都沒敢動。天亮後野狼離開,在原來栓牛的位置,只剩下了半張支離破碎的牛皮……

  “那時候,我們天天提心吊膽,” 胡淑凡説,“不僅要防著狼,還有蛇。”

  胡淑凡回憶,當年她在屋裏做針線活,做著做著,房樑頂上吧嗒一聲掉下來一個東西,直接掉在大娘的懷裏。大娘伸手一摸,是一條手指粗細的小蛇:“當時沒把我嚇死!”

  屈長友的小屋裏,大蛇、小蛇沒少前來拜訪,萬幸的是每次都化險為夷,他們並沒有被咬到。

  如此戰戰兢兢三十年,500畝沙地終於披上了綠裝。

  樹林一百萬都不賣

  三十年裏,屈長友只賣過一次木材。那一年他身患疾病,家裏分文皆無,實在沒有辦法了,胡淑凡自作主張賣了一小批木材,得到將近一千塊的收入,用這些錢來為屈長友治病,但僅此一次。

  2005年春季,一位商家看上了屈長友的林子,出資一百萬欲購買,老人一口回絕。

  “這座青山多少錢也不賣了,我要把他永遠保留。”屈長友説。

  當年他夢想讓這片沙原變成綠洲,如今三十年夢圓,他怎麼可能再親手毀掉這個夢?

  屈長友承包這塊500畝的沙地,承包期恰好三十年,今年春季,屈長友又跟村裏續簽了合同,這一次,他的承包期是17年。這個“綠色愚公”要把他的夢繼續圓下去,如今,屈長友連接班人都選好了,他把自己的大兒子留在身邊,他要求自己的兒子:“你將來一定要替我把這片林子照看好。”

  夕陽西垂的時候,屈長友老人又戴上帽子手套上山了。晚霞中,老人的背影被夕陽照得金碧輝煌,與遠處的青山融為一體。於是,你看不清哪是山,哪是樹,哪是他了。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