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3年01月06日 16:50 關鍵詞: 愛心媽媽 周晨燕 白血病

“愛心媽媽”周晨燕:多點錢,就可以多救幾個孩子

央視網 記者:伍婷婷

核心提示:周晨燕是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的一名主治醫生,在25年的工作中,她一直在和白血病患兒們打交道。而近7年多來,周晨燕的工作多了一項內容:她一直在努力籌集更多的錢,讓更多的孩子得到救治。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央視網(記者伍婷婷 報道)白血病,又叫做“血癌”,是一類造血幹細胞異常的克隆性惡性疾病。如今,兒童白血病的治愈率已經達到了80%,成人達到了30%,但因觀念老舊、資金不足、知識欠缺等各種原因,很多人仍然將之視為不治之症。

在現實中,很多白血病患者因家庭無力承擔高昂的醫藥費而被迫放棄治療,只能眼睜睜失去治愈機會,等待死亡。

這些白血病患者的境遇,時刻刺痛著“愛心媽媽”周晨燕的心。周晨燕是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的一名主治醫生。在25年的工作中,她一直在和白血病患兒們打交道。而近7年多來,周晨燕的工作多了一項內容:她一直在努力籌集更多的錢,讓更多的孩子得到救治。

她是貧困患兒的救命良藥

2011年2月,小芳澤的父親怎麼也沒有想到,他的兒子會被查出患有白血病。貧窮本身已經是這個家庭的難關——從小孩發病到確診,已經花光了所有的錢。雖然孩子的報告狀況良好,只要進行治療,就會恢復健康,但化療需要的鉅額費用,遠遠超過了這個家庭的負擔能力。

周晨燕是小芳澤的主治醫生,從小芳澤確診為白血病後一段時間的觀察中,周晨燕明白這個家庭已經無力承擔治療費用。周晨燕開始聯絡一切能給小芳澤以幫助和捐贈的各種愛心機構,2011年6月開始,神華愛心行動、宋慶齡基金會、成都慈善會相繼幫助小芳澤,前後共計資助13多萬,有了這些資金的支撐,小芳澤再一次接受治療。目前小芳澤已經回家休養,恢復得相當好。小芳澤的父親説,“如果沒有周醫生,我這個家庭肯定是撐不下去了。”

像小芳澤這樣貧困的患者家庭,周晨燕遇到很多。每當遇到這些無助的患者,周晨燕都會不動聲色地聯絡慈善機構,申請醫療救助,讓這些家庭撐過最艱難的時刻。在患者家屬的眼中,周晨燕無疑是孩子們最好的“愛心媽媽”,她不但要給孩子們醫治,還四處幫忙籌錢,“真是比親人還親”。

為了幫助貧困家庭多籌集治療費用,業餘的時間裏,周晨燕總是忙著奔走,讓醫藥公司再捐贈幾支藥,懇求她認識的企業老闆捐點救命錢,也忙著去和更多的慈善機構談資助,她總是説:“多點錢,就有更多的孩子活下來!”

得讓錢花在刀刃上

“除了醫生能做的,我還能做點什麼?”

自2005年起,周晨燕就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參與組織救助白血病兒童的社會工作,四處聯絡朋友、企業,到各種機構求助,累計募集慈善捐款100多萬元,使40多名白血病兒童得到了救助。周晨燕説:“當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多救治一個孩子。現在,更停不下來了。因為我知道,哪怕很少的一點錢,也能救一條命。”

“現在救助的慈善機構比較多了,我心裏比以前踏實了很多。”和七年前相比,周晨燕覺得自己成熟了很多,“我沒有想過什麼回報,只要我的寶貝們都能夠健康出院,我就覺得很滿足了。”周晨燕邊説邊開始複印救助申請,“得明天交過去,核實清楚後,錢就會到賬了。”

最初,周晨燕收到的個人、“散戶”捐款較多,現在她已經和多家慈善機構達成了長期幫扶的關係。確定了救助對象後,慈善機構需要一直跟蹤了解患兒的治療情況,因此周晨燕每個月都要向資助患兒的慈善機構寄送資料,報告每個受助患兒的每筆花銷和最新病情。

中午休息的時間,也成了周晨燕每天整理受助患兒各種費用的時間。現在,她每天除了查房、審閱醫囑等本職工作外,還要做好類似于“會計”的審核統計,查看受捐助患兒的用藥情況,並對出院患兒的治療清單進行梳理,然後報送給捐助機構。

“這些都不怕,只要錢到賬,用到實處,孩子們就有救了,”忙碌的周晨燕忘記了瑣碎中的辛苦,臉上流露出滿足和欣慰。“隨時查看,就是確保用藥準確。我們不能因為有了捐助,就用貴藥。能節約一分是一分,這些省下的錢又能用到下一個需要救助的孩子身上。” 周晨燕説。

給逝去的孩子建公益墓地

成都市南郊的金沙陵園裏有一片特殊的兒童墓地,那裏長眠著一些被疾病過早地奪去生命的貧困家庭白血病患兒。這塊墓地是周晨燕與志願者們通過募集慈善捐贈而修建的“公益兒童墓地”。

在山頂的墓地上並排矗立著5個小小的墓碑,墓碑上有孩子們可愛的笑臉。這個小小的園區裏經常挂著卡通氫氣球,墓碑旁擺放著各種口味的棒棒糖、可愛的毛絨玩具、燃著蠟燭的生日蛋糕……兒童墓地仿佛不是墓地,而是通往天堂的兒童樂園。

“開始將這些孩子們葬在一起時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想法,就是覺得這樣的孩子不該那麼早離開。雖然在她們活著的時候,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她們的命運,但我們不希望她們走了以後很快都被大家忘記,我們想給他們找一個能夠安息的地方。”周晨燕説,她每年都會去墓地看望好幾次,每次都帶著孩子們喜歡的糖果、玩具、氣球和鮮花。

有時候,她會和孩子們説説話,有時則會靜靜地坐上半晌:“希望寶貝們看到禮物後,都能在天堂裏微笑……”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