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綠色指標”為基礎教育改革帶來新機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8日 14: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日前,上海市教委發佈“上海市中小學生學業質量綠色指標”。筆者認為,作為全國第一個省級政府發佈的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學業質量指標,其意義絕不僅僅在於表明上海市基礎教育發展水平如何,更為重要的是,“學業質量”這項評價機制對於提升全國基礎教育質量、破解基礎教育改革難題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追求學生綜合素質和個性特長髮展的全面質量標準,是世界教育評價的共同趨勢。如何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發展,其關鍵點在於通過評價幫助學校發現辦學理念、管理制度和教學方面的問題,並尋找提升教育質量的良方。上海市的“綠色指標”,依據新課程標準用學業評價來檢驗學校教學質量,非常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學業質量綠色指標”在理論層面構架了包含學生學習(學業水平、學習動力、學業負擔)和身心健康、師生關係、教學方式、校長課程領導力等在內的評價體系。在實踐層面,“迫使”學校教育教學的調整和改革必須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從而確保新課程的理念和目標得以全面落實,使學校教育教學真正關注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和提升,以期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2001年秋教育部發佈各科課程標準,近一兩年又進行了課程標準的修訂,其間課程改革走過了艱難的十年。基層教師對於新課程改革多少有些畏難,主要原因即在於不知道如何落實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習慣和方法、學科素養以及自主合作學習方式的改變等等。日常教學中,各地學校和教師們採取的應對措施也五花八門,有的加大知識的授課難度和訓練強度,有的改變教學形式動則合作、討論,於是有的轟轟烈烈過後又回歸了原點,有的還在努力地探索……

  “學業質量”評價引導學校理解、認同並增加了改革的信心:符合教育規律、課程標準的教學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教育質量。實際操作中,根據各個學校的師資力量和生源狀況,基於國家各科課程標準開展教學,不隨意改變進度,不隨意提高難度,省下的時間用於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形慢實快”,因為有了額外時間後,教師才能更加關注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養成與掌握。

  事實上,已有學校按照課程標準實施教學,在學業質量監測中嘗到了甜頭。從2006年開始到2011年,一輪試點過後,某小學的學生從以往沒有A級別學生,到現在A級別學生佔30%、B級別70%,消滅了C和D兩個級別;而且還在全區某次統測中,全校語文成績從以往的墊底飛速提升到良好。

  當然,任何一個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實施,都需要長期的研究和檢驗,同時也需要和其他改革措施配套運行,“學業評價”也不例外。因此,筆者認為,要將學業評價機制和經費投入、人員管理等機制相結合,如此,必將對上海市乃至全國基礎教育質量的提升産生實效。

熱詞:

  • 基礎教育改革
  • 新課程標準
  • 新機
  • 新課程改革
  • 教育評價
  • 辦學理念
  • 階段學生
  • 上海市教委
  • 學業質量
  • 綠色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