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聯播 >

[視頻]走基層第一手調查:整合城區學校 提高教學質量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3日 19: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4fce3b8fc310487864c06e9989a02f7a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新聞聯播):隨著農村人口大量進城,農村的學校越來越萎縮,城市的學校越來越擁擠,這是不少地方這些年碰到的教育困境。從2008年開始,甘肅省慶陽市實施新一輪教育佈局調整,計劃用5年時間撤並1600所不適合繼續辦下去的學校,四年過去了,調整的效果如何?對學生和家長來説,又有怎樣的收益?讓我們跟隨本台走基層記者看一下調整中的西部教育。

  這裡是慶陽華池縣上裏垣鄉鴨口小學,過去學生人數最多時有120人,可現在只有18個學生。

  華池縣鴨口小學 校長 張永宏:再往後的話有可能是沒有,招不下(來)學生了。

  與鴨口小學相反的是,華池縣城裏當初按7、8百人規模建的柔遠小學,現在的學生卻是人滿為患,已經超過了2100多人。

  慶陽市華池縣教育局長 林江:不能不收,現在國家規定,外來子女,還有來咱們當地打工的這些子女必須要就近上學。

  國家規定: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每班人數原則上控制在50人以內。可是,慶陽市區和各縣城城區,小學80%以上超額,初中一半以上超額。城鄉教育調整變得迫不得已。

  面對這種困境,慶陽市提出“集中優勢資源辦學、實現均衡發展”的改革思路,具體的做法是以創辦寄宿制中小學為突破,高中向縣城集中,初中向鄉鎮集中,教學點向中心村集中。用5年時間,撤並1000多所不適合發展下去的農村學校。

  在解決城裏學校爆滿問題上,慶陽的第一招棋是整合學校,擴大教學規模。今年九月初,慶陽市政府出資一億二,把市區內隴東學院發展空間不大的老校區購買下來。就這樣,一中搬進了隴東學院的舊校區,五中搬到了原來的一中,而政府又把五中的老校區無償讓給了區上的新建小學,一顆子走活了全盤棋。

  慶陽市市長 周強: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去建,我這三所學校可能得花三到四個億;這麼一換,三個學校的辦學規模擴大一倍,時間縮短了兩年,一下子就把城區的這個上學難,大班額的問題一下子就緩解了。

  調整之後,五中的招生規模擴大了一倍還要多,過去普遍都是70多人的班級,今年開學後控制到了50人左右。

  除擴大學校規模外,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是慶陽市花力氣最多的環節,每年送500多名老師去省外知名高校深造、充電,在內部,每週都組織高水平老師和經驗相對不足的老師交叉講課,互相點評,讓快的拉慢的一把,縮小各個區縣之間辦學質量的差距,硬體軟體一起上。

  慶陽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 科長 張建軍:學校之間辦學差距縮小了,作為老百姓來説不可能捨近求遠,把我們的學生要送到更遠的地方去。

  而對於重點撤並的農村學校,慶陽市堅持了一個“有保有壓”的原則,保留、提升相對集中的鄉村學校,改善其教學條件;撤掉壓縮不能繼續發展的教學點及功能弱化的“麻雀學校”。

  在慶陽市西峰區顯勝鄉,過去的12所學校撤並後,集中到硬體設施好、交通便捷的顯勝實驗小學,老師和資金全都集中在這所學校使用,不再撒胡椒面,學生的住宿、吃飯、安全、醫療、交通全都得到解決,特別是教學,喊了多年的音體美課程終於開了起來。

  老師 劉忠紅:以前假如我是舞蹈老師要排舞蹈,那全校就這麼十幾個同學;沒法排;合併以後就是老師和學生有了這個平臺呀,可以把自己這個才能最大可能地發揮出來。

  學生家長:有生活老師,有帶課老師;很費心的。家庭也不負擔了,娃娃學生不負擔(其他)了,(專心)學習求知識。

  本台記者 劉龍:這一輪的教育佈局調整突出了“有保有壓“的特點。正是因為尊重群眾的想法,正是尊重了大家的意願,所以,佈局調整的效果在兩三年的功夫就顯現出來了。學校成了鄉下最漂亮的建築,這對搞教育和接受教育的人來説,都是一個振奮人心的現實。

  (視頻編輯:張雙玲 文字編輯:吳衛平)

責任編輯:劉一

熱詞:

  • 走基層
  • 第一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