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華西都市報:公共治理進入“搖號時代”?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2日 10: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繼火車票實名、買菜刀實名為代表的“實名制時代”後,我們迎來了一個“搖號時代”。上學擇校要搖號、買車上牌也要搖號、購買保障房要搖號……日前,東莞一小學規定,學生在校午休午餐需搖號,搖中的150名學生可留宿學校用餐和休息。校方回應,此舉是因學生擴招,而資源有限。

  從搖號等管理手段被廣泛複製,可見公共治理者對手段的迷信。搖號,只是管理的手段,在某些領域也能發揮效用,但不是萬能的膏藥。社會管理理念的簡單粗暴,正是孕育“搖號依賴”怪胎的土壤。

  搖號被廣泛複製,恐怕是源於資源緊缺和分配不公的背景。正如“午托”本是公辦學校的義務,公平教育、路權等公民權利的實現,繫於政府的責任。但囿于資源緊張,管理者只好以搖號手段對有限的優質資源進行分配,以緩解民眾的公平焦慮。

  但搖號手段,只能製造機會公平,卻無法消弭資源配置的均衡化。要實現公平,最終的解決辦法還得回到資源擴容和分配機制上來。比如,無法履行“午托”的義務,學校也不能把難題拋給家長。搖號的本質,就是犧牲部分人的權益,去滿足另一部分人的權利實現。校方理應正視義務和職責,提高服務的能力,避免資源配置只覆蓋一部分人。

  不可否認,資源尤其是許多必需品,分配時“僧多粥少”,是種常見的情形。學校的宿舍、食堂資源或許本就有限,在學生擴招的情境下更是捉襟見肘。但此時,較之於“把蛋糕劃分均衡”,更重要的是“把蛋糕做大”。若資源供給跟不上需求的增長,那在分配上,難免會顧此失彼。設想一下,假如學校中廁所不夠,採用“搖號”方式解決,許多學生豈不是要被憋死?

  只顧管理的便利,製造虛假公平,而不從根源上去消除矛盾實現公平。如此,管理恐怕永遠無法與民眾訴求相契合。“搖號”對應的舍本逐末脾性,凸顯的是某些社會管理者的短視與狹隘。當搖號決定了資源的流向,那些落選者勢必産生“相對剝削感”,公平也無從談起。

  學生的基本權益,不能由抓鬮、搖號來決定。在對“搖號”的迷信和依賴中,公共治理難免出現“割肉補瘡”,難免會出現“隔靴搔癢”。並且管理方式的簡單粗暴,也正在不斷製造新的權利淪陷區,製造新的矛盾和不公。可想而知,“搖號時代”是在製造治理的乏術和平庸。迷信手段則缺乏理性,急功近利則無視義務,在此情景下,公眾治理當體現出更多的智慧與張力,保障民眾的基本權益,而不是以速成的治理術來追求執行成本的最小化。

熱詞:

  • 搖號
  • 公共治理
  • 午托
  • 學生
  • 公辦學校
  • 擴招
  • 擇校
  • 家長
  • 權利實現
  • 淪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