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子房先生:靠“搖號購車”治堵 這是一個奇蹟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9日 12: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説起限購,對於大多數人來講,恐怕印象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或者改革開放初期的年代。在那個資源匱乏的時期,國家通過發行糧票、米票、布票等調節國民經濟的日常需求。隨着經濟不斷發展,正當國人認為“限購”這個詞語已經離開歷史舞臺之時,它又奇蹟般地原地滿血滿魔復活了。

  當然,它信的可不是春哥,而是行政手段配置資源比市場更公平、更有效。至於你們信不信,反正他們是信了。如果説早期的限購,人們可以通過“走後門”等手段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那麼如今的限購,為了避免發生此種現象,我們選擇了一種最古老、最“科學”的手段——搖號。搖中者歡天喜地,感謝老天的眷顧;搖不中者垂頭喪氣,只能責怪自己“點兒背”了。

  北京“搖號購車”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26日,北京第七輪個人小客車指標搖號如期啟動。17600個中簽碼從61萬餘有效編碼的搖號池中産生,中簽比率接近35:1。與其同時,本年度首批中簽編碼有效期也已到期。據北京市交通委負責人介紹,預計首批指標“棄號”約有1000個。中標不購車的行為是否會受到處罰則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據悉,有關部門正研究將“棄號”加到8月指標數量中的程序和做法,中簽不購車者名單或會向社會公佈。

  這樣的説法是典型的“醬缸文化”的思維模式。一遇到問題,要麼顧左右而言他,要麼使群眾自己內部産生矛盾。誠然,在一個什麼都要“搶”的文化環境裏,有搶大蒜的,有搶食鹽的,有搶日用品的,自然就有搶號的,組團搶號也不稀奇。這樣一想,我們指責那些“站坑不用”的人就有一定的道理。

  這個“搖號購車”就跟買彩票一樣,肯定有人能中獎,但不能保證讓最需要錢的那個人中獎。購車指標也一樣,有些人特想買車偏偏搖不中,有些不是非常需要買車的人偏偏就中簽了,或者一家人去申請,人人都中了,但他們只需要買一輛車。這個搖號全憑運氣,看似公平,實則不公平。

  什麼能夠保證最大限度的公平呢?市場機制。它雖不完美,大家都能接受,利益分配由客觀力量決定,公平又公正。而政府一介入,博弈的性質就會發生改變,買家、賣家都會投入資源,公關、游説、賄賂,爭取政府站在自己一邊。資源的分配因此帶上主觀任意性,哪還有公平可言?政府夾在中間,其實也很尷尬,好比老鼠進風箱——兩頭受氣。

  政府也可以干預資源分配,但要符合兩條原則:第一,政府對資源分配的干預有助於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第二,在這個原則建立起來以後,必須要符合法律程序,因為政府任何對經濟的干預都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利益的重新分配不能是政府説了算,必須由全體公民根據事先決定好的程序來向前推進。

  如今,北京的“搖號購車”之所以産生諸多現實問題,只能説明制度的設定從一開始就有漏洞。道路擁塞,公共交通不暢,是搖號購車政策出臺的現實原因,但面對道路擁堵不見根本好轉的現狀,這些理由已成“浮雲”。

  現在看來,指望依靠“搖號購車”治理道路擁堵,這是一個奇蹟。那麼如何治堵呢?坊間早已開出了藥方: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自己親口嘗一嘗。對於那些沒有拿着“西太平洋大學”畢業證,也不是“臨時工”的決策者來説,在這個悶熱難耐的夏日裏,到路上堵一堵,到地鐵裏擠一擠,或許就會想到更切實際的對策了。

(子房先生)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浮雲
  • 臨時工
  • 道路擁堵
  • 搶號
  • 買車
  •    

    搜索更多浮雲 臨時工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