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史依弘這一步走得對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1日 14: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熱點專題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對於崑曲新戲我很少去看,可是《2012牡丹亭》是個例外,何哉?首先它並非完全新戲,而是新中有舊,對傳統的敬畏之心存焉。這齣戲非但保留了原來經典摺子戲的表演結構,而且唱腔也都沒有改動。其舞臺裝置更新了觀眾的視覺,而“一桌二椅”的精神還在,未脫離寫意藝術觀。因此這齣戲的創新,在我的寬容度之內。

  更值得關注的是其運作方式。字幕和説明書標明是哪個劇團演的嗎?沒有。製作經費來自主演籌款,演職人員都和民間製作人簽約,合同期滿自動解約。這樣的機制叫做項目制。其項目沒有實體支撐,那麼布景道具服裝放到哪去呢?製作人依靠現代倉儲業,租用倉庫,把它們存放起來了,等到下一輪演出啟動時,人再簽約,物再出庫。這樣的項目制,好處是不養劇團,管理成本很低,符合市場化運作的原則。此前,史依弘的製作人不用國家一分錢,通過這個機制操作《鎖麟囊》,數番巡演京滬,不僅回收成本,而且獲得20余萬人民幣的收益。據我觀察,這次《2012牡丹亭》三場基本客滿,市場前景也較樂觀。這恰恰是當前文藝體制改革所期待的案例。

  劇團體制改革呼喚多年,有待深化。我們也曾竭力呼喚和扶植民營劇團,可是民營同國有在競爭上總是處於劣勢,因此如今民營劇團的演出,還是要靠各方面的支持來維持。為什麼同樣是民營機制,史依弘團隊的風景不一般呢?這裡就有一些經驗可資借鑒。

  誠然,《2012牡丹亭》並非完美,對於行內行外的批評意見,劇組人員應該認真聽取,斟酌改進。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國有院團的創作,均有組織和體制的呵護,而《2012牡丹亭》是沒有這頂保護傘的。我們更應看到,項目制是野生的民營機制,我們在倒洗澡水的時候,不要馬虎大意,不小心同時倒掉了水中那位可愛的嬰兒。

熱詞:

  • 史依弘
  • 2012牡丹亭
  • 製作人
  • 鎖麟囊
  • 民營劇團
  • 演出
  • 創作
  • 劇組人員
  • 藝術觀
  • 布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