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青海監管局公開招錄公務員中,黃紅、岳太杉、郭華東3人在通過了國家公務員考試、專業考試、面試和體檢後,卻因“性格內向”、“ 協調能力弱”、“年齡太小、工作時間太短”等“崗位匹配度不夠”的原因,分別被取消錄用。(5月10日《中國青年報》)
“崗位匹配度”是很專業的名詞,在百度中都找不到具體的名詞解釋,用來作為公務員錄用的最終認定標準,是一個“妙招”:“反正你不懂,我説不匹配就不匹配。”這樣,為應對即將出現的輿論熱潮,打下一個堅實的“伏筆”。
公正是公考的生命線,筆試、面試、體檢都能用分值和統一標準給出公正的評判,而“崗位匹配度”這個標準在實際操作中,靠人的主觀評判,匹配與不匹配都由考察者“自由裁量”,這種裁量無標準、無刻度、無標尺,是典型的“説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在考錄公務員中將“崗位匹配度”作為最終認定標準,有失偏頗。僅通過一次例行考察就給出判斷結果,極不嚴謹,很難服眾。
不能把公正視為無物,把公招當作兒戲,想當然地加入考錄標準,翻新式地推出考錄新招,更不能在公考中揣私貨、動私心、謀私利。
當前,公眾急需知道“性格內向”被取消錄用的前因後果,其中有無“貓膩”、是否夾帶“私貨”,都需要一個公正結果,否則,各種猜測和假想、謾罵與攻擊會迅速紅遍網絡。在這個時候,青海保監局及主管這次公務員招錄的上級部門,不能失聲遁形。
潘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