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汽車自主健康成長 無須深陷民族主義焦慮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4日 21: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騰訊汽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雖然自主品牌是中國汽車産業的熱點話題,雖然我是自主品牌的“鐵托”,但我認為,從2009年自主品牌佔據半壁江山的歷史最好成績,再到今年負增長的集體沉默,自主品牌本身是一直在向國際主流品牌的生存方式進化的。如果一定要用公眾喜歡的好壞來形容,我認為自主品牌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更恰當的評價應當是:自主品牌的品牌質量在進步,品牌安全性在提高,經營方式在多元化……。

媒體界一而再再而三地探討自主品牌話題是期待自主品牌能夠健康成長,正因為如此,我也非常熱衷於參與這場看不到盡頭的討論。但我認為,這種對自主品牌的過度關注目的主要是要照顧公眾的民族自尊心,是中等收入國家特有的民族主義焦慮。如果我們對自主品牌有權如此焦慮,何以韓國的雙龍、英國的MG(微博)、瑞典的沃爾沃和薩博被我們的收購時就沒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掙扎呢?難道它們就都活該破産被收購?難道它們的運營者都傻到把自己的搖錢樹廉價賣給中國人?

我認為,在討論自主品牌的時候,對於定義模糊的自主品牌,我們應當保持理性務實的態度,這種態度要以有利於中國消費者,有利於自主品牌從業者和上下游供應商,有利於中國本土資本,有利於國家的長遠利益為原則。有了這些原則,我認為討論自主品牌的時候更應關注産品的質量和品質進步,關注自主品牌企業從業者的滿意度,關注自主品牌供應商的滿意度,關注自主品牌汽車公司投資人的收益,關注中國自主品牌出口汽車産品的國際生存環境……。

我們花費時間為自主品牌搖旗吶喊,難道不就是要幫助自主品牌在這些方面成為全球標桿嗎?如果我們的自主品牌在這些方面沒有進步甚至出現倒退,我們要幫助它們發現問題,督促它解決問題,但這不可能靠”只買中國貨“的民族主義方式來解決,那與有利於中國消費者的原則相衝突。即使這種民族主義方式短時間內真有利於自主品牌的成長,付出代價的也應該是政府以納稅人的錢進行政府採購,由政府代表所有國人為此付出代價更符合公平原則。但這是否有違WTO法規,是否對其他本土合資汽車企業不公平又會引發爭議,在中國非常需要全球公平貿易環境的情況下,在我們的自主品牌也急於用走出去證明自己的情況下,我們的任何偏向自主品牌的産業政策都將比10年前付出更大的貿易代價。汽車自主品牌的短期利益是否值得我們付出這樣的代價?

無論用“自主品牌”關鍵詞搜索baidu、soso,還是用Self-ownedbrand搜索google,得到的搜索結果都與中國汽車高度相關,這樣的搜索結果表明:自主品牌正在成為中國汽車,而不是中國服裝、中國互聯網、中國家電、中國房地産的特有問題。在其他産業逐步弱化狹隘的民族主義,在其他産業紛紛擁有了全球化視野的情況下,中國汽車反而滿足於在國內市場劃分勢力範圍,這本身就是個問題。如果我們從全球視野看中國汽車,我們會發現,中國的自主品牌問題會更簡單明了──佔據中國汽車銷量半壁江山的是跨國品牌,無論南北大眾還是南北豐田,它們造的都是跨國品牌産品,所謂合資品牌,比如理念、首望、啟辰、寶駿都還處於襁褓期,根本不值一提,真正有資格與跨國品牌競爭的還只有奇瑞、吉利、長城、比亞迪、長安、華晨、上汽榮威(微博)、東風乘用車等等自主品牌。

這些品牌近年來解決了活下去的問題,下一步是要活得精彩,它們正通過跨國收購、跨國合資、跨國建廠等方式做強自己,正在真正贏得融入國際汽車産業的資格。它們利用國家的研發投入建立了研發中心,利用跨國品牌無暇顧及低成本汽車細分市場、無暇顧及三四線城市消費需求的契機努力填補市場空白。近年來,它們在這些方面的進步可謂有目共睹。但問題就在於媒體錯讀地把合資公司的跨國品牌産品定義為合資品牌,錯誤地用市場銷量來判斷自主品牌的興衰,這樣反而忽視了自主品牌本身在其他方面的進步和進化,由此引發的民族汽車産業的自卑情緒反而不利於自主品牌的進化。不利於自主品牌海外市場的開拓,不利於國內資本的的海外汽車産業收購,不利於自主品牌對外合資合作……如果我們用十年前的民族主義産業思維模式在人民幣逐步國際化的世界背景下思考中國汽車的自主問題,我相信除了焦慮我們不會有別的體驗。看看我們的民族品牌在國內市場幾乎大獲全勝的家電産業2011年的情況,我們或許會更清醒──即使我們的自主品牌擁有8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中國家電産業的焦慮一點也不比汽車産業少。

我反對討論自主品牌問題時深陷民族主義焦慮,這是因為我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未來持樂觀態度,這種樂觀來自我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樂觀。中國樂觀的經濟前景決定了未來中國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將長期保持旺盛需求,而供給能力則受政府宏觀調控影響,産能尤其是合資公司的跨國品牌産品産能是受控的。這意味著除非跨國品牌採用進口方式彌補産能不足,否則它們必然要以本土研發、註冊合資品牌的方式滿足中國政府對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的期望。它們的産能擴張代價將逐步增大,而自主品牌並沒有産能焦慮,在跨國品牌本土研發需求的溢出效應下,本土品牌的産品品質和品牌運營質量將逐步提高,大趨勢顯然有利於自主品牌做強做大。

過去兩年,諸多合資公司為了滿足政府對跨國品牌産品産能擴張的審批要求,紛紛上馬合資品牌,這些合資品牌有其本土研發的需求,有獨立建設銷售服務網絡的需求,有品牌推廣的需求……在這些方面,合資公司將有機會培養本土的産品設計、營銷人才,它們將面臨重建品牌的壓力,但它們也將改寫合資公司只生産銷售外資品牌的歷史,這將逐步改變中國合資公司作為跨國品牌生産工廠的尷尬地位。我認為,合資公司的合資自主的品牌建設也應當看做是中國本土汽車工業自主化進程的一部分。雖然部分業內人士把這種自主稱為偽自主,但總比合資公司只造外資品牌産品的狀況要好。

2012年,如果我們把民營自主品牌、國有車企的自主品牌、新增的合資自主品牌以及本土資本控制的合資品牌的發展都看做是民族汽車工業的成就,我認為整體而言是樂觀的,我們只是需要對中國汽車的崛起再保持10年的耐心──別人用了100年才做到的事情,我們難道就不能等夠20年再談同臺競技的事情麼?我認為,無論是吉利的跨國收購還是奇瑞的廣泛合資,如果能夠做到”以我為主“,這些都有利於民族汽車工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都有利於增加中國消費者的品牌選擇權,都有利於中國政府的稅收的提高,何樂而不為呢?近年來,政府利用宏觀調控和績效考核權力已經把本土的民營、國有汽車企業捆在了振興民族汽車工業的同一條繩索上。對媒體而言,放棄民族主義的成見,鼓勵跨國品牌進行本土研發和採購,鼓勵國有車企以及跨國品牌支持合資自主品牌建設,多關注自主車企的産品研發和品牌運營層面的進步,多關注合資公司的合資品牌建設……做到了這些,我們怎會看不到自主汽車産業2012年更光明的前景呢?(文:朱偉華)

熱詞:

  • 自主品牌
  • 自主品牌企業
  • 汽車自主
  • 汽車銷量
  • 汽車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