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一錘定音:汽車生産準入必須堅持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3日 21: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互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圍繞著昌河風波,這幾天媒體議論紛紛。有的分析把矛頭指向目前仍在執行的汽車生産準入制度,也就是“汽車準生證”制度,認為應該取消這一制度,把能否造汽車交給市場來決定。

近年來,為了取得汽車準生證,不少企業和地方政府挖空心思,想要突破防線,擠進汽車生産領域。騰中收購悍馬,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想借海外並購取得國內汽車生産資質。龐大收購薩博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應該看到,在當前地方政府拼命想上汽車項目的衝動下,汽車“準生證”制度對於大上亂上汽車項目,此起彼伏的造車熱,起到了抑制的作用,必須堅持下去。但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完善,比如增加退出機制等。

汽車生産準入有其合理性

汽車産品和其他産品不同,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為了保證汽車産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國家對汽車生産實行準入制,只有經過審核取得生産資質的企業才能生産汽車。另外,每個車型在上市銷售以前,必須通過嚴格的檢驗、認證和審核,才能夠上新車目錄。進入目錄的新車才可以在市場上合法銷售。

汽車同時又是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産業,産值高、稅收高、拉動就業明顯,對地方經濟拉動作用很大。因此,許多地方政府為了GDP,非常熱衷上汽車項目。為了遊説仰融到本地投資汽車項目,國內有六、七個市政府派人到美國仰融家裏,祈求仰融投資汽車項目。豈不知仰融一沒有資金、二沒有技術,三沒有産品,整個就是一場大忽悠。仰融和江淮汽車甚至還簽署了合資合作協議,背後的推手就是急於上汽車項目的合肥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結果鬧了一場笑話。

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讓所謂低速電動車,也就是披著汽車外殼的電瓶車能夠合法上路,一直在攻擊現行的汽車生産準入制度。甚至有院士為其搖旗吶喊,説什麼低速電動車有市場、價格低廉受消費者歡迎,應該給其“準生證”,允許其上路行駛。東北某城市居然允許這種安全性極差的山寨電動車上牌照,用作出租車運營。簡直是在草菅人命。

國內汽車産業過於分散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産國,但是中國汽車産業過於分散的局面一直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目前國內具有整車生産資質的企業超過130家,其中許多企業年産量不足萬輛,還有不少企業實際上是死魂靈。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1年國産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車生産企業依次是:上汽、東風、一汽、長安、北汽、廣汽、奇瑞、華晨、江淮和長城,分別銷售396.60萬輛、305.86萬輛、260.14萬輛、200.85萬輛、152.63萬輛、74.04萬輛、64.17萬輛、56.68萬輛、49.48萬輛和48.68萬輛。上述十家企業共銷售1609.14萬輛,佔汽車銷售總量的87%。如果再加上去年銷量超過40萬的比亞迪和吉利汽車,這12家企業銷量超過1700萬輛,佔比超過90%。

十大汽車企業中,除了江淮和長城,都屬於企業集團,旗下有多傢具有汽車生産資質的整車企業,就拿上汽來説,既有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上汽通用五菱,又有上汽乘用車公司,還有專門生産商用車的公司。但是,就是把這些都加上,前12家銷量最多的汽車企業集團所擁有的汽車生産資質數量,頂多四五十家。而其餘的八九十家汽車整車企業,2011年的全部銷量加在一起不過100多萬輛。

汽車産業兼併重組十分困難

國內現有的汽車整車企業,有像一汽、東風、長安一類的中央直屬國企,也有如上汽、廣汽、北汽、奇瑞一類地方國企,還有吉利、比亞迪、長城、眾泰、華泰一類民營企業,還有眾多合資企業。

由於産權多元化,以及現行的分灶吃飯財政體制,要對現有的汽車整車企業進行兼併重組非常困難。昌河風波的核心並不是汽車生産“準生證”的問題,而是央企改革觸犯了地方利益而引發的。

汽車生産“準生證”制度,對於抑制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的造車衝動,不失為一個安全閥。因此必須繼續堅持下去。但是同時也要建立汽車生産準入的退出機制。如果已經取得汽車生産“準生證”的汽車企業在一定期限內産銷量過低或者根本沒有産品,那麼就應該吊銷其汽車生産資質。(完)

熱詞:

  • 準生證
  • 汽車項目
  • 汽車整車
  • 汽車産品
  • 汽車企業